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这篇文章中,浅谈维、汉中的动物词语及其联想意义和翻译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联想意义;维、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S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6-0348-01
《文化语义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词的文化联想是文化集团根据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是同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信息相关的。有些事物由于普遍具备某种明显属性,所以在不同语言中往往有共同的联想意义。不同集团所接触的客体若属性不同,那么对这一客体的联想意义就将产生差异。另一种是习惯联想,各语言就常不一样了。下面按照词的文化联想,跟同行们一起探讨关于维、汉中的动物词语及其联想意义和翻译。
一、同一动物在维汉中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
由于人类的思维有着某些共性,维汉民族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意义。比如:百兽之中狐狸生性狡猾,这种特性在维汉童话及寓言故事中均有反映,汉语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维文化中狐狸象征狡猾、奸诈。从中可以看出虽语言文化不同,但却给予了狐狸相同的联想。
具有相同联想意义的动物还有很多。“羊”在维汉文化中均被视为性情温顺的动物。该词在维汉文化中都用来比喻性情温和,恭顺。羊性温纯兼祥和。羊儿大后,身是宝,毛可衣裳,奶可饮,肉可食用,胆可药。在汉民族文化中,吉祥多被写作《吉羊》。维文文化中,老实的人比喻绵羊。
鹦鹉是一种会模仿人发音的鸟,汉文化中用它来表示只会学舌的,人云赤云,没有独立见解的人,维文化当中它也象征爱模仿的人。乌鸦,汉文化中从乌鸦联想到晦气,起因于一个纯粹偶然的事件。曹操赤壁之战前所作“短歌行中”有“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句,接着在战争中全军覆没。后人认为曹诗中的乌鸦是凶兆,自此便忌讳乌鸦。①汉文中有爱屋及乌,采风随乌鸦等成语。维文化中,乌鸦象征灾祸,晦气。例子:
.
乌鸦说:我的孩儿是蛋蛋。
刺猬说:我的孩儿软绵绵。
.
别枪杀乌鸦,别助长坏蛋。
.
乌鸦不啄乌鸦的眼。
狮子和老虎在维汉语当中都表示凶猛的动物,汉文化中它们代表着“勇气,力量”,维文化中则表示“勇敢,冒失”在汉语中许多成语都和虎联系在一起,表达“勇敢,凶猛,威严”之意。如:如虎添翼(),谈虎色变(),虎踞龙盘()。还有鸽子也表示和平,平安的意义。翻译这些时,从汉语可以直接翻译。比如:
绵羊的毛很厚很暖和。.
狐狸的尾巴拦不住。.
鸽子是象征和平的吉祥物。.
分析以上的语句,它们的维文翻译中明确表示汉文原文语句的象征意义。总而言之,汉语象征意义跟维吾尔语的一样的词语可以如实翻译。
二、同一动物在维汉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
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不同民族在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式等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对同一种动物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牛”在汉语中联想着勤奋,忠诚。但是,在维文化中“牛”联想着笨蛋和没教养。汉文化中赞扬贡献者时经常用“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在维吾尔语里工作上一直埋头干而不注重人际关系,没有出息的人一般说像牛一样干活。在维吾尔文化中,“牛”也联想着没教养,比如:进屋时,给长辈不问,会指责他像牛一样进来,不懂礼貌。喜鹊在汉语文化中联想着快乐使者,在维文化中联想着包打听,传话筒。猫在汉族文化中联想着“老实,善良”,在维吾尔文化里联想着不知羞辱,厚颜无耻,盗贼。
在汉文化语境中,龙联想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袍、龙宫等。然而在维汉文化中,龙是凶恶的怪物。在维语当中,龙被描写为“长得像蛇,但身体巨大,头长得像大锅,大小像老胡楊树,40度长,能喷火和烟的怪物。与此相反,汉族民间故事中龙是人类的恩人和关心者。
