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口老龄化。20世纪末,我国也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出现了老年人长期照护越来越大的需求缺口、对医疗福利的需求增加及对保健医疗提出更高要求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性,对不同区域养老问题的解决,也出现了不同方法,如何探索出一条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出我国老年护理产业的平衡发展模式,是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所以本文将从国内、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现状出发,为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照护服务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长期照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42-02
1、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模式与现状
1.1 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12世纪初期,老年长期护理在英国兴起,随后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随着工业化、人口老龄化与家庭核心化,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老年护理产业开始在工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方案,促使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快速发展。
1.2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模式
1.2.1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制度建设 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建设已较完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1]。前者以德国、日本为典型代表;后者以美国为典型代表。20世纪60年代,瑞典社区照顾成为老年福利政策中最重要部分加以强调和实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迅速,成为美国健康保险市场上最重要的产品之一;1991年,英国发布《社区照护白皮书》,强调以“促进选择与独立”为总目标,并建成分工明确、条理清晰的老年照护体系; 同时期,德国正式立法通过《护理保险法》,使社会性护理保险成为并列于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年金保险及失业保险的第5种社会保险; 随后几年,日本也颁布了《护理保险法》,强制性互助型的护理保险制度开始实施。
1.2.2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建设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老化现象发生最早的地区,政府投入相当数目的经费,建立完善的组织及服务机构和网络。通过建立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领导各类老年护理机构,提供老年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家庭护理和综合性康复护理等。另外,政府要求从业者学历,一般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要接受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正规教育,待专业毕业后还需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实训。1981年,中国香港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积极完善社区老年照顾体系,其中介组织发挥强大的组织管理作用; 而台湾地区长期照护隶属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和卫生体系,其中的私立安老机构和公办民营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1.2.3 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现状 (1)国家保障型长期护理模式 是指由国家财政出资,对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员进行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的模式。英国、瑞典、东欧等是实行此种模式的主要国家,其中以英国为典型代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欧洲最大的公费医疗机构和世界上最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老年人卫生服务体系是英国政府提高老年服务质量和标准的重要工作。福利国家兴起时,英国政府就出资兴办与生活区完全隔离的福利院,对孤老、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进行机构照顾。而福利国家衰退时,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照顾方式便应运而生。英国的社区照顾在财政出资上完全体现了以政府为主的特点。(2)社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 社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是指由政府或社会通过法律强制规范,对参保人护理服务后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其主要特征在于制度的强制性,以保证每一个制度参与者都能享受基本的护理服务。德国、日本和韩国等是实行该模型的主要国家。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德国于1994年通过立法正式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护理保险的范围、标准、支付办法等都有明确规定。日本1997年制定了《护理保险法》,在2000年开始实施全民长期护理保险计划,并与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相结合。(3)商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 商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是指由保险公司主办、投保人自愿缴费参保并在产生长期护理服务费用后由商业保险公司来给付的一种保障模式。其特点是采取风险分担的方式来化解长期护理的风险。该模式以美国为代表。这种护理保险政策充分体现了高度市场化特征。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长期护理商业保险,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其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保险品种之一。虽然国外长期照护老年人的服务形式各不相同,但在老年护理服务建设中各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理念。老年护理院和公寓建设,均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社会需求特点采取各项措施,如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安装扶手,配置各种助行器等。电子技术也日益应用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诸多方便,如瑞典、丹麦与芬兰等国为老年人提供使用的器械、设备非常先进。还设置了老人康乐部、自动洗衣房、理疗室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欧美国家老年护理院的市场的规模化建设、品牌化经营已是其发展的成功之道。
2、国内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状况[2]
2.1 我国老年人口状况 我国既是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达74.5%,其中认知障碍是最普遍问题。据调查研究,我国人口老年化有以下特征:(1)老年人口规模大;(2)老龄化发展迅速;(3)区域发展不平衡;(4)城乡倒置显着;(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足以预测未来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巨大。 2.2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国家,大部分老年人喜欢并选择家庭养老。但随着经济发展及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传统养老方式正在逐渐弱化。出现以下现状:(1)家庭支持系统被“4-2-1”型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的存在所破坏;(2)自我照顾方式由于慢性病高发和经济条件而受到限制;(3)社会支持系统也因不充足的老年照护设施和不完备的养老法律、保险体制等而不能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社会需要。为此,从20世纪末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较发达城市在借鉴国外老年护理服务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开始兴办福利院和老年护理院,也陆续兴办了一些商业化的养老设施和保险服务,使老年人长期照护事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落后、农村劳动力输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健全等影响,导致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大力发展老年人长期照护,加快老年人长期照护社会化进程,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迫切要求,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3]
