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研究认为,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对国内物价、就业、进出口、经济发展以致国际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民币加速升值很可能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办法。目前,人民币实际升值幅度比人们预期的潜在升值空间小得多,人民币升值缓慢实际上进一步强化了升值预期,并为境外投机资本涌入中国提供了有力的刺激。一旦人民币升值到位或基本到位,这种投机性资本流入会立即停止,国际收支顺差和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也将相应减少,这有助于从货币层面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此,在我国人民币持续缓慢升值和物价不断上涨的现实情况下,分析汇率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对稳定国内物价、促进汇率制度改革、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一、国内物价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本文定义以下方程来解释国内物价水平:
式中P代表国内物价,本文主要用CPI、RPI、PPI来衡量;FP代表国外物价指数;R代表人民币汇率;M代表货币供给。为了减少异方差,本文才用对数模型,将模型详细描述为
上述(2)(3)(4)式把影响物价指数的因素主要定义为国外物价、汇率变动、货币供给,其中变量取对数表明国内物价指数(CPI、RPI、PPI)的增长率是国外物价指数(FP)、汇率(R)及货币供给(M)的增长率的函数;
都是系数项,是各自变量对物价影响的弹性系数,为随机扰动项。其中考虑到我国石油进口价在国外进口商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以我国成品油价格作为外部冲击来衡量国外物价指数。
本文选择1996年10月—2009年12月的数据,各物价指数均为同比指数,数据选择具有区间大、频率高的特点,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根据模型的设定,运用ADF进行单位根检验,依照AIC准则,选择趋势项,以及确定常数项是否存在,确定滞后阶数。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二)回归分析
由于所选时间序列为平稳性时间序列,可以应用建立的对数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采用OLS方法对模型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上述回归表示,长期而言,人民币汇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生活资料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有正相关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0.147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动0.123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0.1196个百分点。因此可以看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汇率的弹性大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汇率的弹性又大于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三、结论及启示
第一,长期而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均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正面影响,人民币升值1个百分点,会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生活资料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下降0.1476个、0.1232个和0.1196个百分点,可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内物价的下降,且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大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导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也大于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时,长期而言,汇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只能导致物价变动0.1—0.2个百分点,表明汇率对物价的传递相应不是很强,其传递效应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短期而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冲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要经过一个季度才能显现出来,之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开始对国内物价有负面影响,并且负面影响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生活资料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冲击大于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冲击又大于对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指数的冲击。
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具有一定的传递性,这对于我国加强汇率制度改革和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一,人民币汇率变动短期对物价的滞后效应告诉我们,必须检测币值变动对物价的影响,在发生趋势性变动的情况下,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对未来经济变化的预测性。因此,制定和完善我国长期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汇率变动的检测,确定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将有利于避免因为汇率政策的失误而导致我国经济过热或紧缩。
第二,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本币汇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但是不能片面的认为本币对外面值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和主要因素,本币对外升值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唯一途径和主要方式。事实上,通货膨胀的产生或消失,都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他研究也表明,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可支配收入水平、贫富差距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价水平,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不能仅仅依靠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还要与国际环境相适应,与国内产业结构、可支配收入水平、贫富差距等国情相适应。
(周晓东,1969年生,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在读MBA,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一、国内物价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本文定义以下方程来解释国内物价水平:
式中P代表国内物价,本文主要用CPI、RPI、PPI来衡量;FP代表国外物价指数;R代表人民币汇率;M代表货币供给。为了减少异方差,本文才用对数模型,将模型详细描述为
上述(2)(3)(4)式把影响物价指数的因素主要定义为国外物价、汇率变动、货币供给,其中变量取对数表明国内物价指数(CPI、RPI、PPI)的增长率是国外物价指数(FP)、汇率(R)及货币供给(M)的增长率的函数;
都是系数项,是各自变量对物价影响的弹性系数,为随机扰动项。其中考虑到我国石油进口价在国外进口商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以我国成品油价格作为外部冲击来衡量国外物价指数。
本文选择1996年10月—2009年12月的数据,各物价指数均为同比指数,数据选择具有区间大、频率高的特点,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根据模型的设定,运用ADF进行单位根检验,依照AIC准则,选择趋势项,以及确定常数项是否存在,确定滞后阶数。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二)回归分析
由于所选时间序列为平稳性时间序列,可以应用建立的对数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采用OLS方法对模型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上述回归表示,长期而言,人民币汇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生活资料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有正相关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0.147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动0.123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0.1196个百分点。因此可以看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汇率的弹性大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汇率的弹性又大于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三、结论及启示
第一,长期而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均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正面影响,人民币升值1个百分点,会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生活资料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下降0.1476个、0.1232个和0.1196个百分点,可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内物价的下降,且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大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导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也大于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时,长期而言,汇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只能导致物价变动0.1—0.2个百分点,表明汇率对物价的传递相应不是很强,其传递效应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短期而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冲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要经过一个季度才能显现出来,之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开始对国内物价有负面影响,并且负面影响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生活资料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冲击大于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冲击又大于对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指数的冲击。
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具有一定的传递性,这对于我国加强汇率制度改革和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一,人民币汇率变动短期对物价的滞后效应告诉我们,必须检测币值变动对物价的影响,在发生趋势性变动的情况下,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对未来经济变化的预测性。因此,制定和完善我国长期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汇率变动的检测,确定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将有利于避免因为汇率政策的失误而导致我国经济过热或紧缩。
第二,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本币汇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但是不能片面的认为本币对外面值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和主要因素,本币对外升值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唯一途径和主要方式。事实上,通货膨胀的产生或消失,都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他研究也表明,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可支配收入水平、贫富差距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价水平,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不能仅仅依靠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还要与国际环境相适应,与国内产业结构、可支配收入水平、贫富差距等国情相适应。
(周晓东,1969年生,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在读MBA,研究方向: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