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沉淀。鉴赏诗词,不仅获得精神愉悦享受和崇高美感,更能陶冶人的精神节操。但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的沉积留下了璀璨的诗歌海洋。我们教师不能将所有的诗都教遍读遍,我们只能通过课堂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的去获取知识。下面我来谈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常识。
1.学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欣赏诗歌的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就是说,我们在解读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泥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词,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就是说我们在欣赏引用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的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才能洞察作者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致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2.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例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需要读者调动视觉听觉的想象才能体会李凭弹琴技艺的高超,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善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请学生描摹诗句或谈谈诗句给你带来的感受。
“缘景明情”就是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体会独特的意境。例如,我们在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根据诗中一个个鲜明的意象组成的深秋黄昏行旅图,和“断肠”二字就能体会到诗人心中难忍的思乡之痛。
2.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创作诗歌时,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时候,要教会学生理解各种表达技巧,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诗作时,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深层意蕴,达到鉴赏的高度。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杜甫的《登高》时,让学生分析诗的对仗手法,全诗八句皆对,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诗歌的表现手法繁复多样,需要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并积累。
诗歌的语言特点是指,每一位诗人由于经历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诗人的性格不同,造就了诗歌的语言丰富多彩,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他们的诗风或沉郁顿挫或清新脱俗或豪放飘逸。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诗歌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归纳他们诗作的语言特色,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例如我们教材中引用最多的诗人作品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等,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就不应孤立的进行教学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归类鉴赏,概括出诗人的语言特色,并在今后的阅读中不断强化理解。
二、教会学生如何读懂一首诗
1.能解释诗歌大意。读懂古诗内容是古诗鉴赏的基础和前提,弄懂古诗内容是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古诗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文言文,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扫清文字障碍。所以要培养学生查字典、查资料,借助课文的注释,弄清诗歌字面的大意,进而理解作者在詩词中寄托的情感。
2.能抓住古诗词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我们在上《登高》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登高是哪个传统节日里的习俗?登高一般表达怎样的祈愿?作者在节日里跟谁一起去登高?看见什么?想到什么?你能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吗?想一想,为什么诗人如此悲伤?他的悲伤源于什么?这样,随着问题的引导,学生就能体会诗人由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通过联想与想象理解体会诗词的意境。例如《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边有无边的落叶,有长流不绝的长江,配上“潇潇”“滚滚”,仿佛让人听到了叶子飘零的沙沙声,看到从远处奔腾而来的长江,让人觉得气势很宏大。可是诗境不仅是意境开阔,还有秋的悲凉与肃杀,这种体会只有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落叶”这个意象才行。
4.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运用的表达技巧一作用。例如我们在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可让学生去品析诗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我们在引导学生品析的时候,不仅要学生描绘出画面内容,还要学生分析采用拟人手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逐渐养成品析诗句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诗意。
三、课堂上反复训练学生的能力
我在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课堂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或将诗人趣事或讲于是个内容有关的典故或创设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品析的兴趣,活跃课堂。
②自学展示,诵读悟情。自学展示,是在学生完成导学案,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描绘诗歌画面,谈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包括作者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写作的缘由,每联诗的基本大意,甚至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③含英咀华,我悟我谈。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品析某个诗句或某些词句的妙处,它包括赏析诗歌的语言、表现手法等等,也可以是谈谈某些理解上富有争议的诗句,通过评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④合作探究学点方法。这个环节根据课堂的学习重点,可以是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也可以是诗歌的情感,还可以是诗歌的形象等等,通过比较对比同学们分析的情况,小组合作探究同类内容的学习方法。这个环节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分析概括,最终归纳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⑤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指导学生走出课本,不能就教材学教材,要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能够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课外展开多样的活动,检测学生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考察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情境默写,诗歌情境小表演,也可以采用笔试的形式,比如鉴赏某一首诗的情景境,模仿古诗词的韵律进行写作,把诗歌改写成小散文等等。例如我们学校一年一次的经典诵读大赛就是很好的办法,比赛时同学们无论从服装到伴奏音乐的选择,还是朗诵语调感情的处理,无不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读背默译古典文学诗词文,并适当的延伸到课外,由浅入深,由短到长。调动其积极性,增加其储备量。只要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多读多背定,能够提升诗歌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04.
