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是一种对我们身体有着巨大伤害的疾病,在接受临床药物治疗之后,其出现功能障碍的几率很大,其中偏瘫和失语是最常见的两种功能障碍,而针刺对这两种功能障碍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再结合自我保健,更能促进尽早康复。
一、中风偏瘫
偏瘫是中风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不灵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刺治疗,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和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当代许多针灸专家经过深入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中风急性期越早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其预后越好,自主意识恢复越早,后遗症越轻、越少,疗程也明显缩短。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一)针刺治疗
1.中风口眼歪斜患者针刺治疗取穴
主穴选取听会、地仓、合谷、迎香四大穴位;配穴需要选择的是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四大穴位。
2.中风半身不遂患者针刺治疗取穴
主穴需要选择的是:偏瘫侧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偏瘫侧下肢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配穴可选择手三里、风市、承山、解溪等穴位。
(二)自我保健
1.环绕洗脸法
偏瘫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让患侧的手掌展开,然后用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掌在自己的脸部做模仿洗脸的动作。可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再沿逆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每天可做2~3组,做10次为1组。做环绕洗脸的锻练可使偏瘫患者在大脑中形成和加强控制患侧手的意识。
2.仰卧抬臀法
偏瘫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伸展并放于身体的两边,将双腿屈髋、屈膝,并用枕頭(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然后尽量将自己的臀部上抬,使臀部离开床面10秒钟后再落下。每天可做5~10次,在锻练的过程中不可屏气。做仰卧抬臀锻练可增强偏瘫患者的腰肌力量,有利于其站立、转身、行走等功能的恢复。
3.跷腿摆髋法
偏瘫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将健侧的腿放在患侧腿的膝盖上,然后向左右摆动髋部。每天可做2~3组,做20次为1组。做跷腿摆髋锻练可增加偏瘫患者肢体的协调性和对患肢的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其行走功能的恢复。
4.掐揉合谷穴
合谷穴在人体的手背部,拇指与食指的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的位置上。按摩方法:首先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都可以,如果自己按摩需要把另一只健康的手拇指按于对侧的合谷穴,食指按于掌面的相应部位,按摩的具体方法是由轻渐重地掐揉10~20次,最好是他人代替按摩,左右手交替,以在按摩之后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按摩此穴位能促进上肢的气血运行。
5.按揉颊车穴
颊车穴在人体的面部,咬牙时肌肉隆起最高点位置上。按摩方法:患者需要取仰卧位或坐位,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食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颊车穴,时间一般需要约2分钟。经常按摩此穴位可有效的防治或改善中风所致的面瘫、口眼?斜、咬肌不利、张口困难、流涎等并发症状。
二、中风失语
1.针刺治疗原理
舌针治疗失语性疾病具有特效作用,其治疗功效已得到针灸界公认,明显优于其他针刺方法的治疗。这是因为舌是重要的构音器官,用舌针直接刺激舌体,能直接改善舌体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舌体的灵活性。还因为舌与心、脾、肾、肝等脏腑联系密切,舌针针刺能够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通过改善机体的气血运行而使舌体更好地得到气血濡养,故能有效恢复其语言功能。用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治疗中风所带来的舌歪、舌体僵硬、舌体萎缩、饮水呛咳、口腔开合不利等系列中风导致的症状。
2.针刺处方
金津、玉液、海泉、聚泉、中矩。
3.穴位定位
(1)金津: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2)玉液: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右侧静脉上。
(3)海泉: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即在金津、玉液2穴连线中点。
(4)聚泉:位于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即舌面正中央。
(5)中矩:舌上抬,在舌底与齿龈交界处。
4.针刺操作
选用28~30号1.5寸毫针,先由金津、玉液两穴刺向舌根部,重者则从海泉穴刺入,针深1寸左右,轻度捻转,以患者舌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不留针;再从舌面正中的聚泉穴向舌根部刺入0.3~0.5寸,施以轻度捻转手法;最后再以28~30号1.5寸的毫针分别快速针刺中矩穴,进针1.2寸左右,拇指向右大幅度捻转12次,以出现舌体抽动为佳,然后出针。以上操作每日1次,10~12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3~5天。
中风患者康复越早进行,预后越好。一般来说,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48小时后进行康复,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应在7到14天后进行康复。针刺是世界上公认的对中风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一种疗法。它可以贯穿中风的整个过程,既可以预防中风,又可以治疗中风。总之,通过中医针刺治疗,可以尽可能的让中风偏瘫患者和失语患者得到恢复,中医针刺治疗中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恢复上。若患者坚持自我保健和功能锻练,更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一、中风偏瘫
