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世发现
1970年秋天,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上,人们在挖掘地基时,偶然发现了两只陶瓮和一个银罐。在陶瓮和银罐中装满了珠宝玉器、金银器、珍贵药材、各种钱币。
经过清点后发现,宝物的总量居然达到了1000多件,数量最多的是金银器,金器总重量14.9万多克,银器总重量19.5万多克。其中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它们是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
这批宝藏的价值(未计入宝石和药材),按照唐代的生产力水平,总价值在38300万钱,可购米300万斛,相当于150万名男丁一年向国家缴纳的赋税的总和。
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被称为“何家村窖藏”,也称为“何家村遗宝”,在国际上与“阿姆河遗宝”齐名。专家在经过研究发现,这批文物数量大、等级高,东西合璧的特点非常明显,用“无价之宝”来形容毫不过分。但人们在惊讶和赞叹之余,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批宝物的主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在何家村藏宝?
邠王李守礼藏宝?
据相关资料,现在的何家村在唐代属于兴化坊,兴化坊靠近皇城,是王族贵族居住的黄金地段。邠王李守礼、租庸使刘震、京兆尹孟温礼等权贵都曾经在此居住。当时,陕西省考古所原所长韩伟认为:“能和时代上吻合的,而且身份可以和拥有这一批文物地位相当的,一下子就想到,可能是邠王李贤的儿子嗣邠王李守礼。”
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的二儿子,生前曾被立为皇太子,曾经奉命监国,后来因为涉嫌谋反而被废,贬谪四川,死时年仅32岁。他的儿子李守礼受父亲的连累被长年囚禁,直到中宗登基,李贤获得平反,李守礼也被释放出来,并继承了邠王的爵位。李守礼还曾担任司空,主管过皇宫手工业作坊和金银铸造业,所以他有条件接触到这批财宝。因此最初专家们推测,这批财宝是邠王李守礼埋藏的。
何家村遗宝中明确标有年代的租庸调银饼,上面刻有“开元十九年” 的字样。专家们将开元十九年(731)作为判断何家村遗宝埋藏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宝物的埋藏遗迹明显没有经过任何修饰,是在慌乱之中埋藏的。开元十九年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使邠王李守礼匆匆埋下这些珍宝呢?韩伟认为:是安史之乱的爆发,让人埋下了这笔财宝。
原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也这样认为,他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写道,这批文物“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 (756)6月因安禄山之乱逃奔四川时邠王李守礼后人所窖藏”。
此后,这种观点相当有影响,被人们沿用了30年。然而,近年来却遭到了质疑。
藏宝者另有其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齐东方教授在经过研究后,否定了藏宝人是邠王李守礼这一观点。理由有三——
其一,《旧唐书》记载,李守礼生活奢靡、放荡不羁,并不守礼。加之他妻妾、子女众多,家中花销很大,以至于“常带数千贯钱债”。有人出于善意,劝谏他要“家累甚重,须有爱惜”。李守礼却这样回答:“岂有天子兄没人葬?”如果李守礼的手中拥有如此大量的财宝,早就将其挥霍一空了,不可能将这些财宝留下来,去借债度日。
其二,《旧唐书》记载,李守礼(开元)“二十九年(741))薨,年七十余”。安史之乱发生在天宝十四年(755),中间隔了十几年时间,所以何家村遗宝和他联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其三,考古工作者对唐兴化坊遗址进行了详细的钻探,基本上探清了兴化坊的大致范围。专家们将钻探报告与唐代文献对比后发现,何家村遗宝出土地点并不在邠王府的范围内,而在邠王府的东边。
这些证据证明了宝物的主人不是邠王李守礼,而是另有其人。
研究新推断
何家村遗宝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皿,包含了从初唐到中晚唐的不同器型与纹样。其中年代最晚的是几件鎏金银器,它们明显的特征是装饰着阔叶大花。专家研究认为,这种风格是在唐德宗时期开始流行起来的。由此推断,何家村遗宝的埋藏时间应该是安史之乱之后。唐德宗是在安史之乱后的第三位皇帝,780年到805年在位。与原来相比,这个结果将何家村遗宝的埋藏时间向后推了至少20多年。
有人综合几位专家的不同观点,对何家村遗宝埋藏年代划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是从安史之乱到唐德宗时期,也就是从755年到805年的五十年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年代范围并结合曾经居住在兴化坊的官员来推断宝物的主人。
据《两京新记》和《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唐长安城兴化坊中居住过的官员很多。除邠王李守礼和京兆尹孟温礼之外,还有密国公封德彝、驸马都尉元孝矩、嗣虢王李邕、晋国公裴度、都官郎中窦泉、长安主簿李少安、职方郎中萧彻、租庸使刘震。
通过排除法发现,在这些官员当中,可能与遗宝有关的只有唐德宗时期的租庸使刘震。
刘震的住宅位置与何家村遗宝发现地点基本吻合,租庸使的职责之一是管理官府财物。刘震是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财宝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刘震要埋藏这些财宝呢?
