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特长,我们都很棒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的形式进行对抗游戏,往往会出现因部分学生体能问题影响到比赛成绩而引发相互排挤和指责的现象,导致他们不能形成正确、积极的评价,不愿意参加或者消极参与体育活动。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是否认真地分析和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感受他们的心理波动,从他们的内在需求入手,审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让学生们全面、正确评价自己和伙伴优缺点,直面事实,虚心接受,努力进取呢?怎样才能展现不同学生的价值,激发所有学生的动力,让他们强化优势,完善不足,全面发展呢?其实,设计教学时,只要我们关注所有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认真地做好学情分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案例描述
  肩肘倒立教学结束后,为了更好地提升运动量,教师组织了越过障碍物(跳垫子)的分组对抗游戏。队伍中,马上出现了两种声音。“咱们又输了,有xxx在,咱们保证是最后一名。”“没劲,又是跑,我不想玩!”抵触的言论和消极的情绪弥漫了整个集体,一场风波马上就要成型。我思考片刻,故作神秘地说:“别急,今天的游戏是升级、变换版,可以转败为胜的。”看着大家逐渐被吸引过来的神情,我继续说:“首先咱们要进行三次组合型比赛,然后还要看看谁能找出成绩变化的原因,看看哪组是智慧与体能并存的最佳团队!”
  第一次比赛开始了,不出意外,二组和四组男、女生中肥胖生和个子高、瘦弱的学生较多,他们都输了。欢呼雀跃、振臂高呼与神情没落、沮丧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简单地提示:“用一分钟分析一下,看看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我们组xxx、xxx太差了,影响了团队成绩,我们想让他们两个人负责加油、组织,其他人比赛。”“我们组配合好,能力平均。”听着大家不同的意见,教师未作评论,直接宣布第二次游戏方法:“这一次,咱们小组分工过不同障碍,每组三个人跳过垫子,三个人绕过垫子,两个人不过障碍直接跑到终点,然后背人走回,最先完成的队伍胜。”
  简单的分工之后,第二次游戏开始了。学生们表现得很出色,都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了适合自己且利于团队的分工。体能最好的选择了跳跃,中间的选择了“8”字绕,最胖的和最小的学生合作背负。游戏结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男生四组战胜了三组,女生二组缩小了和一组的差距。小声的议论声此起彼伏,那些“胖墩”、“豆芽”也逐渐恢复了神采,积极地参与讨论。“四组怎么做到的反败为胜?二组怎么缩小了差距?其他两组有什么想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组分工合理,速度快、体能强的和力量大的都发挥了优势。”胜利的小组骄傲地说。“我们吃亏在缺乏力量好的学生,在最后背负中失去了优势。”失败和被拉近差距的小组说。听着大家的发言,教师还是不作评论,宣布第三轮规则:“最后一轮,两人跳,一人绕,五人背负走,需要个别同学背负两次,开始分工吧!”教师宣布规则后,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学生都拍着“胖墩”的肩,满怀希望地说:“加油,我们都靠你了!”那些肥胖生顿时眼睛亮了起来。
  很快,第三轮游戏结束了,肥胖生较多的队伍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胖墩”们也神采奕奕地加入了庆祝的行列,第一轮获胜的队伍则相对落寞。看着大家的神情,教师积极地引导:“小组人员没有变化,为什么个别小组会反败为胜?”四组小组长马上发言:“我们组胖的学生多,速度没有优势,所以第一轮输了。后面两次,力量比赛变多了,我们的实力发挥了,所以赢了。”“我们最后被打败,也是因为缺少力量大的同学,背负游戏太吃亏了。”失败的小组总结着。听着大家的言论,教师继续挖掘:“这又说明了什么?你们还嫌弃那些肥胖生么?”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抢先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胖的同学也有自己的长处,我们不应该鄙视和嫌弃他们。”“我以为自己不行,其实就是没有发挥自己的实力,我们也有自己的优点。”肥胖生羞涩地说道。“大家还想换人或者剔除伙伴么?”“不想,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作用。”“xxx,你们很棒,我们需要你!”“各有特长,我们都很棒!”看着肥胖生和其他学生融合到一起,相互加油,相互鼓励着,教师欣慰地笑了。
  三次比赛,不同的结果。只不过就是利用规则,调整了不同的考核点,让所有学生都展现了实力,发挥了优势,学生们也学会了正确的自我分析和评价他人,相互鼓励取代了片面、偏激的评价。
  三、案例分析
  这种现象是教学中经常遇见的,学生面对失利总会用最直观、最片面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总结,正因为这样的思考,让很多学生备受打击,丧失信心。其实,学生并非是有意地伤害伙伴,只是他们内心对胜利的渴望,暂时迷失了他们的双眼。同时,类似事件的发生,也给我们带来了以下思考:
  第一,关注全体,满足个体。学生的心理波动来自于他们对事件的分析和认知。当教师第一次宣布游戏规则,他们就产生了抵触,因为他们对实力进行了分析,因无望获得胜利从而产生了消极情绪和抵触,“症结”在于目标与片面、过激评价之间的矛盾,而并非是他们不想参加体育活动。肥胖生确实跑得慢,对成绩有影响,让学生们形成了多种负面評价,但从这件事例之中,也反映了学生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集体荣誉的维护,这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出现这样的问题,更反映出教师对教学过于理想、简单的设计,对不同能力学生的关注不够,没能让所有学生都体现价值、展示自我。
  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都能展示自己的特点,利用积极因素引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这才是教师设计、组织教学的根本。
  第二,机智调整,亡羊补牢。保护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渴望成功、体现价值的心理需求,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教师之所以没有大篇幅地总结、说教,是因为担心影响教学活动,并且学生们考虑的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影响胜负因素,为此,教师根据核心问题,在第一次活动的基础上连续变换两次规则,增加力量方面的练习,展现肥胖生的价值,比赛结果发生了改变,学生对伙伴的评价也逐渐准确,个人的不同特点也在不同轮次得以展示。首先,肥胖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自信心增强了,并乐于参加活动了;其次,伙伴们也学会根据比赛规则,针对性地运用不同学生的能力,合理分工;再次,不同的小组都有了失败和成功的体验,他们基本上可以客观评价、分析问题,直面胜负了。这样及时地解决了实践中的问题,并引发了学生思考,教育水到渠成,效果事半功倍。
  第三,因势利导,变负为正。学生在活动中已经掌握了评价方法和对胜负的认知,让他们把心中的思考、头脑中的理解,总结成对活动的感悟,是最好的总结。经过了三次活动,学生有了不同的心理体验,当教师拿他们第一次的分析和评价再去询问、试探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大家都很棒,我们彼此需要!这样因势利导的启发,以及学生发自内心的言语,会给他们留下长久的记忆,并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也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让他们能够正确地面对以后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直面胜负。
其他文献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将跨越两个学习生活阶段,既存在着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幼儿要发生一定的质变,这种质变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个条件主要是主导活动的
清式古建筑的木构架多采用抬梁式,所以,梁是木构架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之一。它承托着上架构件及屋面重量。古建筑木构架中,梁依各自的位置、作用、形状不同而有各自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