在汉文化当中,狼是坏蛋的形象。如汉语中的成语:引狼入室、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等。而在维吾尔文化中,狼曾是祖先的图腾。在古代维吾尔族当中有很多关于狼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一只母狼生了十个小孩,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形成突厥民族。而在另一个传说当中说,维吾尔族的祖先在一场战争当中被敌人打败,堵在山谷里。情况十分危险,在这样的困境下,突然有一只狼过来。不知所措的人们们跟着狼穿过山谷,走到山的另一头,看到非常美丽的草原。于是他们在这儿生活繁衍。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变化,突厥民族的狼图腾也随着改变。但祖先的长期狼图腾印记在他们的生活当中仍然存在着。比如:维吾尔族人在向某人询问:“生女孩还是男孩”时,常常提出“狼还是狐狸”这样的问题,因女孩机灵,比喻为狐狸,而男孩勇敢比喻为狼。人们认为狼壁虱能避免倒霉,所以旅行时戴它。有些人把狼壁虱挂在身上,作为护身符。妇女生孩子时,包到狼皮上。这些现象虽然已经不太常见了,但他们是古代狼图腾在人们生活当中的印记却是不容质疑的。杜鹃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形成了“共同继承的概念模式”,在汉民族中杜鹃鸟是个“嘀血哀号”的愁苦形象。而在维吾尔文化当中,杜鹃鸟往往象征追求恋人的情侣。杜鹃鸟和再那普鸟是民间传说中一对情侣。有一天杜鹃鸟引起老天爷的愤怒,老天爷惩罚它,就把它赶到很远的一个偏僻地方。从此以后再那普鸟想念杜鹃鸟时,爱情的火焰就在心中燃烧,而不停地叫着“杜鹃”的名字。而杜鹃鸟也在另外地方叫着自己的恋人。
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翻译中遇到这样问题时,尽量按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汉文中的象征词转换成维维吾尔族读者易于理解,接受的象征词来妥善处理两个民族语言之间的这种不适应。
三、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特有,在维文化中空缺
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有的动物词语在一种文化语境中具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境中可能并不产生联想。
汉文化中对凤凰的崇拜早就开始了。早在商朝商部落就把凤凰作为自己的图腾。从此以后他们一直继承这种图腾。汉族人的祖先把凤凰看作是各种动物的集合体。在他们眼中凤凰是由鸡头,蛇脖,燕子嘴,乌龟腰和鱼尾组成的。凤凰是彩色的怪物,高度6尺。凤凰也用来比喻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比如:皇帝住的城叫“凤凰城”,皇帝坐的马车叫“凤凰车”,皇帝的命令叫“凤凰令”。皇后和公主戴的王冠也采用凤凰的形状。当时,贵族妇女佩戴凤凰饰品很普遍。总而言之,在他们的眼中,凤凰是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神鸟。反而,维文化当中,崇拜凤凰文化和关于它的传说都不存在。
在汉文化中,“龟”与龙一样,又是长寿的象征。“龟”是避邪挡煞、消灾避害、镇宅纳财之宝。因而许多人养龟是为了祈祥求福。而在维文化中“龟”除了爬行动物外,没有任何联想意义。“仙鹤”在汉文中象征神仙骑鸟,维文文化中只是一种鸟,没有任何象征意义。蝙蝠象征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但维吾尔语里没有象征意义。
在把汉语句中象征词翻译成维吾尔语与是尽量使用形象生动的象征词,比如说:在汉语中“龟”以此在维吾尔语里?“像胡杨树一样”,“缩头乌龟”等词语可以表达。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负载着一定的文化含义,从某种程度上讲,词汇的联想意义就是它的深层意义。通过维汉动物联想意义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的动物词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而且还是该民族文化的符号。动物词也因此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赖以存在的支柱。要想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在理解词的内涵上下功夫。只有深入地了解维汉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顺利地进行翻译,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真正做到“顺通自如”。
参考文献
[1] 《语言与翻译》相关论文.