[2].《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一、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常识。
1.学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欣赏诗歌的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就是说,我们在解读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泥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词,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就是说我们在欣赏引用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的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才能洞察作者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致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2.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例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需要读者调动视觉听觉的想象才能体会李凭弹琴技艺的高超,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善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请学生描摹诗句或谈谈诗句给你带来的感受。
“缘景明情”就是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体会独特的意境。例如,我们在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根据诗中一个个鲜明的意象组成的深秋黄昏行旅图,和“断肠”二字就能体会到诗人心中难忍的思乡之痛。
2.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创作诗歌时,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时候,要教会学生理解各种表达技巧,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诗作时,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深层意蕴,达到鉴赏的高度。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杜甫的《登高》时,让学生分析诗的对仗手法,全诗八句皆对,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诗歌的表现手法繁复多样,需要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并积累。
诗歌的语言特点是指,每一位诗人由于经历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诗人的性格不同,造就了诗歌的语言丰富多彩,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他们的诗风或沉郁顿挫或清新脱俗或豪放飘逸。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诗歌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归纳他们诗作的语言特色,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例如我们教材中引用最多的诗人作品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等,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就不应孤立的进行教学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归类鉴赏,概括出诗人的语言特色,并在今后的阅读中不断强化理解。
二、教会学生如何读懂一首诗
1.能解释诗歌大意。读懂古诗内容是古诗鉴赏的基础和前提,弄懂古诗内容是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古诗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文言文,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扫清文字障碍。所以要培养学生查字典、查资料,借助课文的注释,弄清诗歌字面的大意,进而理解作者在詩词中寄托的情感。
2.能抓住古诗词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我们在上《登高》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登高是哪个传统节日里的习俗?登高一般表达怎样的祈愿?作者在节日里跟谁一起去登高?看见什么?想到什么?你能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吗?想一想,为什么诗人如此悲伤?他的悲伤源于什么?这样,随着问题的引导,学生就能体会诗人由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通过联想与想象理解体会诗词的意境。例如《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边有无边的落叶,有长流不绝的长江,配上“潇潇”“滚滚”,仿佛让人听到了叶子飘零的沙沙声,看到从远处奔腾而来的长江,让人觉得气势很宏大。可是诗境不仅是意境开阔,还有秋的悲凉与肃杀,这种体会只有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落叶”这个意象才行。
4.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运用的表达技巧一作用。例如我们在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可让学生去品析诗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我们在引导学生品析的时候,不仅要学生描绘出画面内容,还要学生分析采用拟人手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逐渐养成品析诗句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诗意。
三、课堂上反复训练学生的能力
我在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课堂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或将诗人趣事或讲于是个内容有关的典故或创设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品析的兴趣,活跃课堂。
②自学展示,诵读悟情。自学展示,是在学生完成导学案,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描绘诗歌画面,谈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包括作者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写作的缘由,每联诗的基本大意,甚至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③含英咀华,我悟我谈。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品析某个诗句或某些词句的妙处,它包括赏析诗歌的语言、表现手法等等,也可以是谈谈某些理解上富有争议的诗句,通过评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④合作探究学点方法。这个环节根据课堂的学习重点,可以是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也可以是诗歌的情感,还可以是诗歌的形象等等,通过比较对比同学们分析的情况,小组合作探究同类内容的学习方法。这个环节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分析概括,最终归纳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⑤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指导学生走出课本,不能就教材学教材,要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能够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课外展开多样的活动,检测学生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考察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情境默写,诗歌情境小表演,也可以采用笔试的形式,比如鉴赏某一首诗的情景境,模仿古诗词的韵律进行写作,把诗歌改写成小散文等等。例如我们学校一年一次的经典诵读大赛就是很好的办法,比赛时同学们无论从服装到伴奏音乐的选择,还是朗诵语调感情的处理,无不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读背默译古典文学诗词文,并适当的延伸到课外,由浅入深,由短到长。调动其积极性,增加其储备量。只要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多读多背定,能够提升诗歌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04.
[2].《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