3、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长期老年照护的几点建议 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全民包括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问题
3.1 建立护理保险制度 农村地区老龄化的居高、经济条件与医疗保障的有限,还由于农村医疗技术服务欠缺的影响,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要更显得望而不及。由政府投资建立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要抓紧覆盖贫困区域应提到日程。可借鉴德国模式,凡需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先本人或家属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定出护理级别,进行评估。护理机构(老年护理院或家庭护理中心)根据保险公司提出的护理级别和信息资料查看病人,明确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
3.2 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和卫生体系[4]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其中老年人保健医疗和以社区医疗为基础的家庭保健医疗体系应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
3.3 注重学历培养和人才培养 而且在护理的实际过程中,护理的对象、目标、活动会在时代的要求、人们理解方式、对健康的定义、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中根据保健政策的方向发生变化。人才培养也应有动态的变化,在上岗前,工作中都应有动态的考核体系和专业认证, 专业资格认证时也应纳入考核范围。建立老年护理照顾者的继续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
3.4 建立私立安老机构和公办民营机构 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宁养院等)。缺口巨大需要协同发展。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有关政策上海在1998年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法制的形式规范养老结构的运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努力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模式。
3.5 要对老年健康护理定义重新认识 对健康需求、老年护理需求的改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这是老年护理的终极目标.3.6 老年护理服务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 我们也要尊重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个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同时也可以将现代科技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瑞典、丹麦与芬兰等国那样提供老年人使用最先进的器械、设备。象日本那样将机器人宠物都用到了老年的心里安慰和照护上面,可谓真正作到了用心经营人性化的养老工作.总之,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成为驱动消费,解决就业的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受到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借鉴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的成功经验,客观分析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了解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寻求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的发展路径,是发展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岩; 机构养老服务的国际比较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2] 吴可人; 直面老龄化[J];浙江经济;2011年11期
[3]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彦青;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
付红焱,女,1968年出生;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后,副研究员;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支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长期照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42-02
1、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模式与现状
1.1 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12世纪初期,老年长期护理在英国兴起,随后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随着工业化、人口老龄化与家庭核心化,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老年护理产业开始在工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方案,促使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快速发展。
1.2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模式
1.2.1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制度建设 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建设已较完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1]。前者以德国、日本为典型代表;后者以美国为典型代表。20世纪60年代,瑞典社区照顾成为老年福利政策中最重要部分加以强调和实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迅速,成为美国健康保险市场上最重要的产品之一;1991年,英国发布《社区照护白皮书》,强调以“促进选择与独立”为总目标,并建成分工明确、条理清晰的老年照护体系; 同时期,德国正式立法通过《护理保险法》,使社会性护理保险成为并列于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年金保险及失业保险的第5种社会保险; 随后几年,日本也颁布了《护理保险法》,强制性互助型的护理保险制度开始实施。
1.2.2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建设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老化现象发生最早的地区,政府投入相当数目的经费,建立完善的组织及服务机构和网络。通过建立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领导各类老年护理机构,提供老年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家庭护理和综合性康复护理等。另外,政府要求从业者学历,一般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要接受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正规教育,待专业毕业后还需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实训。1981年,中国香港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积极完善社区老年照顾体系,其中介组织发挥强大的组织管理作用; 而台湾地区长期照护隶属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和卫生体系,其中的私立安老机构和公办民营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1.2.3 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现状 (1)国家保障型长期护理模式 是指由国家财政出资,对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员进行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的模式。英国、瑞典、东欧等是实行此种模式的主要国家,其中以英国为典型代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欧洲最大的公费医疗机构和世界上最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老年人卫生服务体系是英国政府提高老年服务质量和标准的重要工作。福利国家兴起时,英国政府就出资兴办与生活区完全隔离的福利院,对孤老、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进行机构照顾。而福利国家衰退时,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照顾方式便应运而生。