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郊区一个垂柳依依的小湖旁,人们常见一个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手握着五尺鱼杆,静静地坐在绿荫下,悠然地注视着漂浮在碧水中的鱼飘,脸上弥漫着一种被大自然融化的安详和宁静。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她就是罗荣植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同志。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在市中心一条幽静的胡同里,谒拜了这位为新中国辗转疆场、戎马一生的老人。
“欢迎、欢迎、快请坐!”走进林老宽敞明亮的客厅,她热情地让我们落座,并请工作人员端来了茶水和一盘自家庭院里长的柿子。
“林老,听说您业余时间喜爱钓鱼,您是怎么喜爱钓鱼的?”
“我是为治病才开始钓鱼的。为了学钓鱼,我还专门买了一本书。”林老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前几年,战争年代留下的肺气肿和肩周炎经常犯,呼吸不畅,手臂麻木,抬不起来,不得不中断练了多年的书法。后来,有人告诉我,钓鱼兴许可以治病。开始,我不怎么相信,你别说,几年下来,还真管用,不但肺气肿的症状减轻了,连肩周炎、高血压、哮喘也治好了。”林老情不自禁地从沙发里站起来,把胳膊轮回了好几个圈。
“钓鱼为什么能治好我的病,主要有两点:其一,室外空气新鲜,使人觉得轻松气爽,疲劳全消。坐在水边空气中的负离子又很多,对心肺有好处;其三,以前,我连手臂都抬不起来,通过钓鱼,不停地甩钩、拉杆,锻炼了手腕、胳膊,活动了肩、腰、腿等部位的关节。我年龄大了,做其它的运动力不从心,钓鱼比较适合我自身的特点。”
林老接着说:“人老了,脑子容易僵化,思想要开阔,要自己找事干,不让自己闲着,只要天气好,不刮大风,我都要出去钓鱼。常常是早上8点出发,下午3、4点钟回来。中午,找个地方要点开水泡包自带的方便面,从不回家吃饭,乐此不疲。除了钓鱼,我还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大事,每天的新闻联播。报纸必看;每天的新闻广播必听,有时还找些家务活来调剂自己的生活”。
林月琴同志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这个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是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16岁,林月琴就担任了县苏维埃妇女儿童大队长。1931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1月,她列席了鄂豫皖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又调到儿童局任局长,由于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错误的肃反政策,林月琴同志受到迫害,被遣送回家。
凭着对党的赤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她和十几个女同志集合在一起,紧紧地跟着红军的队伍前进,她们和部队一样,经常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经受着战火的洗礼。1933年秋,林月琴跟着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陕南边区,担负妇女工兵营营长。长征中,她率领这支队伍,爬雪山,过草地,平均每人负重百十斤重的物体,爬山越岭,行军打仗,为保障红军的给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38年,她又随罗荣桓战斗在山西、山东抗日前线和东北解放战场。
解放后,林月琴同志先后担任过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总政干部部顾问、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9年,林彪发布“一号命令”,借口战备,把大批老同志赶出北京,林老也未能幸免,被迫拖着不满周岁的孙女,被放逐到广东省。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她才回到北京。
苦尽甘来。看到林老饱尝人生的艰辛和坎坷后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我们感到由衷的欢欣。
谈到高兴处,林老请我们看看她钓鱼的“战果”,我们跟随着她步出客厅,走到小院的鱼池旁,看到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鲫鱼在水中穿梭,我们不禁开怀大笑。
林老讲,最使她高兴的是,每逢周末,她总用自己亲手钓的鱼做一道菜,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品尝,共享天伦之乐。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她就是罗荣植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同志。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在市中心一条幽静的胡同里,谒拜了这位为新中国辗转疆场、戎马一生的老人。
“欢迎、欢迎、快请坐!”走进林老宽敞明亮的客厅,她热情地让我们落座,并请工作人员端来了茶水和一盘自家庭院里长的柿子。
“林老,听说您业余时间喜爱钓鱼,您是怎么喜爱钓鱼的?”
“我是为治病才开始钓鱼的。为了学钓鱼,我还专门买了一本书。”林老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前几年,战争年代留下的肺气肿和肩周炎经常犯,呼吸不畅,手臂麻木,抬不起来,不得不中断练了多年的书法。后来,有人告诉我,钓鱼兴许可以治病。开始,我不怎么相信,你别说,几年下来,还真管用,不但肺气肿的症状减轻了,连肩周炎、高血压、哮喘也治好了。”林老情不自禁地从沙发里站起来,把胳膊轮回了好几个圈。
“钓鱼为什么能治好我的病,主要有两点:其一,室外空气新鲜,使人觉得轻松气爽,疲劳全消。坐在水边空气中的负离子又很多,对心肺有好处;其三,以前,我连手臂都抬不起来,通过钓鱼,不停地甩钩、拉杆,锻炼了手腕、胳膊,活动了肩、腰、腿等部位的关节。我年龄大了,做其它的运动力不从心,钓鱼比较适合我自身的特点。”
林老接着说:“人老了,脑子容易僵化,思想要开阔,要自己找事干,不让自己闲着,只要天气好,不刮大风,我都要出去钓鱼。常常是早上8点出发,下午3、4点钟回来。中午,找个地方要点开水泡包自带的方便面,从不回家吃饭,乐此不疲。除了钓鱼,我还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大事,每天的新闻联播。报纸必看;每天的新闻广播必听,有时还找些家务活来调剂自己的生活”。
林月琴同志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这个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是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16岁,林月琴就担任了县苏维埃妇女儿童大队长。1931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1月,她列席了鄂豫皖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又调到儿童局任局长,由于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错误的肃反政策,林月琴同志受到迫害,被遣送回家。
凭着对党的赤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她和十几个女同志集合在一起,紧紧地跟着红军的队伍前进,她们和部队一样,经常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经受着战火的洗礼。1933年秋,林月琴跟着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陕南边区,担负妇女工兵营营长。长征中,她率领这支队伍,爬雪山,过草地,平均每人负重百十斤重的物体,爬山越岭,行军打仗,为保障红军的给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38年,她又随罗荣桓战斗在山西、山东抗日前线和东北解放战场。
解放后,林月琴同志先后担任过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总政干部部顾问、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9年,林彪发布“一号命令”,借口战备,把大批老同志赶出北京,林老也未能幸免,被迫拖着不满周岁的孙女,被放逐到广东省。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她才回到北京。
苦尽甘来。看到林老饱尝人生的艰辛和坎坷后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我们感到由衷的欢欣。
谈到高兴处,林老请我们看看她钓鱼的“战果”,我们跟随着她步出客厅,走到小院的鱼池旁,看到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鲫鱼在水中穿梭,我们不禁开怀大笑。
林老讲,最使她高兴的是,每逢周末,她总用自己亲手钓的鱼做一道菜,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品尝,共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