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壁画的整体美和自然朴素美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乐宫是我国著名的元代道教宫观。它是十三世纪风行一时的道教全真教在政治舞台上鼎盛煊赫,在教义和艺术上都比较成熟的时期建造的。 起原址在山西南端的芮城县永乐镇(前属永济县),我国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就生在这里。永乐宫的规模很大,由于屡经变迁只有部分建筑保留了下来。从现存部分的总体布局来看,仅在一条南北向的轴线上排列着主要建筑,不设东西或周围廊庑屋,打破了传统习惯。永乐宫的建筑和壁画艺术都很出名,里面的环境更是优雅。
  初次踏入永乐宫的殿门,有一种亲切,自然之感,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悦和激动,就如同一只就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感到一切氏那么的新鲜又那么的自然,久居城市高楼大厦的缝隙间,感到难以呼吸,到处都是吵闹的音乐,还有汽车的鸣笛声,在这里可以暂时抛掉那些,尽情地享受道教之地的安详和自然安静;尽情地欣赏壁画艺术和独特的建筑。
  始登无极殿,群灵毕朝元;帝君拥华盖,玉女尽婵娟,侍从列仙官……他们有的和颜悦色,有的安静淡泊,有的意兴奋发,有的怒目横眉,或对语,或倾听,左顾右盼,前后呼应,场面开阔,构图严谨,人物前后排列四五层之多,很少有雷同。这使观者感到他们不是神而是人,甚至有些像要是走出画面。虽然把能给人带来灾难的神用夸张的画法,画的狰狞恐怖,然而神态是那么的自然,朴实。画家用夸张,含蓄的手法将人神化,又将神人化,这正是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自然是绝对存在的,人是不可能挣脱这个绝对存在而存在的,因此,顺应“天”之道就是道家的绝对真理,这在壁画中也有所表现。
  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之一,三清殿壁画整幅画面为《朝元图》,描绘的是各路神仙脚蹬云气,头顶祥瑞,手持笏板,武器,伞盖,鲜花等宝物来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各式各样的华盖,发式,错综繁复的衣袍带饰,精工描绘,处理的条理分明,一丝不苟,虽然带有一定的装饰性,但整个画面是那么地整体,人物各有各的职位。壁画的画法为“重彩勾填”,设色多以石青,石绿为主,纯朴浑厚,自然舒适;线描挺劲有力,流畅自如,有疏有秘,长短各一。人物的表情是那么的自然,人物的内心活动是那么的朴真。普通的几种常用颜色,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没有任何的光与影,把人物面部肌肉,五官,手指关节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整幅壁画既强调整体统一,又求得局部的变化,即采用传统用线的朴实,又注重民族艺术的装饰。画面协调统一,沉着庄重,观看画面使人想的不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命运》,而仿佛听到了《海顿小夜曲》,或是舒曼的《梦幻曲》,这是人的心灵对自然的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陶醉。
  属于民族装饰性是三清殿壁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人物的服饰,服饰上的小圆圈,器物及画面建筑都巧妙地施以了装饰,那些玉女的发誓,耳朵简直都图案化了,这些和梁架上的藻井镂刻,精美的彩绘都是浑然一体的,显示了艺术的整体美。
  往去今来二十年,
  惊呼吕祖已乔迁,
  数遍天神三百六,
  不残不损尽开颜。
  通过对永乐宫壁画的参观和20多天的临摹,使我对古代的人物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物的传神达意,色彩的规律,线描的起笔落笔都有它微妙的变化,尤其是人物那复杂细长的胡须,不是随便乱构的,看一个人的线描功底主要看他会不会起笔和收笔,线条有没有丰富的变化,并不是线粗细一样就是好线,如果一幅壁画的线勾的很失败,就算颜色上的再好也是失败的。起初以为壁画的上色和工笔一样,但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如果颜色调对几遍就好了,在上色的时候最好是把线条空出来,这样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做旧的时候不是刷的越脏越好,在做旧的部分它也有颜色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是看不出来的。
  在永乐宫20多天临摹壁画的生活,学习了壁画的画法,也了解了一些道教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在画不进去画时,可以天天跟在导游的后面听免费讲解,通过参观原作可以发现许多临摹画和原作的不同。
  (作者简介:陈虹蓉(1983.6-),女,汉族,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艺术系教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