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公布《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5月6日《意见》的发布、5月9日“陆家嘴论坛”的召开,北京和上海都想在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上抢得先机。而之前,上海、深圳、天津等地已纷纷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口号。目前,国内金融中心争夺战已呈狼烟四起之势,北京的“摆正态度”必将使竞争更为激烈。
“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
北京市正式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这是北京市首次以市委、市政府文件的名义就金融业发布权威的指导性意见,而此前只是由北京市发改委提出过相关建议。
该文件对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从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优化金融功能区规划建设等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根据规划,北京将把汇聚了“一行三会”(即:央行、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的金融街作为金融主中心区,北京商务中心区,将是CBD发展成为国际金融机构的聚集区,同时,增强中关村西区等金融、科技服务区的功能,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北京。另外,北京还计划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与国家版权局合作,促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设。并推动全国棉花电子交易市场、北京石油交易所等商品交易中心落户北京。
“一主”是指金融街作为金融主中心区,要进一步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提高金融街的金融聚集度和辐射力。
“一副”是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作为金融副中心区,是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聚集区。发挥朝阳区使馆、跨国公司、国际学校聚集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法人和代表处、交易所代表机构、中介机构聚集,集中承载国际金融元素,形成国际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区。
“三新”是新增海淀中关村西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丰台丽泽商务区为北京市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通过对新兴金融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优化首都金融中介服务环境、加快金融功能区的建设、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四后台”是加快推进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完成4个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征地拆迁和土地开发工作,推进西城德胜金融后台服务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值得外界关注的是,使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逐步发展成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是《意见》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今年两会期间,天津方面称OTC产权交易市场落户天津。
该文件还特别就奥运金融服务、奥运金融保障做出具体部署:研究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可行性,完善奥运会保险快速赔付绿色通道,制定奥运金融应急预案等。
高调定位“金融中心”的背后
尽管北京金融街的钢筋丛林色调沉闷,但这不妨碍它被满怀敬意的目光仰视。这里聚集的权利机构之多令人咋舌,在这个缩影里,北京一直在其国际金融中心梦想之路上衔枚疾进。
“将北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这一措辞曾被反复酝酿过两年,“金融中心”是一个被小心地回避词汇。
关于北京的城市定位,在更早之前还有一个统一的提法,叫做“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出自由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二00四年—二0二0年)》。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谈绪祥当时的解读,对北京来说,最重要的特色是政治和文化,经济是必然的,也是作为城市的一般性的特质,没有必要过多表达经济中心的位置。
时隔数年后,北京又重提“金融中心”,似又将与上海、深圳成鼎立之势。
北京提出“金融中心”的定位不乏依据。来自北京市相关部门的数据,金融产业目前是北京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仅2007年就有48家法人金融机构在京注册,其中包括多家外资机构。另据2007年三季度末的数据,北京金融业在法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资产量、金融对经济的拉动系数、单一行业对国家税收贡献率,4项指标居中国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为强化政府金融服务,北京市专门于去年8月成立了金融服务领导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就是不断加强与市金融监管部门、有关委办局、在京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并通过各种形式展开推介,召开座谈会,甚至去国外路演,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北京发展。
不过北京发展金融中心的掣肘也不能忽视。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一度对发展金融中心定位模糊之外,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政府机构级别低、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缺乏全国性的政策支持,都是北京的劣势。从目前情况来看,北京还落后于香港、上海,与伦敦、纽约更不可同日而语。根据伦敦金融城2007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香港仅次于伦敦、纽约排在第三,上海、北京分列24及36位。在亚洲只有香港、新加坡和东京能与欧美金融中心抗衡,上海与这些城市差了一个数量级,排名靠后的北京就更需“奋起直追”了。北京目前已在纠正第一个关于定位的问题,其他短板的改进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在第一时间掌握消息者,将在金融领域更有作为。北京作为决策中心,在这方面具有不争的优势。
金融中心:一个?几个?
此前,作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的北京之前很低调,一直没有明确提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相比之下,上海已俨然成为内地金融业的老大,深圳、天津乃至西安也纷纷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北方重要金融中心”等口号。
上海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时,就提出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并获得了国务院的认可。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多年来北京一直回避“金融中心”这个话题就是担心重复建设。北京的“默不作声”给了外界错误的信号,这导致原本在北京注册的不少金融机构外迁。
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认为,面对近年来日渐升级的金融中心角逐赛,北京市目前并没有多少领先优势。有足够的数据和事实证明,2001年前后,原本在北京注册的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分别改迁到上海和深圳;而许多新成立的金融机构也都因为税收等优惠将总部设在沪、深两地。由于长时间缺乏全国性政策为北京吸引金融机构增添了不少难度。有分析指出,券业龙头中信证券之所以把注册地放在深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深圳可以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
不过,中信证券目前正在着手将注册地改迁至北京。中信证券2007年年报中明确指出,公司董事会已经同意公司将注册地由深圳迁回北京。“除了《意见》,北京这两年来还出台了几个部门文件,对我们的吸引力很大。”5月5日,接近中信证券高层的一位权威人士表示,与深圳相比,现在的北京对于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加强。
不仅北京、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深圳、天津、西安乃至广西都纷纷提出了同样的口号,这种多金融中心并存的局面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中国金融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金融发展尚处咿呀学语的阶段。”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周子衡看来,金融中心的形成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城市要想打造金融中心,首先要明确,金融中心的建设在其城市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金融和其他产业发展间是什么关系。政府要首先明确这个问题。”最后到底哪个城市能成为金融中心,应该由市场来选择。
一提到中国的金融中心,人们习惯性地将北京和上海做比较。周子衡认为,由于所处的经济区域不同,北京和上海之间的竞争并非是直接对立的。北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和毗邻的天津实现错位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在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这与金融决策中心的定位是相符的。”
其实多金融中心并存的局面也并非不可能。这一点在美国已经被证明。其第一大金融中心——纽约,在股票和能源期货领域独占鳌头;而芝加哥在期货和期权交易领域,则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心。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很大。中国需要形成几个金融中心,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进行辐射和提携。牛凤瑞进一步解释,深圳将和香港一起成为辐射我国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上海将成为辐射我国华东地区的金融中心;北京除了将成为全国的金融调控中心外,将为华北地区提供金融支持,并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入驻中国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