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120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点火成功
我国新一代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点火试验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完全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同时,也将为我国2014年实现长征5号火箭首飞,以及进行后续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交付使用
集生活舱、过渡舱、逃生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于一身的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日前正式交付使用。这艘深潜水支持船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海上大深度潜水、抢险救援打捞能力得以提升,也使我国深水工程作业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出坚实一步。
高温固井水泥外加剂在长春研制成功
深井及超深井勘探与开发所需要的耐高温钻采助剂日前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制成功。该系列助剂包括高温缓凝剂、降失水剂及分散剂等,适用于150—230℃的高温,能有效调节高温下水泥浆稠化时间。特别是外加剂的添加量与水泥稠化性能之间的良好线性关系,可为现场工程的安全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该产品性能已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成本低廉。
多孔钽材料研发打破美国公司专利壁垒
多孔钽材料是用于人体修复的新一代材料,被医学界广泛认为是替代现有不锈钢及钛的理想材料,目前全球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具有生产能力。近日,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经过五年自主研发成功的多孔钽材料新产品,通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产品各项指标均高于国际标准,将在两年内进行大规模生产,实现该材料的“中国制造”。
中国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量子信息因其传输高效和绝对安全等特点,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IT技术的支撑性研究,并成为全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领域。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环保型纳米水溶性”新型润滑剂问世
在工业生产中,传统轧制润滑剂使用油或乳化油已有100余年历史,其能耗大、有异味,废液极难处理。由鞍山纳美公司研制并生产的“水溶性”新型润滑剂具有非油、无异味、节能、环保、自降解、清洁生产等特点,完全可替代传统润滑剂,且该润滑剂中的材料已达到纳米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目前国外尚无此类产品推出。
线粒体DNA突变破译男女寿命差异谜题
线粒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对生命尤为重要。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刊文描述了线粒体DNA突变是如何解释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差异的。研究结果显示,DNA线粒体内多发的变异能够影响雄性的寿命长短以及他们老化的速度,而同样的变异对雌性的老化模式和寿命不起作用。这解释了动物王国雌性比雄性长寿的普遍现象。
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率刷新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称,借助在胶体量子点(CQD)薄膜领域获得的突破,他们利用低价材料制成了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可达7%。这比此前同类电池的转化效率提升了37%,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人造皮肤“马赛克凝胶”研究获重大突破
烧伤患者和其他皮肤病患者身上大面积创伤的治疗将不再困难。《先进材料》刊文称多伦多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把单个细胞放入凝胶状的薄片材料里,使其生长出一种全新的人造皮肤。同时还把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在一起、令其发生化学防御形成一种“马赛克凝胶”——一种薄皮状的物质,能够与活体组织的细胞生长兼容,进而确保各种不同的细胞能够在凝胶里进行精准的、可操控的生长繁殖。
首次用相机拍下量子纠缠图像
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照相机拍摄到量子纠缠的图像,照相机在同一时刻观察到量子光场的全景,研究人员看到了多达2500种不同的纠缠态。所谓“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由于量子加密、量子计算等技术都需依靠量子纠缠的物理特性,该研究成果可称是朝着开发应用迈进了一步。
简单药物注射可治疗失明
一个美国德国联合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叫做AAQ的化学小分子,AAQ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光控开关,能连接在视网膜细胞表面的蛋白离子通道上,可通过简单眼内注射的方式,在短时间内使先天失明小鼠恢复一定的视力水平。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药物经进一步改良,有望帮那些因遗传和老化因素而失明的人们重见光明。
新模型将原子核两种特征统一
