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自行车出行的必要性做出深入分析,并对自行车出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理论归纳和调查问卷的方法,探究北京市自行车推广的相关问题,以期对北京市公共交通政策指定提供帮助。
【关键词】自行车出行;公众意愿;交通与环境政策
导言
自行车出行是一种环保、低碳和健康的出行方式,是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直至改革开放初期进入新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还是拥有数量巨大的自行车大国,时至今日,中国汽车产量超过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汽车生产第一大国。自行车逐渐被私家车所替代,北京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自行车道也逐渐被挤占,自行车已经不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像北京这一类型的特大城市,自行车的数量在锐减,汽车数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了城市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1、推广自行车出行的必要性
1.1自行车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
自行车出行时一种低碳的交通方式,国内有学者计算了五种不同的出行方式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程度。需要解释的是,在计算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研究者考虑了人体作为动力来源是的效率和能量消耗,当然这种能源转化率比起其他交通方式而言是并不高的,但是骑自行车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结果,自行车出行无论是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上看,还是从能源强度上看,都是非常环保的。
各种出行方式按照能源消耗量从小到大排序,依次为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城市公交、摩托车和家庭轿车。自行车是电动自行车行之外,最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不但能够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现状,而且能够大大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长久以来受到汽车尾气等交通排放的影响,受到了各方的诟病。
1.2自行车出行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自行车具有简单、灵活的优势,具备步行无法奢望的速度优势,在近距离的出行过程中,具有快速、准时的优势,是短距离交通出行的最佳方式。推行自行车出行,可适当缓解因北京的道路网密度過低引起的交通拥堵。
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北京与东京的对比:北京道路网密度为2.98公里/平方公里,东京为18.74公里/平方公里;快速路长度北京为232公里,东京为191公里;平均路宽北京为18.7米,东京为8.5米 。由此可见,北京的道路网密度极低,而且主要的道路资源都集中在宽阔的城市快速路。由于北京旧城历史风貌的保护、机关大院围合的限制,北京城市加密道路网的难度很大。若不改变现有的市民出行方式,北京治堵将无药可解。而灵活又占用极少道路资源的自行车出行,可以使用不利于行车的窄小胡同、支路,使之成为疏散城市交通流的毛细血管。
1.3自行车出行是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
骑自行车属于一个有氧运动过程,与跑步、游泳等活动一样,大幅度地超过基础代谢水平而需要消耗人体储备的生物能量,吸氧量增加,呼出CO2也增加,所消耗的能量通过食物予以补充;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强度超过人体基础代谢水平若干倍,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和基础体温上升,必须予以补充水分,以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在城市空气质量较好的前提下,自行车出行能够达到锻炼身体,调节心情的目的,能够避免长期驾驶带来的疲劳感,和车厢空调给人带来的不适。另外,如果采用自行车+地铁或者自行车+公交车的出行方式,不但能够解决地铁站或公交站分布距离目的地较远的问题,并且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缓解长时间乘车疲劳的舒缓有氧运动方式,而且能够方便人们便捷的到达目的地。
2、自行车出行存在的问题
自行车出行存在着交通与基础设施、文化、配套服务诸多方面的障碍,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自行车道在交通改造的过程中不断被缩减,这就造成了自行车出行在交通上的不安全、不便利;文化层次上,乘车出行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开什么样的车,也成为身份与品位的象征;出交通服务外,公共自行车租赁、自行车停放点等配套的服务设施也没有发展起来,骑自行车出行存在诸多不便利。
自行车出行本身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交通方式,但就北京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北京春季的风沙较大、夏季的路面气温较高、冬季有比较寒冷,能够适宜自行车出行的时间很短,考虑到交通安全的问题,冬季的地面较湿滑,很难骑自行车出行。
3、自行车出行推广问题分析
3.1居民意愿分析
本文预期通过分析已有居民自行车出行意愿调查结果的形式,探究北京市民的出行意愿,探寻自行车出行的发展空间,并且根据已查资料探索城市居民在选择自行车出行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了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研究,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极富借鉴意义。全国范围来看,杭州首先试行以及发展和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且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模式。另外,国外一些学者也在对自行车出行的意愿也有着深入的研究。
3.2公共政策与经济理论分析
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应当根据各种交通方式运送人和货的效率来分配道路空间的优先使用权。确切地说,就是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行人提供优先。交通收费和价格应当反映全部社会成本。社会成本包括交通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全部费用与损失,尤其应包括: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医疗和生产效率的损失;交通拥挤导致的时间和费用的损失。
因此,城市交通政策首先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公平包括为低收入阶层(往往是交通弱势群体)提供可承受的交通服务;效率包括交通运行效率和城市发展效率。其次应该使交通系统的负外部性最小化,对低外部性的交通方式给予鼓励和保护:若一个人的交通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低于社会平均外部成本,就应当享受政府补贴。
