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执”与“变通”并存
彭昱畅这个人说来复杂也简单。“固执”与“变通”这两个特性在他身上共存,矛盾且又合理。小时候,父亲打算给他报萨克斯特长班,彭昱畅非要学吉他,因为如此一来便可以边弹边唱。高考的时候,父母想让他报考理科院校,将来好就业。彭昱畅依然没有乖乖听话,他一门心思地要去考表演专业。
“从不让步”。
彭昱畅的倔强让他对未来一直有着清晰的打算,而目标一旦明确,自然,他也会想办法进一步地去靠近自己理想中的殿堂。他还是一意孤行,去北京参加了艺考培训。然后,彭昱畅又另辟蹊径,去了上海戏剧学院,学木偶表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反正考都考上了,那就去吧”。他喜欢木偶皮影与木偶造型表演这个专业,哪怕百度给它的标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小众且冷门——全国只有上海戏剧学院特设这个专业,每年也只招收18个人。
彭昱畅却不这么认为。
“它不会和表演无关,反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操控木偶来表演,你首先要理解你自己演的东西,才能去赋予你操作的东西以灵魂,如果本身对表演一无所知,那么作品肯定也不会特别精彩。”对“表演”,彭昱畅有自己的坚持,亦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他是个对梦想不会望而却步,却并不惧怕“舍近求远”的人。
“天真”与“成熟”共有
他的“野心”向来是彰显于台面之上,没什么可回避,凡是进了演艺圈的人都渴望当影帝。这是对“演技派”的向往,是一个成熟的演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对表演质量要求严格,他并未对演戏可带来的附加值过分地追求。出道这几年,彭昱畅大多数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线里。他演过可爱呆萌的“强公公”,演过稚嫩机灵的游泳健将“明天”,也出演过为了民乐奋斗的“油渣”李由。这些影片皆是良心之作,只是,距离爆红总归还差着一段距离。哪怕最近口碑颇好的《快把我哥带走》,也未将彭昱畅推向“当红小生”的宝座。每一次彭昱畅都只会认认真真拍戏。
没有什么亏不亏的。
在排片不利的情况下,《快把我哥带走》还能突破2亿票房,实现了逆风翻盘。在社交互动平台知乎上,有人提问“当演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彭昱暢是这样回答的——
“我一直认为演艺圈是个虚幻的空中楼阁,身处这个圈子里的人,都很难有脚踏实地的安全感。”
他是清醒的,关于很多事情,彭昱畅想得透彻,看得明白。同时,他又是纯粹的。
“帅”与“不帅”皆是
彭昱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鲜肉”,他个头不高,脸部轮廓也不那么棱角分明。曾有一段时间,被网友们调侃:彭昱畅真是长了一张神似黄渤的脸。
言下之意,他不是靠“颜值”吃饭的。
是呀!24岁的彭昱畅,穿着校服耍贱,一点也没有违和感。23岁的彭昱畅,用一个决绝的眼神将“溥仪”的沧桑完美诠释。22岁的彭昱畅又在单纯的“强公公”和腹黑君主“孟章”之间自由切换。他那张不帅的脸,给了他各种可能性。他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一种成长,又让他多了各种韵味。
当然,这也是每个人的样子。我们都是“两面性”的,优点永远会和缺点相伴。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是本我的精神。这也是彭昱畅最大的魅力——他可深邃,可明媚,藏匿于人世间,能是任何人,又只忠于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