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认识。
1科学、合理分组,创设良好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男女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要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2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合作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2.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
2.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2.3由旧知到新知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景
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的产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或减弱条件,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规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概念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2.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起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知识和理论都来自于生活,能从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一个来自于生活的话题,经过组织展开数学学习,课堂气氛就会十分热烈,学生的参与率会大大提高。
2.5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运用计算机对多媒体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色彩呈现生动逼真的影像来加强教学效果,其灵活、便捷、生动形象的表现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3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会合作
3.1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与学会合作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学习的行为,组织学生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讨论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例如:教学“二次函数时”时,先让学生观察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再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比较出函数值为零时,就可以把二次函数看成二元一次方程,就样学生就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有针对性相互交流、讨论、争辩,杜绝了讨论只注重活动形式,不注重探究知识过程,更没有关注学生发展的现象。
3.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合作。
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我让每位学生课前先准备长度不等的五根小木棍,上课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动手用小木棍拼三角形,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换一两根小木棍,看这时三根小木棍是否还能拼成三角形,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让抽象的几何知识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形象地烙印在学生的头脑中。
4巧设练习,让学生善于合作
“精讲多练”一直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中,老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效率,让学生善于合作。 4.1巧设开放题
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他用在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结果也往往不同,因此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探讨,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与他人合作。
如:在教学“投影和视图”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题,让学生在阳光下去测量树的高度,让学生只带上直尺、粉笔和量角器。鼓励学生分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挖掘自己所学的知识,各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每个小组都用到了不止一种在阳光下测量树高度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2巧用实践题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渗透教学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又由于在实践应用时往往需要几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还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合作。例如:上完“数据的描述”这一章后,我安排学生开展了课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走进市场了解物价上涨情况,特别是肉价的上涨,将调查的数据汇总制成统计图表,并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物价上涨幅度。
5相互评议,让学生享受合作乐趣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人尊重和认可,而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而后因适当的“收”,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小结,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互相督促,相互检查,相互评议,相互补充,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教师再适当点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而且能使合作、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平移”这一章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图形平移知识,去设计图案,小组合作完成后在全班汇报自己的成果。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问题解决的功臣,这样既能了解合作的意义,又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总之,只要我们多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善于运用合作学习,便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成长。
1科学、合理分组,创设良好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男女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要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2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合作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2.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
2.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2.3由旧知到新知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景
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的产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或减弱条件,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规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概念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2.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起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知识和理论都来自于生活,能从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一个来自于生活的话题,经过组织展开数学学习,课堂气氛就会十分热烈,学生的参与率会大大提高。
2.5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运用计算机对多媒体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色彩呈现生动逼真的影像来加强教学效果,其灵活、便捷、生动形象的表现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3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会合作
3.1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与学会合作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学习的行为,组织学生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讨论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例如:教学“二次函数时”时,先让学生观察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再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比较出函数值为零时,就可以把二次函数看成二元一次方程,就样学生就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有针对性相互交流、讨论、争辩,杜绝了讨论只注重活动形式,不注重探究知识过程,更没有关注学生发展的现象。
3.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合作。
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我让每位学生课前先准备长度不等的五根小木棍,上课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动手用小木棍拼三角形,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换一两根小木棍,看这时三根小木棍是否还能拼成三角形,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让抽象的几何知识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形象地烙印在学生的头脑中。
4巧设练习,让学生善于合作
“精讲多练”一直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中,老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效率,让学生善于合作。 4.1巧设开放题
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他用在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结果也往往不同,因此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探讨,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与他人合作。
如:在教学“投影和视图”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题,让学生在阳光下去测量树的高度,让学生只带上直尺、粉笔和量角器。鼓励学生分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挖掘自己所学的知识,各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每个小组都用到了不止一种在阳光下测量树高度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2巧用实践题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渗透教学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又由于在实践应用时往往需要几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还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合作。例如:上完“数据的描述”这一章后,我安排学生开展了课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走进市场了解物价上涨情况,特别是肉价的上涨,将调查的数据汇总制成统计图表,并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物价上涨幅度。
5相互评议,让学生享受合作乐趣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人尊重和认可,而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而后因适当的“收”,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小结,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互相督促,相互检查,相互评议,相互补充,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教师再适当点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而且能使合作、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平移”这一章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图形平移知识,去设计图案,小组合作完成后在全班汇报自己的成果。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问题解决的功臣,这样既能了解合作的意义,又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总之,只要我们多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善于运用合作学习,便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