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本文中我将从普通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浅析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必修课程,它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又能够帮助学生起到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等作用。
在普通高校《大学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学习美术理论、参加美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一定要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并重视从活动情境中进行教学。我将从两个方面阐述我对于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一些认识。
1 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改革
自从《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改革以来,我作为第一线的实践者,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课程改革当中,在课堂上做了许多新尝试,课堂出现了许多新的活力,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师生关系融洽,有了许多新收获。以下是我对于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一些个人看法。
1.1 基础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较差,存在的问题有:
(1)对美术基础知识了解有偏差。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中学完全没有上过美術课的比例相当大,学生学习被动,学生基础差,影响了应有的深度。
(2)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冷漠。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对美术学习态度冷漠,能按时上课,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的已经非常不错了,能在课外主动关注美术学科并实践的,为数极少。
1.2 改进建议
(1)进行教材整合。老师上课时注意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不必完全按照教材,能达到教学要求就可以。经过整合,教学更流畅,教师不必为教材所捆绑,时间处理游刃有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2)大力开发教辅资源。出版社应结合教材开发完善教辅资源,使教材立体化,包括投影幻灯片、录像、VCD、DVD、CDROM等多种媒体形式的配套教材。各省市可根据地方特色组织人力开发地方教辅资源,如:本地市的雕塑、建筑作品、各类绘画、本地的民间艺术等等,学校根据本课程每学期有重点、有计划的开发出本校教辅资源,搜集学生的优秀作品资料等。
(3)重视艺术教育,改善学习条件。美术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美术教育,教学硬件条件差,更加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4)承前启后,推进《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改革。中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收获,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这关系到高校阶段的美术教育。大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这给美术课程带来困难,必须承前启后来推进新课程改革。
(5)加强新课程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新课程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美术教育和美术新课程改革,让学生主动地接受并参与其中。
2 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1 教学方法与过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凸显“人文性”这一个显著特点,《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能使学生较全面的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社会、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大学美术鉴赏》课要教会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即“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这四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在教学方法与过程中要遵行的原则是从每一个学生对艺术作品独特的感受开始。这个过程启发学生的直觉和感受力并上升到理性分析思维的重要阶段。
2.2 多样化的教学程序与方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美术鉴赏模块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因人而异、因情而设,要根据不同的情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程序与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有益的教学探索和创新实践。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些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1)讲授式教学:这是传统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
(2)互动式教学:提问与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3)情境式教学:即将美术作品或者是更加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到美术作品。
(4)演讲式教学:组织学生抒发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5)比较式教学:将不同时期、区域、种类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其他艺术门类进行对比。
(6)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展览等。
2.3 评价方法与学分认定
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如采用多主体评价,原来是老师评价学生,模式单一,现在可以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等。可以采用定性评价,比如写评语,做成长记录袋、档案袋等方法。可以采用纵向评价,在一种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还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过程中不断地去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
2.4 教学资源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其基本资源主要有教科书、美术书籍、画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及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影像资料等。教学资源还有其他各类资源,比如地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此外,还包括社会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民间美术以及当地文物资源等。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资源调查与研究,通过不断地收集整理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库,对资源的利用可以进行跨学校跨地区的整合和共享。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一切资源,努力达成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针对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的心得和教学方法。普通高等学校的美术鉴赏教学是一项利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我们要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战略眼光来对待,这也需要来自各个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教师以及高校学生的重视和相互配合,才能使我国的公共美术教育更加提升到一个新层面。
参考文献:
[1] 张智勇.论美术鉴赏的内容[J].湖州师专学报,1997(03).
[2] 尹少淳.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J].中国美术教育,1995(03).
关键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必修课程,它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又能够帮助学生起到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等作用。
在普通高校《大学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学习美术理论、参加美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一定要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并重视从活动情境中进行教学。我将从两个方面阐述我对于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一些认识。
1 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改革
自从《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改革以来,我作为第一线的实践者,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课程改革当中,在课堂上做了许多新尝试,课堂出现了许多新的活力,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师生关系融洽,有了许多新收获。以下是我对于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一些个人看法。
1.1 基础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较差,存在的问题有:
(1)对美术基础知识了解有偏差。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中学完全没有上过美術课的比例相当大,学生学习被动,学生基础差,影响了应有的深度。
(2)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冷漠。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对美术学习态度冷漠,能按时上课,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的已经非常不错了,能在课外主动关注美术学科并实践的,为数极少。
1.2 改进建议
(1)进行教材整合。老师上课时注意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不必完全按照教材,能达到教学要求就可以。经过整合,教学更流畅,教师不必为教材所捆绑,时间处理游刃有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2)大力开发教辅资源。出版社应结合教材开发完善教辅资源,使教材立体化,包括投影幻灯片、录像、VCD、DVD、CDROM等多种媒体形式的配套教材。各省市可根据地方特色组织人力开发地方教辅资源,如:本地市的雕塑、建筑作品、各类绘画、本地的民间艺术等等,学校根据本课程每学期有重点、有计划的开发出本校教辅资源,搜集学生的优秀作品资料等。
(3)重视艺术教育,改善学习条件。美术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美术教育,教学硬件条件差,更加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4)承前启后,推进《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改革。中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收获,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这关系到高校阶段的美术教育。大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这给美术课程带来困难,必须承前启后来推进新课程改革。
(5)加强新课程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新课程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美术教育和美术新课程改革,让学生主动地接受并参与其中。
2 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1 教学方法与过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凸显“人文性”这一个显著特点,《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能使学生较全面的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社会、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大学美术鉴赏》课要教会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即“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这四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在教学方法与过程中要遵行的原则是从每一个学生对艺术作品独特的感受开始。这个过程启发学生的直觉和感受力并上升到理性分析思维的重要阶段。
2.2 多样化的教学程序与方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美术鉴赏模块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因人而异、因情而设,要根据不同的情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程序与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有益的教学探索和创新实践。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些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1)讲授式教学:这是传统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
(2)互动式教学:提问与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3)情境式教学:即将美术作品或者是更加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到美术作品。
(4)演讲式教学:组织学生抒发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5)比较式教学:将不同时期、区域、种类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其他艺术门类进行对比。
(6)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展览等。
2.3 评价方法与学分认定
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如采用多主体评价,原来是老师评价学生,模式单一,现在可以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等。可以采用定性评价,比如写评语,做成长记录袋、档案袋等方法。可以采用纵向评价,在一种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还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过程中不断地去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
2.4 教学资源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其基本资源主要有教科书、美术书籍、画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及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影像资料等。教学资源还有其他各类资源,比如地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此外,还包括社会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民间美术以及当地文物资源等。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资源调查与研究,通过不断地收集整理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库,对资源的利用可以进行跨学校跨地区的整合和共享。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一切资源,努力达成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针对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的心得和教学方法。普通高等学校的美术鉴赏教学是一项利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我们要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战略眼光来对待,这也需要来自各个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教师以及高校学生的重视和相互配合,才能使我国的公共美术教育更加提升到一个新层面。
参考文献:
[1] 张智勇.论美术鉴赏的内容[J].湖州师专学报,1997(03).
[2] 尹少淳.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J].中国美术教育,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