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职业威信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并未呈现出同步向前发展的趋势,甚至教师职业越来越多地受社会各个层面的质疑。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应该从改善教师生存环境、充分发挥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立完善教师从业制度、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和技能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师职业威信。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职业威信
在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爱师敬师”的优良传统,但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素质相对提高的今天,社会、其他职业群体等对教师群体的尊重和敬仰程度并没有明显提高,甚至有下降趋势,这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并不相适应。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教师生存环境堪忧、从业制度存在较多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化、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偏差、知识结构和技能相对陈旧。
教师生存环境堪忧
教师生存环境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大到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办学思想、激励机制,小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各种规章制度、校园人文环境及家长学生态度。这其中影响教师职业威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在教师职业中多表现为教师薪酬激励机制和职务职称激励机制,而职称职务激励又多与教师薪酬挂钩。教师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劳动强度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但与之相应薪酬却不能得到相应提高。教师实际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高强度、高压力、低收入的“两高一低”现象已是现存的不争事实,同时也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优秀人才引进和职业威信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威信,必须完善教师的薪酬制度,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有效的补偿机制,保证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教师的经济收入有效提高,并不断增长。
从业制度存在较多缺陷
从业制度通常表现为某种行业的准入标准和行业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我国《教师法》只是泛泛地描述了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资格的认定也往往是由教师资格认定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一些知识性的考核和面试,合格者即可获得教师资格,由此可以看到,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标准科学,组织严密,程序规范的教师从业制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国教师资格许可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教师资格标准缺乏合理、严格、科学考核制度以及复审制度,对已从业的教师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等。二是对教育实践环节重视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的考核方式。三是对教师培训制度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没有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要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和职业威信,就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准入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制定系统的、科学的教师认定标准,(从业标准),制定和完善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制度,改革教师考核制度、进修制度、工资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职业威信。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化
职业威信与从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密切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对职业威信有很大的影响。当前一些教师的道德行为与社会、家长等对教师职业道德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也不断受到社会媒体的指责和抨击。提高教师道德素养,就要从法律、行业、自我三个角度建立师德规范,使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来说,第一,在立法上,要不断完善和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根本上保证教师职业道德,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从业人员道德意识,强化道德行为,将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标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行业约束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的行为规范。第三,将职业道德的发展与教师发展、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使教师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或专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准。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偏差
人们习惯于把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局限在讲坛之内,其形象多被简化呆板,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教师职业缺乏丰富性。总的来说,目前教师角色仍呈现出更多的是简单、机械、僵化的职业特点。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价值,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教师自身对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制度、宣传教师正面典型,重新树立教师的职业形象。
知识结构和技能相对陈旧
教师职业专业化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作为支撑,同样教师的职业威信也靠它来体现。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要包括教育专业知识技能。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眼中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教师职业缺乏深奥复杂的学科知识,职业内涵比较肤浅和贫乏,教学仅仅停留在随意化、经验化水平上,从而导致教师职业给人们一种“除了拥有普通的知识外不要求特别的训练”,“只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谁都能当老师”的印象。这势必降低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期待,影响教师的职业威信的提升。事实上,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非人人可得而为之。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升教师群体质量的方式之一,同样也是提高教师威信的途径之一。目前要在我国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意识,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的职业威信,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对现行的教师培养制度、进修制度、薪酬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才能焕发出教师职业的活力,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教师。
参考文献:
[1]李茂森,教师专业自主: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教育发展研究2008,2
[2]郑华,对教师角色的反思,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2004,2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职业威信
在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爱师敬师”的优良传统,但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素质相对提高的今天,社会、其他职业群体等对教师群体的尊重和敬仰程度并没有明显提高,甚至有下降趋势,这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并不相适应。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教师生存环境堪忧、从业制度存在较多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化、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偏差、知识结构和技能相对陈旧。
教师生存环境堪忧
教师生存环境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大到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办学思想、激励机制,小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各种规章制度、校园人文环境及家长学生态度。这其中影响教师职业威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在教师职业中多表现为教师薪酬激励机制和职务职称激励机制,而职称职务激励又多与教师薪酬挂钩。教师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劳动强度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但与之相应薪酬却不能得到相应提高。教师实际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高强度、高压力、低收入的“两高一低”现象已是现存的不争事实,同时也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优秀人才引进和职业威信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威信,必须完善教师的薪酬制度,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有效的补偿机制,保证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教师的经济收入有效提高,并不断增长。
从业制度存在较多缺陷
从业制度通常表现为某种行业的准入标准和行业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我国《教师法》只是泛泛地描述了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资格的认定也往往是由教师资格认定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一些知识性的考核和面试,合格者即可获得教师资格,由此可以看到,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标准科学,组织严密,程序规范的教师从业制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国教师资格许可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教师资格标准缺乏合理、严格、科学考核制度以及复审制度,对已从业的教师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等。二是对教育实践环节重视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的考核方式。三是对教师培训制度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没有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要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和职业威信,就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准入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制定系统的、科学的教师认定标准,(从业标准),制定和完善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制度,改革教师考核制度、进修制度、工资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职业威信。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化
职业威信与从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密切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对职业威信有很大的影响。当前一些教师的道德行为与社会、家长等对教师职业道德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也不断受到社会媒体的指责和抨击。提高教师道德素养,就要从法律、行业、自我三个角度建立师德规范,使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来说,第一,在立法上,要不断完善和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根本上保证教师职业道德,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从业人员道德意识,强化道德行为,将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标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行业约束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的行为规范。第三,将职业道德的发展与教师发展、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使教师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或专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准。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偏差
人们习惯于把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局限在讲坛之内,其形象多被简化呆板,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教师职业缺乏丰富性。总的来说,目前教师角色仍呈现出更多的是简单、机械、僵化的职业特点。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价值,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教师自身对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制度、宣传教师正面典型,重新树立教师的职业形象。
知识结构和技能相对陈旧
教师职业专业化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作为支撑,同样教师的职业威信也靠它来体现。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要包括教育专业知识技能。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眼中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教师职业缺乏深奥复杂的学科知识,职业内涵比较肤浅和贫乏,教学仅仅停留在随意化、经验化水平上,从而导致教师职业给人们一种“除了拥有普通的知识外不要求特别的训练”,“只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谁都能当老师”的印象。这势必降低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期待,影响教师的职业威信的提升。事实上,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非人人可得而为之。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升教师群体质量的方式之一,同样也是提高教师威信的途径之一。目前要在我国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意识,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的职业威信,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对现行的教师培养制度、进修制度、薪酬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才能焕发出教师职业的活力,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教师。
参考文献:
[1]李茂森,教师专业自主: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教育发展研究2008,2
[2]郑华,对教师角色的反思,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