[2] “文化语义学”,马凊华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关键词]联想意义;维、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S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6-0348-01
《文化语义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词的文化联想是文化集团根据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是同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信息相关的。有些事物由于普遍具备某种明显属性,所以在不同语言中往往有共同的联想意义。不同集团所接触的客体若属性不同,那么对这一客体的联想意义就将产生差异。另一种是习惯联想,各语言就常不一样了。下面按照词的文化联想,跟同行们一起探讨关于维、汉中的动物词语及其联想意义和翻译。
一、同一动物在维汉中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
由于人类的思维有着某些共性,维汉民族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意义。比如:百兽之中狐狸生性狡猾,这种特性在维汉童话及寓言故事中均有反映,汉语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维文化中狐狸象征狡猾、奸诈。从中可以看出虽语言文化不同,但却给予了狐狸相同的联想。
具有相同联想意义的动物还有很多。“羊”在维汉文化中均被视为性情温顺的动物。该词在维汉文化中都用来比喻性情温和,恭顺。羊性温纯兼祥和。羊儿大后,身是宝,毛可衣裳,奶可饮,肉可食用,胆可药。在汉民族文化中,吉祥多被写作《吉羊》。维文文化中,老实的人比喻绵羊。
鹦鹉是一种会模仿人发音的鸟,汉文化中用它来表示只会学舌的,人云赤云,没有独立见解的人,维文化当中它也象征爱模仿的人。乌鸦,汉文化中从乌鸦联想到晦气,起因于一个纯粹偶然的事件。曹操赤壁之战前所作“短歌行中”有“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句,接着在战争中全军覆没。后人认为曹诗中的乌鸦是凶兆,自此便忌讳乌鸦。①汉文中有爱屋及乌,采风随乌鸦等成语。维文化中,乌鸦象征灾祸,晦气。例子:
.
乌鸦说:我的孩儿是蛋蛋。
刺猬说:我的孩儿软绵绵。
.
别枪杀乌鸦,别助长坏蛋。
.
乌鸦不啄乌鸦的眼。
狮子和老虎在维汉语当中都表示凶猛的动物,汉文化中它们代表着“勇气,力量”,维文化中则表示“勇敢,冒失”在汉语中许多成语都和虎联系在一起,表达“勇敢,凶猛,威严”之意。如:如虎添翼(),谈虎色变(),虎踞龙盘()。还有鸽子也表示和平,平安的意义。翻译这些时,从汉语可以直接翻译。比如:
绵羊的毛很厚很暖和。.
狐狸的尾巴拦不住。.
鸽子是象征和平的吉祥物。.
分析以上的语句,它们的维文翻译中明确表示汉文原文语句的象征意义。总而言之,汉语象征意义跟维吾尔语的一样的词语可以如实翻译。
二、同一动物在维汉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
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不同民族在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式等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对同一种动物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牛”在汉语中联想着勤奋,忠诚。但是,在维文化中“牛”联想着笨蛋和没教养。汉文化中赞扬贡献者时经常用“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在维吾尔语里工作上一直埋头干而不注重人际关系,没有出息的人一般说像牛一样干活。在维吾尔文化中,“牛”也联想着没教养,比如:进屋时,给长辈不问,会指责他像牛一样进来,不懂礼貌。喜鹊在汉语文化中联想着快乐使者,在维文化中联想着包打听,传话筒。猫在汉族文化中联想着“老实,善良”,在维吾尔文化里联想着不知羞辱,厚颜无耻,盗贼。
在汉文化语境中,龙联想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袍、龙宫等。然而在维汉文化中,龙是凶恶的怪物。在维语当中,龙被描写为“长得像蛇,但身体巨大,头长得像大锅,大小像老胡楊树,40度长,能喷火和烟的怪物。与此相反,汉族民间故事中龙是人类的恩人和关心者。