英国的社区照顾在财政出资上完全体现了以政府为主的特点。(2)社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 社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是指由政府或社会通过法律强制规范,对参保人护理服务后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其主要特征在于制度的强制性,以保证每一个制度参与者都能享受基本的护理服务。德国、日本和韩国等是实行该模型的主要国家。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德国于1994年通过立法正式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护理保险的范围、标准、支付办法等都有明确规定。日本1997年制定了《护理保险法》,在2000年开始实施全民长期护理保险计划,并与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相结合。(3)商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 商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是指由保险公司主办、投保人自愿缴费参保并在产生长期护理服务费用后由商业保险公司来给付的一种保障模式。其特点是采取风险分担的方式来化解长期护理的风险。该模式以美国为代表。这种护理保险政策充分体现了高度市场化特征。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长期护理商业保险,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其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保险品种之一。虽然国外长期照护老年人的服务形式各不相同,但在老年护理服务建设中各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理念。老年护理院和公寓建设,均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社会需求特点采取各项措施,如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安装扶手,配置各种助行器等。电子技术也日益应用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诸多方便,如瑞典、丹麦与芬兰等国为老年人提供使用的器械、设备非常先进。还设置了老人康乐部、自动洗衣房、理疗室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欧美国家老年护理院的市场的规模化建设、品牌化经营已是其发展的成功之道。
2、国内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状况[2]
2.1 我国老年人口状况 我国既是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达74.5%,其中认知障碍是最普遍问题。据调查研究,我国人口老年化有以下特征:(1)老年人口规模大;(2)老龄化发展迅速;(3)区域发展不平衡;(4)城乡倒置显着;(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足以预测未来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巨大。 2.2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国家,大部分老年人喜欢并选择家庭养老。但随着经济发展及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传统养老方式正在逐渐弱化。出现以下现状:(1)家庭支持系统被“4-2-1”型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的存在所破坏;(2)自我照顾方式由于慢性病高发和经济条件而受到限制;(3)社会支持系统也因不充足的老年照护设施和不完备的养老法律、保险体制等而不能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社会需要。为此,从20世纪末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较发达城市在借鉴国外老年护理服务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开始兴办福利院和老年护理院,也陆续兴办了一些商业化的养老设施和保险服务,使老年人长期照护事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落后、农村劳动力输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健全等影响,导致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大力发展老年人长期照护,加快老年人长期照护社会化进程,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迫切要求,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3]
3、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长期老年照护的几点建议 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全民包括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问题
3.1 建立护理保险制度 农村地区老龄化的居高、经济条件与医疗保障的有限,还由于农村医疗技术服务欠缺的影响,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要更显得望而不及。由政府投资建立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要抓紧覆盖贫困区域应提到日程。可借鉴德国模式,凡需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先本人或家属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定出护理级别,进行评估。护理机构(老年护理院或家庭护理中心)根据保险公司提出的护理级别和信息资料查看病人,明确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
3.2 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和卫生体系[4]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其中老年人保健医疗和以社区医疗为基础的家庭保健医疗体系应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
3.3 注重学历培养和人才培养 而且在护理的实际过程中,护理的对象、目标、活动会在时代的要求、人们理解方式、对健康的定义、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中根据保健政策的方向发生变化。人才培养也应有动态的变化,在上岗前,工作中都应有动态的考核体系和专业认证, 专业资格认证时也应纳入考核范围。建立老年护理照顾者的继续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
3.4 建立私立安老机构和公办民营机构 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宁养院等)。缺口巨大需要协同发展。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有关政策上海在1998年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法制的形式规范养老结构的运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努力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模式。
3.5 要对老年健康护理定义重新认识 对健康需求、老年护理需求的改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这是老年护理的终极目标.3.6 老年护理服务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 我们也要尊重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个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同时也可以将现代科技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瑞典、丹麦与芬兰等国那样提供老年人使用最先进的器械、设备。象日本那样将机器人宠物都用到了老年的心里安慰和照护上面,可谓真正作到了用心经营人性化的养老工作.总之,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成为驱动消费,解决就业的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受到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借鉴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的成功经验,客观分析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了解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寻求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的发展路径,是发展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岩; 机构养老服务的国际比较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2] 吴可人; 直面老龄化[J];浙江经济;2011年11期
[3]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彦青;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
付红焱,女,1968年出生;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后,副研究员;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