偏瘫是中风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不灵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刺治疗,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和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当代许多针灸专家经过深入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中风急性期越早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其预后越好,自主意识恢复越早,后遗症越轻、越少,疗程也明显缩短。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一)针刺治疗
1.中风口眼歪斜患者针刺治疗取穴
主穴选取听会、地仓、合谷、迎香四大穴位;配穴需要选择的是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四大穴位。
2.中风半身不遂患者针刺治疗取穴
主穴需要选择的是:偏瘫侧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偏瘫侧下肢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配穴可选择手三里、风市、承山、解溪等穴位。
(二)自我保健
1.环绕洗脸法
偏瘫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让患侧的手掌展开,然后用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掌在自己的脸部做模仿洗脸的动作。可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再沿逆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每天可做2~3组,做10次为1组。做环绕洗脸的锻练可使偏瘫患者在大脑中形成和加强控制患侧手的意识。
2.仰卧抬臀法
偏瘫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伸展并放于身体的两边,将双腿屈髋、屈膝,并用枕頭(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然后尽量将自己的臀部上抬,使臀部离开床面10秒钟后再落下。每天可做5~10次,在锻练的过程中不可屏气。做仰卧抬臀锻练可增强偏瘫患者的腰肌力量,有利于其站立、转身、行走等功能的恢复。
3.跷腿摆髋法
偏瘫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将健侧的腿放在患侧腿的膝盖上,然后向左右摆动髋部。每天可做2~3组,做20次为1组。做跷腿摆髋锻练可增加偏瘫患者肢体的协调性和对患肢的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其行走功能的恢复。
4.掐揉合谷穴
合谷穴在人体的手背部,拇指与食指的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的位置上。按摩方法:首先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都可以,如果自己按摩需要把另一只健康的手拇指按于对侧的合谷穴,食指按于掌面的相应部位,按摩的具体方法是由轻渐重地掐揉10~20次,最好是他人代替按摩,左右手交替,以在按摩之后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按摩此穴位能促进上肢的气血运行。
5.按揉颊车穴
颊车穴在人体的面部,咬牙时肌肉隆起最高点位置上。按摩方法:患者需要取仰卧位或坐位,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食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颊车穴,时间一般需要约2分钟。经常按摩此穴位可有效的防治或改善中风所致的面瘫、口眼?斜、咬肌不利、张口困难、流涎等并发症状。
二、中风失语
1.针刺治疗原理
舌针治疗失语性疾病具有特效作用,其治疗功效已得到针灸界公认,明显优于其他针刺方法的治疗。这是因为舌是重要的构音器官,用舌针直接刺激舌体,能直接改善舌体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舌体的灵活性。还因为舌与心、脾、肾、肝等脏腑联系密切,舌针针刺能够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通过改善机体的气血运行而使舌体更好地得到气血濡养,故能有效恢复其语言功能。用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治疗中风所带来的舌歪、舌体僵硬、舌体萎缩、饮水呛咳、口腔开合不利等系列中风导致的症状。
2.针刺处方
金津、玉液、海泉、聚泉、中矩。
3.穴位定位
(1)金津: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2)玉液: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右侧静脉上。
(3)海泉: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即在金津、玉液2穴连线中点。
(4)聚泉:位于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即舌面正中央。
(5)中矩:舌上抬,在舌底与齿龈交界处。
4.针刺操作
选用28~30号1.5寸毫针,先由金津、玉液两穴刺向舌根部,重者则从海泉穴刺入,针深1寸左右,轻度捻转,以患者舌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不留针;再从舌面正中的聚泉穴向舌根部刺入0.3~0.5寸,施以轻度捻转手法;最后再以28~30号1.5寸的毫针分别快速针刺中矩穴,进针1.2寸左右,拇指向右大幅度捻转12次,以出现舌体抽动为佳,然后出针。以上操作每日1次,10~12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3~5天。
中风患者康复越早进行,预后越好。一般来说,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48小时后进行康复,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应在7到14天后进行康复。针刺是世界上公认的对中风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一种疗法。它可以贯穿中风的整个过程,既可以预防中风,又可以治疗中风。总之,通过中医针刺治疗,可以尽可能的让中风偏瘫患者和失语患者得到恢复,中医针刺治疗中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恢复上。若患者坚持自我保健和功能锻练,更能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