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30%矮壮·烯唑微乳剂)是黑龙江省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水稻专用生长调节剂,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该产品通过抑制生长激素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相邻关键步骤,延缓水稻生长,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促进水稻籽粒形成,提高结实率,提高产量。为了研究30%矮壮素·烯效唑微乳剂对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和增产的效果,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试验,在拔节初期进行药液喷雾处理的结果表明:该30%矮壮素·烯效唑微乳剂能够显著降低水稻节间的赤霉素(GAS)含量,显著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提高节间单位长度干物质重,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表明30%矮壮素·烯效唑微乳剂具有防止水稻茎秆倒伏、增加产量的作用。
关键词:水稻抗倒增产剂、抗倒伏、结实率、产量、增产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高产与倒伏的矛盾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抗倒伏成为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和高产研究的热点。植物激素作用机理的研究和作物化控技术的发展,为水稻抗倒伏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矮壮素等季胺鹽类、烯效唑和多效唑等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别控制赤霉素(GA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环化和氧化位点,有效抑制GAs的生物合成,降低节间的GAs含量,从而抑制水稻节间伸长,降低株高和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但近年研究发现,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环境和后茬作物不安全,因而限制了其在水稻上的应用。烯效唑的生物活性为多效唑的8~10倍,降解也比多效唑快,目前已逐渐替代多效唑。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利用烯效唑与矮壮素控制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原理及增效作用,研制了安全、高效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30%矮壮素·烯效唑微乳剂,并已获得农药临时登记(LS20090813)。本研究以黑龙江寒地水稻为材料,结合全国多点试验结果,探讨该调节剂对水稻抗倒伏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地情况:试验地为八五一一农场第一管理区一作业站5号地,沙壤土,有机质含量4.2%。种植水稻品种为垦鉴稻6号,一代良种,育苗标准机插中苗,4月12日播种。5月16日插秧。
2、实验处理:
处理1: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7月8日每亩6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
处理2: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7月8日每亩8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
处理3: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7月8日每亩10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
对照:喷施15公斤清水。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各处理均为3亩不设重复。在水稻始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观察长相长势记录在案,收获前各处理区内采用对角线法5点取样,每点l平方米室内考种。
二、结果与分析:
由表一:可以看出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处理1在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生育期提前1-2天,处理2和处理3在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生育期提前3-4天。各处理植株高度分别比对照高2.3-6.2厘米。处理1收获前倒伏情况比对照低3.1%,处理2和处理3没发生倒伏。
由表二:可以看出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株高差异显著,平方米穗数和和粒数差异不显著,结实率提高2-4%,差异显著,产量增加12-44kg,以处理2产量最高,以次是处理3、处理4最后是对照。
三、结论: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植株高度,特别是与基部节间长度有密切关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倒伏指数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抗倒伏能力与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基部节间长的品种易发生倒伏,而穗下节间长度对抗倒伏能力影响不大。施用30%矮壮索·烯效唑微乳剂能够显著增粗水稻基部节间直径,提高单位节间干重,显著增加茎秆干物质量,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1、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在水稻初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生育期均提前,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
2、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分蘖数和和穗粒数差异不显著,但空秕率降低,结实率大幅提高。
3、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水稻产量增加较显著,以每亩喷施80毫升产量最高,建议可以施用这一最佳使用量。
(作者单位:158307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
关键词:水稻抗倒增产剂、抗倒伏、结实率、产量、增产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高产与倒伏的矛盾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抗倒伏成为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和高产研究的热点。植物激素作用机理的研究和作物化控技术的发展,为水稻抗倒伏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矮壮素等季胺鹽类、烯效唑和多效唑等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别控制赤霉素(GA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环化和氧化位点,有效抑制GAs的生物合成,降低节间的GAs含量,从而抑制水稻节间伸长,降低株高和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但近年研究发现,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环境和后茬作物不安全,因而限制了其在水稻上的应用。烯效唑的生物活性为多效唑的8~10倍,降解也比多效唑快,目前已逐渐替代多效唑。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利用烯效唑与矮壮素控制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原理及增效作用,研制了安全、高效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30%矮壮素·烯效唑微乳剂,并已获得农药临时登记(LS20090813)。本研究以黑龙江寒地水稻为材料,结合全国多点试验结果,探讨该调节剂对水稻抗倒伏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地情况:试验地为八五一一农场第一管理区一作业站5号地,沙壤土,有机质含量4.2%。种植水稻品种为垦鉴稻6号,一代良种,育苗标准机插中苗,4月12日播种。5月16日插秧。
2、实验处理:
处理1: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7月8日每亩6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
处理2: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7月8日每亩8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
处理3: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7月8日每亩10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
对照:喷施15公斤清水。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各处理均为3亩不设重复。在水稻始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观察长相长势记录在案,收获前各处理区内采用对角线法5点取样,每点l平方米室内考种。
二、结果与分析:
由表一:可以看出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处理1在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生育期提前1-2天,处理2和处理3在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生育期提前3-4天。各处理植株高度分别比对照高2.3-6.2厘米。处理1收获前倒伏情况比对照低3.1%,处理2和处理3没发生倒伏。
由表二:可以看出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株高差异显著,平方米穗数和和粒数差异不显著,结实率提高2-4%,差异显著,产量增加12-44kg,以处理2产量最高,以次是处理3、处理4最后是对照。
三、结论: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植株高度,特别是与基部节间长度有密切关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倒伏指数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抗倒伏能力与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基部节间长的品种易发生倒伏,而穗下节间长度对抗倒伏能力影响不大。施用30%矮壮索·烯效唑微乳剂能够显著增粗水稻基部节间直径,提高单位节间干重,显著增加茎秆干物质量,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1、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在水稻初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生育期均提前,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
2、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分蘖数和和穗粒数差异不显著,但空秕率降低,结实率大幅提高。
3、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水稻产量增加较显著,以每亩喷施80毫升产量最高,建议可以施用这一最佳使用量。
(作者单位:158307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