在费米子系统下,原子核既有液体特征,又有类似于分子的特征。最近法国一个研究小组通过模拟中子星提出了一种新模型,将这两方面统一起来,并首次证明了核子聚集成簇的一个必要条件。核子的类分子性质有助于人们理解元素是怎样合成的,而这是生命出现的关键。该研究的长期目标是对各种状态的原子核形成统一理论。
发现控制细胞自噬过程的“开关”
人体内部有一种叫做“自体吞噬”的内置系统控制着细胞的生死。英国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发现了一种能调控细胞自体吞噬过程的关键分子开关,并研究了自体吞噬和细胞衰老过程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鉴别不同病人服用抗癌药物的效果,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癌新方法。
新型整形外科手术材料出现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奇的混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可在整形外科手术中作为载荷支架或受伤组织补丁。其既能为细胞提供足够宽松的生长空间,又能指示它们按肌理排列成新组织,比以往的生物材料更灵活而适合人体功能性。实验室利用该技术生长出的半月板组织,几乎能与真正的人体半月板媲美。
世界最小无人机可放在手掌上
英国研制出一款名为“SQ-4 Recon”的微型无人机,仅7盎司重(约合200克),小到可以置于掌间把玩。其造价2万英镑,借助一台平板电脑就能远程操控,使其进行长达8个小时的侦察活动。军方认为其能成为新式侦察机,使士兵执行侦察任务无需冒着死亡或受伤的风险。
透明度最高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问世
触摸显示屏或太阳能电池板的导电涂层透光性越强越好,一般是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薄膜。而今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化学溶液,制造出了迄今透明度最高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厚度只有1460亿分之1米,可使93%的光透过,堪比玻璃。该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可弯曲的基底使其在制造柔性显示屏方面具有也具有潜力,有望受到制造商的青睐。
生物和计算机联姻有助于厘清生命本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和素有“科学怪才”之称的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利用计算机制造出了“虚拟细菌”,其能模拟微生物的生命轨迹和一举一动。科学家们表示,最新突破将帮助他们厘清生命和疾病的本质,或许有助于改进人类对疾病的理解并为疾病找到新的疗法。
人体细胞与豚鼠受体心肌同步跳动
人体细胞跟不上实验鼠每分钟至少400次的心跳节奏,因此用动物模型评估心脏病细胞疗法的效果一直是个难题。英国《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从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心肌细胞被移植入豚鼠受损的心脏后,可成功实现与受体心肌的同步跳动,降低了心率不齐的发生率,这项成果为采用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带来了希望。
我国新一代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点火试验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完全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同时,也将为我国2014年实现长征5号火箭首飞,以及进行后续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交付使用
集生活舱、过渡舱、逃生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于一身的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日前正式交付使用。这艘深潜水支持船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海上大深度潜水、抢险救援打捞能力得以提升,也使我国深水工程作业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出坚实一步。
高温固井水泥外加剂在长春研制成功
深井及超深井勘探与开发所需要的耐高温钻采助剂日前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制成功。该系列助剂包括高温缓凝剂、降失水剂及分散剂等,适用于150—230℃的高温,能有效调节高温下水泥浆稠化时间。特别是外加剂的添加量与水泥稠化性能之间的良好线性关系,可为现场工程的安全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该产品性能已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成本低廉。
多孔钽材料研发打破美国公司专利壁垒
多孔钽材料是用于人体修复的新一代材料,被医学界广泛认为是替代现有不锈钢及钛的理想材料,目前全球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具有生产能力。近日,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经过五年自主研发成功的多孔钽材料新产品,通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产品各项指标均高于国际标准,将在两年内进行大规模生产,实现该材料的“中国制造”。
中国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量子信息因其传输高效和绝对安全等特点,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IT技术的支撑性研究,并成为全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领域。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环保型纳米水溶性”新型润滑剂问世
在工业生产中,传统轧制润滑剂使用油或乳化油已有100余年历史,其能耗大、有异味,废液极难处理。由鞍山纳美公司研制并生产的“水溶性”新型润滑剂具有非油、无异味、节能、环保、自降解、清洁生产等特点,完全可替代传统润滑剂,且该润滑剂中的材料已达到纳米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目前国外尚无此类产品推出。