有专家认为是“泾原兵变”造成了藏宝行为。783年,唐德宗李适为解救被叛军李希烈围困的河南襄城,派驻守在泾原的唐军前往救援。泾原5000大军日夜兼程,十分辛苦。在途经长安时,皇帝派人犒军,却只给粗饭,引起了将士们的不满。士兵们听说“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于是发生叛乱。叛军攻占京城,大肆掠夺皇宫内库的金银财宝,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据唐代的笔记小说《太平广记》记载:在“泾原兵变”8个月后,京师收复。刘震的外甥王仙客在此时返回长安。有人告诉他,因刘震投降叛军,平叛之后,刘震夫妇都已被朝廷处死了。
有人在此基础上推测:在叛军攻入京师,大肆劫掠之时,为国家保管财物的刘震为了安全,将这笔财宝草草埋藏。由于局势动荡,他不敢也不愿意将财宝献出。在朝廷收复长安后,由于刘震的投敌变节之举,使他和妻子都被处死。刘震在兴化坊内埋藏的大量珍宝也伴随着他的被杀而沉睡地下,成为一个永久的秘密。
在1200多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才使这些珍宝得以重见天日。现在我们探寻藏宝秘密的一切活动都只是在证据基础上的推测。或许我们正在无限地接近真相,但是却永远无法获得真相。然而,追寻的过程也别有一番滋味,这正是历史未解之谜的魅力所在。
1970年秋天,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上,人们在挖掘地基时,偶然发现了两只陶瓮和一个银罐。在陶瓮和银罐中装满了珠宝玉器、金银器、珍贵药材、各种钱币。
经过清点后发现,宝物的总量居然达到了1000多件,数量最多的是金银器,金器总重量14.9万多克,银器总重量19.5万多克。其中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它们是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
这批宝藏的价值(未计入宝石和药材),按照唐代的生产力水平,总价值在38300万钱,可购米300万斛,相当于150万名男丁一年向国家缴纳的赋税的总和。
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被称为“何家村窖藏”,也称为“何家村遗宝”,在国际上与“阿姆河遗宝”齐名。专家在经过研究发现,这批文物数量大、等级高,东西合璧的特点非常明显,用“无价之宝”来形容毫不过分。但人们在惊讶和赞叹之余,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批宝物的主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在何家村藏宝?
邠王李守礼藏宝?
