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 理念
我认为:关键仍取决于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能否有一个突破。如果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标准领悟不透彻,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话,那么,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还会起到南辕北辙的负效应。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活动。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用来处理多级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经验,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按课程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紧跟时代步伐,做一名新课改下的合格的数学教师呢?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深思。
一、理念要转变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要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要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的。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二、知识要“博”
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知识视野开阔,好奇心、求知欲强,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指点的问题多。同时,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如果教师只是“术业有专攻”不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将难于完成培养新人的任务。同时,要重视把社会热点问题充实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能使数学课充满活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笔者在写一般圆柱、锥体的体积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他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是一项伟大的进步。不言而喻,我国数学的辉煌成就中所体现出来的数学美,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数学教学要涉及到各科知识:政治、经济、天文、历史、地理……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要教好数学,一定要广泛涉猎,广泛阅读。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学问不要求高深,但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杂家”。多读书,勤读书,形成自己良好的数学素养。试问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信任与崇拜呢?
三、教育教学理论,紧扣一个“专”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首先,数学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鲜活的生命个体,其个性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爱好兴趣,意志品质等既有共性,又有很大差异,要教好数学,你必须要去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学生,做到“目中有人”。 再次,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必须“教到老,学到老”。学,就会有进取,就会有创新。在这几年的教师生涯里,笔者抓住一切听课、学习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大胆求索,勇于实践,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大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培养亲密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一句话:教师,需要付出爱。师生关系不再是师长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实践表明,师生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建立起平等和谐,亲密无间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有利于满足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这样看来,学生在爱数学教师的同时也会深深的爱上数学。
五、要能熟练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完美结合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组织教师开发课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学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中的教师“一支粉笔走天下”已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能极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如Z+Z智能教育平台的研发和运用,为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方式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必将为中学数学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作为课改下的数学教师,不懂得课体的制作和使用,必将被课改的浪潮所淹没。
把数学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毫无疑问,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的创新式的课堂教学必将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装上助推器,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学生最终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性的创造能力和优良的学习品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迈上自我发展之旅,从容不迫地去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教与学的巨大变革对每位数学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课改的要求,真正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 理念
我认为:关键仍取决于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能否有一个突破。如果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标准领悟不透彻,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话,那么,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还会起到南辕北辙的负效应。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活动。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用来处理多级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经验,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按课程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紧跟时代步伐,做一名新课改下的合格的数学教师呢?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深思。
一、理念要转变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要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要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的。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二、知识要“博”
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知识视野开阔,好奇心、求知欲强,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指点的问题多。同时,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如果教师只是“术业有专攻”不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将难于完成培养新人的任务。同时,要重视把社会热点问题充实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能使数学课充满活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笔者在写一般圆柱、锥体的体积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他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是一项伟大的进步。不言而喻,我国数学的辉煌成就中所体现出来的数学美,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数学教学要涉及到各科知识:政治、经济、天文、历史、地理……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要教好数学,一定要广泛涉猎,广泛阅读。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学问不要求高深,但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杂家”。多读书,勤读书,形成自己良好的数学素养。试问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信任与崇拜呢?
三、教育教学理论,紧扣一个“专”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首先,数学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鲜活的生命个体,其个性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爱好兴趣,意志品质等既有共性,又有很大差异,要教好数学,你必须要去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学生,做到“目中有人”。 再次,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必须“教到老,学到老”。学,就会有进取,就会有创新。在这几年的教师生涯里,笔者抓住一切听课、学习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大胆求索,勇于实践,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大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培养亲密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一句话:教师,需要付出爱。师生关系不再是师长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实践表明,师生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建立起平等和谐,亲密无间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有利于满足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这样看来,学生在爱数学教师的同时也会深深的爱上数学。
五、要能熟练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完美结合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组织教师开发课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学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中的教师“一支粉笔走天下”已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能极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如Z+Z智能教育平台的研发和运用,为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方式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必将为中学数学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作为课改下的数学教师,不懂得课体的制作和使用,必将被课改的浪潮所淹没。
把数学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毫无疑问,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的创新式的课堂教学必将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装上助推器,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学生最终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性的创造能力和优良的学习品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迈上自我发展之旅,从容不迫地去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教与学的巨大变革对每位数学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课改的要求,真正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