线粒体DNA突变破译男女寿命差异谜题
线粒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对生命尤为重要。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刊文描述了线粒体DNA突变是如何解释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差异的。研究结果显示,DNA线粒体内多发的变异能够影响雄性的寿命长短以及他们老化的速度,而同样的变异对雌性的老化模式和寿命不起作用。这解释了动物王国雌性比雄性长寿的普遍现象。
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率刷新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称,借助在胶体量子点(CQD)薄膜领域获得的突破,他们利用低价材料制成了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可达7%。这比此前同类电池的转化效率提升了37%,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人造皮肤“马赛克凝胶”研究获重大突破
烧伤患者和其他皮肤病患者身上大面积创伤的治疗将不再困难。《先进材料》刊文称多伦多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把单个细胞放入凝胶状的薄片材料里,使其生长出一种全新的人造皮肤。同时还把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在一起、令其发生化学防御形成一种“马赛克凝胶”——一种薄皮状的物质,能够与活体组织的细胞生长兼容,进而确保各种不同的细胞能够在凝胶里进行精准的、可操控的生长繁殖。
首次用相机拍下量子纠缠图像
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照相机拍摄到量子纠缠的图像,照相机在同一时刻观察到量子光场的全景,研究人员看到了多达2500种不同的纠缠态。所谓“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由于量子加密、量子计算等技术都需依靠量子纠缠的物理特性,该研究成果可称是朝着开发应用迈进了一步。
简单药物注射可治疗失明
一个美国德国联合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叫做AAQ的化学小分子,AAQ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光控开关,能连接在视网膜细胞表面的蛋白离子通道上,可通过简单眼内注射的方式,在短时间内使先天失明小鼠恢复一定的视力水平。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药物经进一步改良,有望帮那些因遗传和老化因素而失明的人们重见光明。
新模型将原子核两种特征统一
在费米子系统下,原子核既有液体特征,又有类似于分子的特征。最近法国一个研究小组通过模拟中子星提出了一种新模型,将这两方面统一起来,并首次证明了核子聚集成簇的一个必要条件。核子的类分子性质有助于人们理解元素是怎样合成的,而这是生命出现的关键。该研究的长期目标是对各种状态的原子核形成统一理论。
发现控制细胞自噬过程的“开关”
人体内部有一种叫做“自体吞噬”的内置系统控制着细胞的生死。英国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发现了一种能调控细胞自体吞噬过程的关键分子开关,并研究了自体吞噬和细胞衰老过程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鉴别不同病人服用抗癌药物的效果,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癌新方法。
新型整形外科手术材料出现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奇的混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可在整形外科手术中作为载荷支架或受伤组织补丁。其既能为细胞提供足够宽松的生长空间,又能指示它们按肌理排列成新组织,比以往的生物材料更灵活而适合人体功能性。实验室利用该技术生长出的半月板组织,几乎能与真正的人体半月板媲美。
世界最小无人机可放在手掌上
英国研制出一款名为“SQ-4 Recon”的微型无人机,仅7盎司重(约合200克),小到可以置于掌间把玩。其造价2万英镑,借助一台平板电脑就能远程操控,使其进行长达8个小时的侦察活动。军方认为其能成为新式侦察机,使士兵执行侦察任务无需冒着死亡或受伤的风险。
透明度最高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问世
触摸显示屏或太阳能电池板的导电涂层透光性越强越好,一般是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薄膜。而今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化学溶液,制造出了迄今透明度最高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厚度只有1460亿分之1米,可使93%的光透过,堪比玻璃。该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可弯曲的基底使其在制造柔性显示屏方面具有也具有潜力,有望受到制造商的青睐。
生物和计算机联姻有助于厘清生命本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和素有“科学怪才”之称的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利用计算机制造出了“虚拟细菌”,其能模拟微生物的生命轨迹和一举一动。科学家们表示,最新突破将帮助他们厘清生命和疾病的本质,或许有助于改进人类对疾病的理解并为疾病找到新的疗法。
人体细胞与豚鼠受体心肌同步跳动
人体细胞跟不上实验鼠每分钟至少400次的心跳节奏,因此用动物模型评估心脏病细胞疗法的效果一直是个难题。英国《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从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心肌细胞被移植入豚鼠受损的心脏后,可成功实现与受体心肌的同步跳动,降低了心率不齐的发生率,这项成果为采用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