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75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以后,低碳发展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如何将“双碳”目标融入城市设计方法体系,成为新时期规划师亟需思考的关键问题.文章结合淄博市中央活力片区城市设计的编制,从减少固定碳源、减少移动碳源、促进自然碳汇3个方面构建低碳导向下城市设计的框架及路径,通过与传统城市设计方案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比较,评估低碳导向下城市设计的减碳效益,以期为低碳发展时期城市设计的编制提供方法及路径参考.
【机 构】
: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土空间规划所;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国家现代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75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以后,低碳发展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如何将“双碳”目标融入城市设计方法体系,成为新时期规划师亟需思考的关键问题.文章结合淄博市中央活力片区城市设计的编制,从减少固定碳源、减少移动碳源、促进自然碳汇3个方面构建低碳导向下城市设计的框架及路径,通过与传统城市设计方案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比较,评估低碳导向下城市设计的减碳效益,以期为低碳发展时期城市设计的编制提供方法及路径参考.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非正规居住空间难改造、难治理的严峻挑战.不同历史时期城市非正规居住空间的形成涉及多重主体,涉及国家权力的制度安排与策略选择.文章基于福柯权力理论,建立了“权力—制度—空间”的分析框架,分别从时间脉络和空间格局两个方面对中国城市非正规居住空间的演变进行梳理,归纳其时空演变特征,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城市非正规居住空间形成的动力机制.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各个时期城市非正规居住空间的产生和变化虽各不相同,但却表现出相似的发展规律,并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国家空间选择的价值取向.
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步入中后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休闲时代,高品质、休闲化是各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城镇规模性扩张,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率低下,加之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开发边界线的严控,城镇土地资源受到极大约束,致使城市的休闲空间供给不足,休闲项目难以落地,因此推进城市存量更新与休闲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是助力城市高品质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潍坊市现代高品质休闲城市建设实践为例,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级的策略选择,探讨现阶段中心城区休闲城市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为城市休
在土地空间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全域整治热”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资源需求与政策供给不匹配的问题.文章以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若干案例为研究对象,探究浙江省针对资源禀赋迥异的各类地区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总结其村镇规划与工程设计的同步传导、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同步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与增存的同步挂钩、节余指标在镇域内与省域内的同步流转,以及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特色道路,并解析其背后的交易成本肌理.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遵循供需耦合的思路,借助建构全过程“1+1+X”的
在城镇发展空间从做大增量向优化存量、约束边界和优化空间结构的转变中,城市工业用地在空间利用模式上如何应对是规划需探讨的一个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内外部各种复杂因素对城市工业用地空间治理的影响,结合国内相关城市的实践探索,提出通过建立“政策保障、技术支撑、高效管理”等多维度空间治理机制,实现城市工业用地节约集约的完善路径.同时,结合赣州的实践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存量资源、实施“节地增效”的具体做法,以期为城市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提供一些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