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曾说过:“幼儿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需要。”因此,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那么幼儿将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相应的互动,就不能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如果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中多考虑其层次性、递进性,将尽量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低结构材料具备结构简单、功能多变性强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在区域活动中,因此,它们成为了幼儿教育的“宠儿”。教师在活动区投放的各种材料,不仅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还具有激发幼儿游戏动机、支持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提高的作用。
一、初体验,让幼儿与材料亲密接触
关于材料的结构性,华爱华教授曾经说过,材料的结构性是指材料使用方法的规定性,只有一种玩法的为高结构材料,有多种玩法的为低结构材料,无玩法限制的为非结构材料。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发展他们的主动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因此,在组织某个主题的时候,要提供符合整个环境特点的材料。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例如,秋天到了,大自然中到处都有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和探索的素材。小公园里形态各异的树枝和树叶,孩子们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看似十分平常,可它们就成了孩子们的宝贝。于是,我们把这些宝贝投放于班级“美工区”。那段时间由于下雨的原因,户外活动改成了室内区域活动,但这并没有削减孩子们对区域游戏的热爱。美工区依然成为了孩子们首选的区域,小象和小语搬着椅子来到了这里,她们自己去找了白纸、彩纸、剪刀,彩泥,还挑选了两个盒子。咦?她们这是要干什么呢?我很好奇。原来,她们两个人准备互相合作,想利用这些彩泥制作彩色花朵。整个游戏时间,她们一直在用搓、揉、捏的方法制作彩色花朵。通过他们的相互配合,树枝上的花朵越来越多,由于她们选的颜色比较少,所以整个作品的色调比较单一,但我仍然表扬了她们,因为她们能主动想起来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创意制作,而且两个人能配合默契。
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能轻易干预和打断幼儿的活动,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有意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充分释放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
二、乐创造,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备独特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的过程比创造的结果更重要。在幼儿园里,要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孩子保持积极,鼓励和赞许的态度。随着幼儿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我们结合主题、跟随孩子的兴趣,不断调整区域材料,给予了孩子更多自己动手、动脑的空间。
例如:班级的建构区,一直是我们孩子首选的区域,这一块“小天地”的背后让我们看到孩子不同的心灵,更多无穷的想象。游戏时间一到,孩子们欢呼雀跃,搬着小椅子快速地来到建构区,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建构,开始“驰骋”在这片小天地中。他们有的用红砖、有的用清水积木,有的用纸杯,有的用纸板……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建构,用红砖进行架空垒高、用清水积木间隔围拢叠高、用纸杯和积木结合垒高……不一会儿,高楼、小区、绿化带、健身房在孩子们的建设中拔地而起。就在这时,晨晨提议要建高架,于是,笑笑与晨晨选择了彩色纸桶、长板,而语辰选择喜糖盒子、长板接在她们建构的后面,于是就出现了高低不平的现象,语辰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又拿来了一块长条的清水积木,把两条高架连接在了一起,这时,问题出现了,晨晨说:“这个地方不行,把汽车卡住了。”笑笑在旁边看到后又去盒子里找来一些长条积木,晨晨把“汽车”放上去之后准备试着开一下,开着开着,他又走开了,在积木盒子旁看了好久,最终选了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原来他想把这块三角形的积木当斜坡,我当时就觉得孩子们还挺会动脑筋的,能尝试寻找一些替代物了,但是问题又来了,三角形那一面比较高,汽车开上去还是不行,这时笑笑又拿来了几个长条积木,把长条积木两块两块,整齐地叠放在了上面。通过大家的合作,路面不平的问题就解决了。在游戏讲评时,我把这些照片都放给孩子们看了,并问了晨晨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说:“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开,轮胎会坏掉的,我们坐在里面也不舒服。”
幼儿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更应当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相信幼儿,让孩子自主、自由地与材料有效的互动,通过多元化的材料来生成游戏内容和深入游戏情节,提高孩子建构技能和游戏水平,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喜探究,发挥材料的真正价值
创造是探索的过程,动手,动脑,动眼,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们通过动手体验,动脑思考,多感官并用,自主探究。尽量为幼儿提供能够引起观察和探索行为的场景,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現问题,不断尝试,寻求答案。
如本学期开展的“车来车往”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然后在教室里创设了这一场景,可没有一辆车子,很多小朋友就把家里的玩具车给拿来了,我就请用牙膏盒做了一辆车,孩子们看到了都高兴了起来,我就想着开始收集盒子,拿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子,有牙膏盒、药盒等来制造汽车,一会儿篮子里就装的满满的,接着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还需要一些圆形的片片,这可以做汽车的车灯车轮,在孩子们的创意下,我让孩子们带了些瓶盖,我们的教室里的“百宝箱”是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每次制作时还会讨论“我今天又看到了什么车了,做做看好吗?”从孩子的讨论和制作中,我发现汽车就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那些包装盒也是他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他们在摆弄中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当然他们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认识创造之人。”我们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操作材料,创设丰富多彩,具有启发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以便于幼儿自由选择和多样性探索,使幼儿敢于尝试,主动创新,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由创造的才能。
