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技能教学的束缚,走向智慧鲜活,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激励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活动生活 激励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让学生热爱语文,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对此,我们要在教学中进行积极探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技能教学的束缚,走向智慧鲜活,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领学生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开始,智慧从动作开始。”语文教学要力图从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形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重组等方面加以突破,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1、活动化的教学情境。教师把教学置于一定的活动情境之中,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悦,并在入境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由于西沙群岛地处祖国南大门,书中所描写的景色对于学生来说是那么遥远、陌生,为了使学生学起来如身临其境,自己搜集了有关海底、沙滩及海岛等景色的光盘,并配上欢快的乐曲。上课时,同学们看到这鲜活的画面,顿时手舞足蹈、兴趣盎然,谈笑声中,孩子们领悟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材的二度开发。新教材赋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空间非常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个凭借。因此,教师应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课上,让他们把这些资料相互交流,这样不仅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而且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又如,在教学《翠鸟》后,组织学生开一个“鸟类知识介绍会”,等等,这些凭借教材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密切地联系了学生生活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顺应孩子的学习需要,极大地丰富了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更多地提供了学生参与与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在互相交流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对语文教学而言,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挖掘出来,巧妙地组织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1、教材中寻找生活内容。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由于很多数孩子都亲身游览过颐和园,孩子们这一生活经验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课前请学生收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开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大门,让他们交流所了解到的颐和园的知识,尽情展示。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语言,而且在表现中享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
2、教学方法生活化。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只有让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活的活力。(1)看看摸摸。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把杨梅摆在了每个学生的书桌上,让他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亲口品尝,不仅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而且获得了真实的知识经验。(2)演演说说。儿童是生活在游戏中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入境演一演,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能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陶罐铁罐》、《长城砖》等课文,都可以让学生演绎文中的故事,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通过充分展示自我,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3)想想画画。如教学《瀑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五彩池》等课文,让学生亲自动笔画一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三、在激励中学习语文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可见,激励在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激励手段,能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内在动力,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1、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所谓激励因素,我认为是教师根据教材创设的一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练说的平台。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恰当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空间、平台,必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如,教学《捞铁牛》一课,学习接近尾声,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谈了对怀丙和尚的认识,“怀丙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怀丙是一个聪明的人”等,我用热情饱满语言对学生说:“哎,我发现我们教室里也有许多怀丙,老师相信你们比怀丙还要聪明,会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 赏识、激励,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创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2、巧妙运用激励性评价。新课程追求教师和学生在心理、情感层面上的接触,追求师生心灵的拥抱。我在教学中不光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你朗读的声音要是再大声些,就超过老师了”,“你告诉大家的知识真有趣”等等。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孩子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同时,我還经常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如让学生用几句话夸夸自己身边的好伙伴,做成卡片的形式送给对方等等,这一种激励评价是学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引领着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并促进和持续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3、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教学设备更新,媒体的丰富,学生对电脑、网络的了解大幅提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科学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雷雨》一课。课前先制作“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幻灯片,录制带有风声、雷声、雨声等音响的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时,可一边放映幻灯片,一边播放录音,一边讲解,把学生带进雷雨的情景之中。学生又看又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又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活动生活 激励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让学生热爱语文,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对此,我们要在教学中进行积极探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技能教学的束缚,走向智慧鲜活,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领学生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开始,智慧从动作开始。”语文教学要力图从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形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重组等方面加以突破,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1、活动化的教学情境。教师把教学置于一定的活动情境之中,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悦,并在入境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由于西沙群岛地处祖国南大门,书中所描写的景色对于学生来说是那么遥远、陌生,为了使学生学起来如身临其境,自己搜集了有关海底、沙滩及海岛等景色的光盘,并配上欢快的乐曲。上课时,同学们看到这鲜活的画面,顿时手舞足蹈、兴趣盎然,谈笑声中,孩子们领悟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材的二度开发。新教材赋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空间非常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个凭借。因此,教师应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课上,让他们把这些资料相互交流,这样不仅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而且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又如,在教学《翠鸟》后,组织学生开一个“鸟类知识介绍会”,等等,这些凭借教材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密切地联系了学生生活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顺应孩子的学习需要,极大地丰富了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更多地提供了学生参与与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在互相交流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对语文教学而言,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挖掘出来,巧妙地组织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1、教材中寻找生活内容。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由于很多数孩子都亲身游览过颐和园,孩子们这一生活经验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课前请学生收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开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大门,让他们交流所了解到的颐和园的知识,尽情展示。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语言,而且在表现中享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
2、教学方法生活化。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只有让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活的活力。(1)看看摸摸。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把杨梅摆在了每个学生的书桌上,让他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亲口品尝,不仅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而且获得了真实的知识经验。(2)演演说说。儿童是生活在游戏中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入境演一演,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能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陶罐铁罐》、《长城砖》等课文,都可以让学生演绎文中的故事,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通过充分展示自我,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3)想想画画。如教学《瀑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五彩池》等课文,让学生亲自动笔画一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三、在激励中学习语文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可见,激励在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激励手段,能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内在动力,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1、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所谓激励因素,我认为是教师根据教材创设的一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练说的平台。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恰当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空间、平台,必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如,教学《捞铁牛》一课,学习接近尾声,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谈了对怀丙和尚的认识,“怀丙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怀丙是一个聪明的人”等,我用热情饱满语言对学生说:“哎,我发现我们教室里也有许多怀丙,老师相信你们比怀丙还要聪明,会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 赏识、激励,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创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2、巧妙运用激励性评价。新课程追求教师和学生在心理、情感层面上的接触,追求师生心灵的拥抱。我在教学中不光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你朗读的声音要是再大声些,就超过老师了”,“你告诉大家的知识真有趣”等等。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孩子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同时,我還经常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如让学生用几句话夸夸自己身边的好伙伴,做成卡片的形式送给对方等等,这一种激励评价是学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引领着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并促进和持续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3、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教学设备更新,媒体的丰富,学生对电脑、网络的了解大幅提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科学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雷雨》一课。课前先制作“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幻灯片,录制带有风声、雷声、雨声等音响的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时,可一边放映幻灯片,一边播放录音,一边讲解,把学生带进雷雨的情景之中。学生又看又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又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