在汉文化当中,狼是坏蛋的形象。如汉语中的成语:引狼入室、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等。而在维吾尔文化中,狼曾是祖先的图腾。在古代维吾尔族当中有很多关于狼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一只母狼生了十个小孩,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形成突厥民族。而在另一个传说当中说,维吾尔族的祖先在一场战争当中被敌人打败,堵在山谷里。情况十分危险,在这样的困境下,突然有一只狼过来。不知所措的人们们跟着狼穿过山谷,走到山的另一头,看到非常美丽的草原。于是他们在这儿生活繁衍。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变化,突厥民族的狼图腾也随着改变。但祖先的长期狼图腾印记在他们的生活当中仍然存在着。比如:维吾尔族人在向某人询问:“生女孩还是男孩”时,常常提出“狼还是狐狸”这样的问题,因女孩机灵,比喻为狐狸,而男孩勇敢比喻为狼。人们认为狼壁虱能避免倒霉,所以旅行时戴它。有些人把狼壁虱挂在身上,作为护身符。妇女生孩子时,包到狼皮上。这些现象虽然已经不太常见了,但他们是古代狼图腾在人们生活当中的印记却是不容质疑的。杜鹃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形成了“共同继承的概念模式”,在汉民族中杜鹃鸟是个“嘀血哀号”的愁苦形象。而在维吾尔文化当中,杜鹃鸟往往象征追求恋人的情侣。杜鹃鸟和再那普鸟是民间传说中一对情侣。有一天杜鹃鸟引起老天爷的愤怒,老天爷惩罚它,就把它赶到很远的一个偏僻地方。从此以后再那普鸟想念杜鹃鸟时,爱情的火焰就在心中燃烧,而不停地叫着“杜鹃”的名字。而杜鹃鸟也在另外地方叫着自己的恋人。
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翻译中遇到这样问题时,尽量按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汉文中的象征词转换成维维吾尔族读者易于理解,接受的象征词来妥善处理两个民族语言之间的这种不适应。
三、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特有,在维文化中空缺
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有的动物词语在一种文化语境中具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境中可能并不产生联想。
汉文化中对凤凰的崇拜早就开始了。早在商朝商部落就把凤凰作为自己的图腾。从此以后他们一直继承这种图腾。汉族人的祖先把凤凰看作是各种动物的集合体。在他们眼中凤凰是由鸡头,蛇脖,燕子嘴,乌龟腰和鱼尾组成的。凤凰是彩色的怪物,高度6尺。凤凰也用来比喻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比如:皇帝住的城叫“凤凰城”,皇帝坐的马车叫“凤凰车”,皇帝的命令叫“凤凰令”。皇后和公主戴的王冠也采用凤凰的形状。当时,贵族妇女佩戴凤凰饰品很普遍。总而言之,在他们的眼中,凤凰是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神鸟。反而,维文化当中,崇拜凤凰文化和关于它的传说都不存在。
在汉文化中,“龟”与龙一样,又是长寿的象征。“龟”是避邪挡煞、消灾避害、镇宅纳财之宝。因而许多人养龟是为了祈祥求福。而在维文化中“龟”除了爬行动物外,没有任何联想意义。“仙鹤”在汉文中象征神仙骑鸟,维文文化中只是一种鸟,没有任何象征意义。蝙蝠象征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但维吾尔语里没有象征意义。
在把汉语句中象征词翻译成维吾尔语与是尽量使用形象生动的象征词,比如说:在汉语中“龟”以此在维吾尔语里?“像胡杨树一样”,“缩头乌龟”等词语可以表达。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负载着一定的文化含义,从某种程度上讲,词汇的联想意义就是它的深层意义。通过维汉动物联想意义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的动物词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而且还是该民族文化的符号。动物词也因此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赖以存在的支柱。要想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在理解词的内涵上下功夫。只有深入地了解维汉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顺利地进行翻译,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真正做到“顺通自如”。
参考文献
[1] 《语言与翻译》相关论文.
[2] “文化语义学”,马凊华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