低结构材料具备结构简单、功能多变性强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在区域活动中,因此,它们成为了幼儿教育的“宠儿”。教师在活动区投放的各种材料,不仅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还具有激发幼儿游戏动机、支持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提高的作用。
一、初体验,让幼儿与材料亲密接触
关于材料的结构性,华爱华教授曾经说过,材料的结构性是指材料使用方法的规定性,只有一种玩法的为高结构材料,有多种玩法的为低结构材料,无玩法限制的为非结构材料。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发展他们的主动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因此,在组织某个主题的时候,要提供符合整个环境特点的材料。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例如,秋天到了,大自然中到处都有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和探索的素材。小公园里形态各异的树枝和树叶,孩子们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看似十分平常,可它们就成了孩子们的宝贝。于是,我们把这些宝贝投放于班级“美工区”。那段时间由于下雨的原因,户外活动改成了室内区域活动,但这并没有削减孩子们对区域游戏的热爱。美工区依然成为了孩子们首选的区域,小象和小语搬着椅子来到了这里,她们自己去找了白纸、彩纸、剪刀,彩泥,还挑选了两个盒子。咦?她们这是要干什么呢?我很好奇。原来,她们两个人准备互相合作,想利用这些彩泥制作彩色花朵。整个游戏时间,她们一直在用搓、揉、捏的方法制作彩色花朵。通过他们的相互配合,树枝上的花朵越来越多,由于她们选的颜色比较少,所以整个作品的色调比较单一,但我仍然表扬了她们,因为她们能主动想起来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创意制作,而且两个人能配合默契。
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能轻易干预和打断幼儿的活动,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有意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充分释放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
二、乐创造,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备独特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的过程比创造的结果更重要。在幼儿园里,要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孩子保持积极,鼓励和赞许的态度。随着幼儿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我们结合主题、跟随孩子的兴趣,不断调整区域材料,给予了孩子更多自己动手、动脑的空间。
例如:班级的建构区,一直是我们孩子首选的区域,这一块“小天地”的背后让我们看到孩子不同的心灵,更多无穷的想象。游戏时间一到,孩子们欢呼雀跃,搬着小椅子快速地来到建构区,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建构,开始“驰骋”在这片小天地中。他们有的用红砖、有的用清水积木,有的用纸杯,有的用纸板……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建构,用红砖进行架空垒高、用清水积木间隔围拢叠高、用纸杯和积木结合垒高……不一会儿,高楼、小区、绿化带、健身房在孩子们的建设中拔地而起。就在这时,晨晨提议要建高架,于是,笑笑与晨晨选择了彩色纸桶、长板,而语辰选择喜糖盒子、长板接在她们建构的后面,于是就出现了高低不平的现象,语辰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又拿来了一块长条的清水积木,把两条高架连接在了一起,这时,问题出现了,晨晨说:“这个地方不行,把汽车卡住了。”笑笑在旁边看到后又去盒子里找来一些长条积木,晨晨把“汽车”放上去之后准备试着开一下,开着开着,他又走开了,在积木盒子旁看了好久,最终选了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原来他想把这块三角形的积木当斜坡,我当时就觉得孩子们还挺会动脑筋的,能尝试寻找一些替代物了,但是问题又来了,三角形那一面比较高,汽车开上去还是不行,这时笑笑又拿来了几个长条积木,把长条积木两块两块,整齐地叠放在了上面。通过大家的合作,路面不平的问题就解决了。在游戏讲评时,我把这些照片都放给孩子们看了,并问了晨晨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说:“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开,轮胎会坏掉的,我们坐在里面也不舒服。”
幼儿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更应当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相信幼儿,让孩子自主、自由地与材料有效的互动,通过多元化的材料来生成游戏内容和深入游戏情节,提高孩子建构技能和游戏水平,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喜探究,发挥材料的真正价值
创造是探索的过程,动手,动脑,动眼,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们通过动手体验,动脑思考,多感官并用,自主探究。尽量为幼儿提供能够引起观察和探索行为的场景,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現问题,不断尝试,寻求答案。
如本学期开展的“车来车往”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然后在教室里创设了这一场景,可没有一辆车子,很多小朋友就把家里的玩具车给拿来了,我就请用牙膏盒做了一辆车,孩子们看到了都高兴了起来,我就想着开始收集盒子,拿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子,有牙膏盒、药盒等来制造汽车,一会儿篮子里就装的满满的,接着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还需要一些圆形的片片,这可以做汽车的车灯车轮,在孩子们的创意下,我让孩子们带了些瓶盖,我们的教室里的“百宝箱”是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每次制作时还会讨论“我今天又看到了什么车了,做做看好吗?”从孩子的讨论和制作中,我发现汽车就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那些包装盒也是他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他们在摆弄中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当然他们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认识创造之人。”我们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操作材料,创设丰富多彩,具有启发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以便于幼儿自由选择和多样性探索,使幼儿敢于尝试,主动创新,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由创造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