4、北京自行车出行推广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1受访者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采取了网络调查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回有效问卷73份,首先,从样本来看,受访者的学历均较高,这主要和样本的选择有关,高学历的受访者占到了很大的比例。绝大部分受访者是北京本地常住人口。
从另外一项指标来看,受访者拥有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的比例是很高的,这比较方便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意愿分析,另外,这样的统计结果也与现场访谈的方式有关,主要选取了自行车出行的受访者进行调查。
4.2北京市居民自行车出行现状分析
我们从问卷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有成员每周超过三天以上需要选择一种出行方式去上班或者上学,另外我们发现有47.95%的受访对象时有自行车的,只有少部分(约15.07%)的受访对象家庭中拥有电动自行车,另外,还有6.85%的受访对象是同时拥有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的,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方式的北京城市居民占得比例并不高,考虑到拥有自行车但并不一定选择自行车出行的情况存在,这一比例就会变得更低。
从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可以看出,私家车出行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高,公共交通的比例也占很大一部分。从统计结果上看,受访对象中有30.14%的人选择自行车出行方式,这就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有超过50%的家庭是拥有自行车的,但是在出行时有近20%的人并没有选择自行车出行,这是一个问题。
在另外一项统计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居民从居住或者工作地点到达城市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所需的时间都在3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自行车停放,公共自行车设施是影响北京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从另外一项统计结果我们也能看出,有近40%的自行车拥有着发生过车辆被偷的现象,因此,自行车的保管也是一个问题。
4.3北京居民自行车出行问题意愿分析
表1是使用打分的方式对居民的意愿做出的统计,共分五级,完全同意填5,完全不同意填1。从统计结果中我们清晰的发现北京城市居民愿意通过使用自行车出行来帮助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问题,并且,大部分人认为自行车出行是一种很健康的出行方式。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市民主观上已經意识到空气污染问题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的关系;其次,大部分居民有意愿更多使用自行车出行以保护空气质量;最后,居民有关环保问题的意识与自行车出行的意愿在各个学历和收入阶层没有显著差异。
5、北京自行车出行推广政策建议
1、完善公共自行车管理体制建设,简便居民接车手续,有效监督自行车使用情况。
2、加快北京市区自行车道的恢复建设,提升自行车出行的安全水平。
3、借鉴杭州、武汉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向北京市居民宣传绿色出行的理念。
4、探索公共自行车的资金运转模式,合力界定燃油税等税种的使用。
5、完善自行车停放网点的建设,有效避免自行车丢失情况出现,方便居民停车。
【关键词】自行车出行;公众意愿;交通与环境政策
导言
自行车出行是一种环保、低碳和健康的出行方式,是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直至改革开放初期进入新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还是拥有数量巨大的自行车大国,时至今日,中国汽车产量超过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汽车生产第一大国。自行车逐渐被私家车所替代,北京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自行车道也逐渐被挤占,自行车已经不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像北京这一类型的特大城市,自行车的数量在锐减,汽车数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了城市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1、推广自行车出行的必要性
1.1自行车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
自行车出行时一种低碳的交通方式,国内有学者计算了五种不同的出行方式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程度。需要解释的是,在计算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研究者考虑了人体作为动力来源是的效率和能量消耗,当然这种能源转化率比起其他交通方式而言是并不高的,但是骑自行车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结果,自行车出行无论是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上看,还是从能源强度上看,都是非常环保的。
各种出行方式按照能源消耗量从小到大排序,依次为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城市公交、摩托车和家庭轿车。自行车是电动自行车行之外,最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不但能够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现状,而且能够大大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长久以来受到汽车尾气等交通排放的影响,受到了各方的诟病。
1.2自行车出行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自行车具有简单、灵活的优势,具备步行无法奢望的速度优势,在近距离的出行过程中,具有快速、准时的优势,是短距离交通出行的最佳方式。推行自行车出行,可适当缓解因北京的道路网密度過低引起的交通拥堵。
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北京与东京的对比:北京道路网密度为2.98公里/平方公里,东京为18.74公里/平方公里;快速路长度北京为232公里,东京为191公里;平均路宽北京为18.7米,东京为8.5米 。由此可见,北京的道路网密度极低,而且主要的道路资源都集中在宽阔的城市快速路。由于北京旧城历史风貌的保护、机关大院围合的限制,北京城市加密道路网的难度很大。若不改变现有的市民出行方式,北京治堵将无药可解。而灵活又占用极少道路资源的自行车出行,可以使用不利于行车的窄小胡同、支路,使之成为疏散城市交通流的毛细血管。
1.3自行车出行是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