据相关资料,现在的何家村在唐代属于兴化坊,兴化坊靠近皇城,是王族贵族居住的黄金地段。邠王李守礼、租庸使刘震、京兆尹孟温礼等权贵都曾经在此居住。当时,陕西省考古所原所长韩伟认为:“能和时代上吻合的,而且身份可以和拥有这一批文物地位相当的,一下子就想到,可能是邠王李贤的儿子嗣邠王李守礼。”
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的二儿子,生前曾被立为皇太子,曾经奉命监国,后来因为涉嫌谋反而被废,贬谪四川,死时年仅32岁。他的儿子李守礼受父亲的连累被长年囚禁,直到中宗登基,李贤获得平反,李守礼也被释放出来,并继承了邠王的爵位。李守礼还曾担任司空,主管过皇宫手工业作坊和金银铸造业,所以他有条件接触到这批财宝。因此最初专家们推测,这批财宝是邠王李守礼埋藏的。
何家村遗宝中明确标有年代的租庸调银饼,上面刻有“开元十九年” 的字样。专家们将开元十九年(731)作为判断何家村遗宝埋藏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宝物的埋藏遗迹明显没有经过任何修饰,是在慌乱之中埋藏的。开元十九年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使邠王李守礼匆匆埋下这些珍宝呢?韩伟认为:是安史之乱的爆发,让人埋下了这笔财宝。
原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也这样认为,他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写道,这批文物“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 (756)6月因安禄山之乱逃奔四川时邠王李守礼后人所窖藏”。
此后,这种观点相当有影响,被人们沿用了30年。然而,近年来却遭到了质疑。
藏宝者另有其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齐东方教授在经过研究后,否定了藏宝人是邠王李守礼这一观点。理由有三——
其一,《旧唐书》记载,李守礼生活奢靡、放荡不羁,并不守礼。加之他妻妾、子女众多,家中花销很大,以至于“常带数千贯钱债”。有人出于善意,劝谏他要“家累甚重,须有爱惜”。李守礼却这样回答:“岂有天子兄没人葬?”如果李守礼的手中拥有如此大量的财宝,早就将其挥霍一空了,不可能将这些财宝留下来,去借债度日。
其二,《旧唐书》记载,李守礼(开元)“二十九年(741))薨,年七十余”。安史之乱发生在天宝十四年(755),中间隔了十几年时间,所以何家村遗宝和他联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其三,考古工作者对唐兴化坊遗址进行了详细的钻探,基本上探清了兴化坊的大致范围。专家们将钻探报告与唐代文献对比后发现,何家村遗宝出土地点并不在邠王府的范围内,而在邠王府的东边。
这些证据证明了宝物的主人不是邠王李守礼,而是另有其人。
研究新推断
何家村遗宝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皿,包含了从初唐到中晚唐的不同器型与纹样。其中年代最晚的是几件鎏金银器,它们明显的特征是装饰着阔叶大花。专家研究认为,这种风格是在唐德宗时期开始流行起来的。由此推断,何家村遗宝的埋藏时间应该是安史之乱之后。唐德宗是在安史之乱后的第三位皇帝,780年到805年在位。与原来相比,这个结果将何家村遗宝的埋藏时间向后推了至少20多年。
有人综合几位专家的不同观点,对何家村遗宝埋藏年代划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是从安史之乱到唐德宗时期,也就是从755年到805年的五十年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年代范围并结合曾经居住在兴化坊的官员来推断宝物的主人。
据《两京新记》和《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唐长安城兴化坊中居住过的官员很多。除邠王李守礼和京兆尹孟温礼之外,还有密国公封德彝、驸马都尉元孝矩、嗣虢王李邕、晋国公裴度、都官郎中窦泉、长安主簿李少安、职方郎中萧彻、租庸使刘震。
通过排除法发现,在这些官员当中,可能与遗宝有关的只有唐德宗时期的租庸使刘震。
刘震的住宅位置与何家村遗宝发现地点基本吻合,租庸使的职责之一是管理官府财物。刘震是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财宝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刘震要埋藏这些财宝呢?
有专家认为是“泾原兵变”造成了藏宝行为。783年,唐德宗李适为解救被叛军李希烈围困的河南襄城,派驻守在泾原的唐军前往救援。泾原5000大军日夜兼程,十分辛苦。在途经长安时,皇帝派人犒军,却只给粗饭,引起了将士们的不满。士兵们听说“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于是发生叛乱。叛军攻占京城,大肆掠夺皇宫内库的金银财宝,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据唐代的笔记小说《太平广记》记载:在“泾原兵变”8个月后,京师收复。刘震的外甥王仙客在此时返回长安。有人告诉他,因刘震投降叛军,平叛之后,刘震夫妇都已被朝廷处死了。
有人在此基础上推测:在叛军攻入京师,大肆劫掠之时,为国家保管财物的刘震为了安全,将这笔财宝草草埋藏。由于局势动荡,他不敢也不愿意将财宝献出。在朝廷收复长安后,由于刘震的投敌变节之举,使他和妻子都被处死。刘震在兴化坊内埋藏的大量珍宝也伴随着他的被杀而沉睡地下,成为一个永久的秘密。
在1200多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才使这些珍宝得以重见天日。现在我们探寻藏宝秘密的一切活动都只是在证据基础上的推测。或许我们正在无限地接近真相,但是却永远无法获得真相。然而,追寻的过程也别有一番滋味,这正是历史未解之谜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