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新的政策抢占人工智能发展的制高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研究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则显得十分重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当下大中专学生择业就业的必要条件,在学好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介绍提升人工智能职业素养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提升人工智能职业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
1 引言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诞生于信息技术革命以后的信息时代,是一门通过对智能进行解析,探寻智能的本质的技术。这门技术学科依赖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人类社会中的诸多方面[1]。是当今时代发展最快,最具前瞻性的一门学科之一。
职业素养是每一个大中专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品德素质。它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其中隐性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这些特点并不是体现在一个人成绩上,却是一个人从业的标准准则。职业素养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实现就业并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选聘人才的首要考虑因素[2]。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提升大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下的职业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本身个人素质,对于用人单位,社会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2 提升人工智能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人类即将面临人工智能社会的巨大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颠覆性技术,会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学习、娱乐交际等社会活动中,随时处于人工智能系统与产品的环境中。在学习中,学生应用翻译,计算等人工智能软件,智能在线学习平台,在智能学习系统的帮助与引导下展开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游戏学习等学习活动[3]。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难以准确推断。人工智能将使许多现有职业消失,再造许多新职业,人工智能势必对医学、军事学、工学、教育学、法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提出新要求,甚至改造这些学科,形成人才培养新体系[4]。社会大众面对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法律、社会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综合冲击,由于认知的不同,表现出新鲜、好奇、激动、渴望、恐惧、排斥、对抗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而现在的大学生与人工智能接触最为密切,必须适应智能社会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环境。所以,提升高校生人工智能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特性和应用范围,工程师开发新设备的设计过程,以及技术如何影响人类与社会等,显得十分迫切。
3 影响人工智能职业素养的因素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结合日趋紧密,其影响无处不在。随着人工智能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增加,由此产生的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 思维方式的影响
人工智能带来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的提升,如各种购物、聊天、翻译、计算等软件的开发。人工智能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替代作用造成大学生更少去思考,造成其思维局限性,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促成学生不主动思考,过度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5]。但人工智能的出现,也使得人们扩大了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范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已有的认知模式,智能机器也参与到了我们的思维活动中。
(2) 缺乏完善的政治體制
面对人工智能政治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大学生职业素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其发展的不确定性,而且发展速度快,其中定然存在一些与已有思想不同的情况发生。所以,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前,大学生就应当考虑它对自身,对人文伦理,对政治的影响。大学生学习人工智能需要符合国家发展道路,符合政治体制,有一个强的政府领导机构基于支持领导,使人工智能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
(3) 社会客观因素
从主体条件考虑,无论如何对人工智能研究都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的主体,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要服务于人类的,但是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局限。一个新兴技术的开始阶段是很难判断其发展的,从新的科技革命趋向和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来看,人工智能发展以为必然,那么对人工智能加以限制就成为了必然选择。我更应正确面对,从其他方面加以限制。人工智能作为现阶段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科学之一,当我们取得成就进展时,更应及时反思做出调整,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而非超出人类生活,所能控制的技术。
4 人工智能职业素养提升方法
(1)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正确的认识
高校毕业生应当培养自己跨界学习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多方面人才,提升自己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创造、创意能力。在选择行业或专业时要尽可能避免那些以简单劳动、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这些工作将首当其冲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正确理解认识人工智能所能带给我们的机遇和转机,以及人工智能所带给我们的危机。
(2) 完善课程体系 坚定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职业素养落实到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重新审视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的关注点。探索如何让知识转化为素养,让知识形成为智慧,因为只有那些能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整体优化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后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及评价策略,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范[6]。
(3) 提高授课教师职业素养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强化教师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就学科教学而言,教学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输出,也是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展露与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思想品德、风貌作风、学识才能、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
(4) 注重学生综合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是一种现代工具,相比较人工智能的有限“智能”,高校更应注重培养智慧型人才。不单单只是会应用人工智能,而是实际掌握了解,能自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在情感、伦理方面的局限也提示高校在智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仍要对德育工作给足够的重视,坚持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智慧型价值导向[7]。
(5)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时,只适应应试教育,缺少创新意识、缺乏理性思维,无法适应创新性工作。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創新。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文化深度、理论高度来提高职业素养。
(6) 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学生智能素养的培育,学校教育毕竟也有其局限性,仅靠学校自身难以提供完善的人工智能职业素养教育。学校培育学生智能素养很可能滞留于表层的知识灌输,这对构筑知能情意多维复合结构体的智能素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不利的[8]。鉴于此,为更有效地培育学生智能素养,学校应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学生智能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积极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能提前接触工作环境,了解职业性质,有助于更好认识人工智能下的职业素养。
5 结论
在介绍人工智能职业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对提升人工智能职业素养必要性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高校生的人工智能职业素养提升方法。从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正确的认识、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授课教师职业素养、注重学生综合发展、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校企合作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可以得出提升高校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职业素养已经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婷,胡彩明,王勉.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5.
[2]Daniels J,Sargolzaei S,Sargolzaei A,et al.The In-ternet of Things,Artificial Intelligence,Blockchain,and Professionalism[J].IT Professional,2019,20(6):15-19.
[3] 石军.开设人工智能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J].民主,2018,347(07):60.
[4] Gonenc Gurkaynak,Ilay Yilmaz,Gunes Haksever.Stifl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Human perils[J].Computer Law&Security Review: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Law and Practice,2016,32(5):749-758.
[5] NISHIDA Toyoaki.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Schema Machin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17,60(5):339-344.
[6] 曹兵.应对人工智能,落实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策略[J].华夏教师,2017(11):22-23.
[7] 吴文铁.人工智能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8,4(12Z):2417-2418.