骑自行车属于一个有氧运动过程,与跑步、游泳等活动一样,大幅度地超过基础代谢水平而需要消耗人体储备的生物能量,吸氧量增加,呼出CO2也增加,所消耗的能量通过食物予以补充;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强度超过人体基础代谢水平若干倍,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和基础体温上升,必须予以补充水分,以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在城市空气质量较好的前提下,自行车出行能够达到锻炼身体,调节心情的目的,能够避免长期驾驶带来的疲劳感,和车厢空调给人带来的不适。另外,如果采用自行车+地铁或者自行车+公交车的出行方式,不但能够解决地铁站或公交站分布距离目的地较远的问题,并且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缓解长时间乘车疲劳的舒缓有氧运动方式,而且能够方便人们便捷的到达目的地。
2、自行车出行存在的问题
自行车出行存在着交通与基础设施、文化、配套服务诸多方面的障碍,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自行车道在交通改造的过程中不断被缩减,这就造成了自行车出行在交通上的不安全、不便利;文化层次上,乘车出行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开什么样的车,也成为身份与品位的象征;出交通服务外,公共自行车租赁、自行车停放点等配套的服务设施也没有发展起来,骑自行车出行存在诸多不便利。
自行车出行本身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交通方式,但就北京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北京春季的风沙较大、夏季的路面气温较高、冬季有比较寒冷,能够适宜自行车出行的时间很短,考虑到交通安全的问题,冬季的地面较湿滑,很难骑自行车出行。
3、自行车出行推广问题分析
3.1居民意愿分析
本文预期通过分析已有居民自行车出行意愿调查结果的形式,探究北京市民的出行意愿,探寻自行车出行的发展空间,并且根据已查资料探索城市居民在选择自行车出行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了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研究,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极富借鉴意义。全国范围来看,杭州首先试行以及发展和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且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模式。另外,国外一些学者也在对自行车出行的意愿也有着深入的研究。
3.2公共政策与经济理论分析
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应当根据各种交通方式运送人和货的效率来分配道路空间的优先使用权。确切地说,就是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行人提供优先。交通收费和价格应当反映全部社会成本。社会成本包括交通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全部费用与损失,尤其应包括: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医疗和生产效率的损失;交通拥挤导致的时间和费用的损失。
因此,城市交通政策首先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公平包括为低收入阶层(往往是交通弱势群体)提供可承受的交通服务;效率包括交通运行效率和城市发展效率。其次应该使交通系统的负外部性最小化,对低外部性的交通方式给予鼓励和保护:若一个人的交通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低于社会平均外部成本,就应当享受政府补贴。
4、北京自行车出行推广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1受访者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采取了网络调查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回有效问卷73份,首先,从样本来看,受访者的学历均较高,这主要和样本的选择有关,高学历的受访者占到了很大的比例。绝大部分受访者是北京本地常住人口。
从另外一项指标来看,受访者拥有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的比例是很高的,这比较方便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意愿分析,另外,这样的统计结果也与现场访谈的方式有关,主要选取了自行车出行的受访者进行调查。
4.2北京市居民自行车出行现状分析
我们从问卷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有成员每周超过三天以上需要选择一种出行方式去上班或者上学,另外我们发现有47.95%的受访对象时有自行车的,只有少部分(约15.07%)的受访对象家庭中拥有电动自行车,另外,还有6.85%的受访对象是同时拥有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的,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方式的北京城市居民占得比例并不高,考虑到拥有自行车但并不一定选择自行车出行的情况存在,这一比例就会变得更低。
从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可以看出,私家车出行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高,公共交通的比例也占很大一部分。从统计结果上看,受访对象中有30.14%的人选择自行车出行方式,这就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有超过50%的家庭是拥有自行车的,但是在出行时有近20%的人并没有选择自行车出行,这是一个问题。
在另外一项统计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居民从居住或者工作地点到达城市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所需的时间都在3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自行车停放,公共自行车设施是影响北京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从另外一项统计结果我们也能看出,有近40%的自行车拥有着发生过车辆被偷的现象,因此,自行车的保管也是一个问题。
4.3北京居民自行车出行问题意愿分析
表1是使用打分的方式对居民的意愿做出的统计,共分五级,完全同意填5,完全不同意填1。从统计结果中我们清晰的发现北京城市居民愿意通过使用自行车出行来帮助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问题,并且,大部分人认为自行车出行是一种很健康的出行方式。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市民主观上已經意识到空气污染问题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的关系;其次,大部分居民有意愿更多使用自行车出行以保护空气质量;最后,居民有关环保问题的意识与自行车出行的意愿在各个学历和收入阶层没有显著差异。
5、北京自行车出行推广政策建议
1、完善公共自行车管理体制建设,简便居民接车手续,有效监督自行车使用情况。
2、加快北京市区自行车道的恢复建设,提升自行车出行的安全水平。
3、借鉴杭州、武汉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向北京市居民宣传绿色出行的理念。
4、探索公共自行车的资金运转模式,合力界定燃油税等税种的使用。
5、完善自行车停放网点的建设,有效避免自行车丢失情况出现,方便居民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