[8] 汪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智能素养构建及其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8(02):83-85.
关键词:人工智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
1 引言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诞生于信息技术革命以后的信息时代,是一门通过对智能进行解析,探寻智能的本质的技术。这门技术学科依赖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人类社会中的诸多方面[1]。是当今时代发展最快,最具前瞻性的一门学科之一。
职业素养是每一个大中专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品德素质。它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其中隐性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这些特点并不是体现在一个人成绩上,却是一个人从业的标准准则。职业素养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实现就业并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选聘人才的首要考虑因素[2]。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提升大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下的职业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本身个人素质,对于用人单位,社会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2 提升人工智能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人类即将面临人工智能社会的巨大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颠覆性技术,会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学习、娱乐交际等社会活动中,随时处于人工智能系统与产品的环境中。在学习中,学生应用翻译,计算等人工智能软件,智能在线学习平台,在智能学习系统的帮助与引导下展开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游戏学习等学习活动[3]。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难以准确推断。人工智能将使许多现有职业消失,再造许多新职业,人工智能势必对医学、军事学、工学、教育学、法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提出新要求,甚至改造这些学科,形成人才培养新体系[4]。社会大众面对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法律、社会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综合冲击,由于认知的不同,表现出新鲜、好奇、激动、渴望、恐惧、排斥、对抗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而现在的大学生与人工智能接触最为密切,必须适应智能社会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环境。所以,提升高校生人工智能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特性和应用范围,工程师开发新设备的设计过程,以及技术如何影响人类与社会等,显得十分迫切。
3 影响人工智能职业素养的因素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结合日趋紧密,其影响无处不在。随着人工智能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增加,由此产生的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 思维方式的影响
人工智能带来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的提升,如各种购物、聊天、翻译、计算等软件的开发。人工智能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替代作用造成大学生更少去思考,造成其思维局限性,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促成学生不主动思考,过度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5]。但人工智能的出现,也使得人们扩大了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范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已有的认知模式,智能机器也参与到了我们的思维活动中。
(2) 缺乏完善的政治體制
面对人工智能政治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大学生职业素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其发展的不确定性,而且发展速度快,其中定然存在一些与已有思想不同的情况发生。所以,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前,大学生就应当考虑它对自身,对人文伦理,对政治的影响。大学生学习人工智能需要符合国家发展道路,符合政治体制,有一个强的政府领导机构基于支持领导,使人工智能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
(3) 社会客观因素
从主体条件考虑,无论如何对人工智能研究都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的主体,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要服务于人类的,但是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局限。一个新兴技术的开始阶段是很难判断其发展的,从新的科技革命趋向和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来看,人工智能发展以为必然,那么对人工智能加以限制就成为了必然选择。我更应正确面对,从其他方面加以限制。人工智能作为现阶段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科学之一,当我们取得成就进展时,更应及时反思做出调整,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而非超出人类生活,所能控制的技术。
4 人工智能职业素养提升方法
(1)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正确的认识
高校毕业生应当培养自己跨界学习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多方面人才,提升自己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创造、创意能力。在选择行业或专业时要尽可能避免那些以简单劳动、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这些工作将首当其冲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正确理解认识人工智能所能带给我们的机遇和转机,以及人工智能所带给我们的危机。
(2) 完善课程体系 坚定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职业素养落实到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重新审视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的关注点。探索如何让知识转化为素养,让知识形成为智慧,因为只有那些能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整体优化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后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及评价策略,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范[6]。
(3) 提高授课教师职业素养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强化教师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就学科教学而言,教学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输出,也是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展露与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思想品德、风貌作风、学识才能、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
(4) 注重学生综合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是一种现代工具,相比较人工智能的有限“智能”,高校更应注重培养智慧型人才。不单单只是会应用人工智能,而是实际掌握了解,能自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在情感、伦理方面的局限也提示高校在智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仍要对德育工作给足够的重视,坚持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智慧型价值导向[7]。
(5)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时,只适应应试教育,缺少创新意识、缺乏理性思维,无法适应创新性工作。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創新。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文化深度、理论高度来提高职业素养。
(6) 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学生智能素养的培育,学校教育毕竟也有其局限性,仅靠学校自身难以提供完善的人工智能职业素养教育。学校培育学生智能素养很可能滞留于表层的知识灌输,这对构筑知能情意多维复合结构体的智能素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不利的[8]。鉴于此,为更有效地培育学生智能素养,学校应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学生智能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积极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能提前接触工作环境,了解职业性质,有助于更好认识人工智能下的职业素养。
5 结论
在介绍人工智能职业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对提升人工智能职业素养必要性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高校生的人工智能职业素养提升方法。从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正确的认识、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授课教师职业素养、注重学生综合发展、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校企合作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可以得出提升高校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职业素养已经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婷,胡彩明,王勉.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5.
[2]Daniels J,Sargolzaei S,Sargolzaei A,et al.The In-ternet of Things,Artificial Intelligence,Blockchain,and Professionalism[J].IT Professional,2019,20(6):15-19.
[3] 石军.开设人工智能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J].民主,2018,347(07):60.
[4] Gonenc Gurkaynak,Ilay Yilmaz,Gunes Haksever.Stifl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Human perils[J].Computer Law&Security Review: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Law and Practice,2016,32(5):749-758.
[5] NISHIDA Toyoaki.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Schema Machin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17,60(5):339-344.
[6] 曹兵.应对人工智能,落实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策略[J].华夏教师,2017(11):22-23.
[7] 吴文铁.人工智能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8,4(12Z):2417-2418.
[8] 汪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智能素养构建及其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8(0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