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和方式进行分析,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拓展;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近年来,高校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2014年曾在广东省抽取几所高校做调查,发现各所高校都有开展各种心理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健康必(选)修课的开设、心理咨询中心的建立等,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部分高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日活动、情景剧比赛、大型团体讲座等,产生的效果良好。综合来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开展预防性心理教育,如针对新生的心理普查、心理讲座等;二是对学生实施个别心理咨询或治疗的矫治型心理教育。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仍是接待学生来访、解答心理上的疑惑,活动的内容大多数仍属于被动型,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仍显不足。
二、心理危机干预与素质拓展训练
心理危机指个体在遭遇内外部应激时,运用以往的应对方式仍不能解决困难时的一种心理反应。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困境或挫折的人予以心理治疗及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郭青等人认为,预防性危机干预分为正式干预和非正式干预,前者如“心理讲座”“网页宣传”等,素质拓展活动就属于后者。以户外训练为主的拓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学校。拓展训练以体能活动为主,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在很多学校受到重视。何源等人于2007年就通过研究建议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来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研究中,笔者将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素质拓展训练实际应用研究
1.对象。将大一新生和其他年级学生分为两大群体,采用整群随机抽取的方式各选30名学生,总共有60名被试者。
2.研究工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UPI)和人格因素问卷(16PF)。
3.研究步骤。(1)确定拓展方案,素质拓展训练问卷,记录学生心理状况;(2)进行拓展训练;(3)拓展训练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4)对比拓展训练前后学生心理状况和人格中一些因素的变化。
4.研究结果。针对新生的拓展训练,学生通过多个项目的学习与训练后,适应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的人格因素维度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善。UPI测试中原B类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反映拓展训练后学会了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并能够积极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同年级学生经过拓展训练后,在敏感性、兴奋性的人格因素维度上有较好的提高。特别是被试学生中,有部分学生之前因为生活、学习等原因导致怀疑性和紧张性的人格因素得分较高,经过多次拓展训练后,这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紧张性的维度降低较为明显。心理拓展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突发应激事件时,能够保持心理和情绪的稳定,进而解除危机事件。
以上研究与王霞、张定华等人在2008年所做的结果相似,表明了素质拓展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心理干预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学校通过拓展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培养增强自我控制和突破自我极限的能力。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主张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改变教学理念,以激发、调整、升华和强化个人与组织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为宗旨,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进行教学,参加者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心理素质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不仅要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建设,还要从多方面着手,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研究表明,通过特定环境下的素质拓展训练可让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得到极大提升,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益的补充。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应该得到社会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欣.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问题研究[J].华章,2014(18).
[2]何源,徐济达.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
[3]郭青,付和忠.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及危机干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60-61.
[4]王霞,张定华,胡晓霞.心理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科学决策,2008(11):210-211.
[5]张驰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高校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J].新課程·下旬,2014(1).
关键词:素质拓展;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近年来,高校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2014年曾在广东省抽取几所高校做调查,发现各所高校都有开展各种心理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健康必(选)修课的开设、心理咨询中心的建立等,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部分高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日活动、情景剧比赛、大型团体讲座等,产生的效果良好。综合来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开展预防性心理教育,如针对新生的心理普查、心理讲座等;二是对学生实施个别心理咨询或治疗的矫治型心理教育。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仍是接待学生来访、解答心理上的疑惑,活动的内容大多数仍属于被动型,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仍显不足。
二、心理危机干预与素质拓展训练
心理危机指个体在遭遇内外部应激时,运用以往的应对方式仍不能解决困难时的一种心理反应。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困境或挫折的人予以心理治疗及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郭青等人认为,预防性危机干预分为正式干预和非正式干预,前者如“心理讲座”“网页宣传”等,素质拓展活动就属于后者。以户外训练为主的拓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学校。拓展训练以体能活动为主,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在很多学校受到重视。何源等人于2007年就通过研究建议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来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研究中,笔者将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素质拓展训练实际应用研究
1.对象。将大一新生和其他年级学生分为两大群体,采用整群随机抽取的方式各选30名学生,总共有60名被试者。
2.研究工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UPI)和人格因素问卷(16PF)。
3.研究步骤。(1)确定拓展方案,素质拓展训练问卷,记录学生心理状况;(2)进行拓展训练;(3)拓展训练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4)对比拓展训练前后学生心理状况和人格中一些因素的变化。
4.研究结果。针对新生的拓展训练,学生通过多个项目的学习与训练后,适应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的人格因素维度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善。UPI测试中原B类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反映拓展训练后学会了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并能够积极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同年级学生经过拓展训练后,在敏感性、兴奋性的人格因素维度上有较好的提高。特别是被试学生中,有部分学生之前因为生活、学习等原因导致怀疑性和紧张性的人格因素得分较高,经过多次拓展训练后,这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紧张性的维度降低较为明显。心理拓展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突发应激事件时,能够保持心理和情绪的稳定,进而解除危机事件。
以上研究与王霞、张定华等人在2008年所做的结果相似,表明了素质拓展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心理干预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学校通过拓展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培养增强自我控制和突破自我极限的能力。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主张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改变教学理念,以激发、调整、升华和强化个人与组织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为宗旨,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进行教学,参加者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心理素质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不仅要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建设,还要从多方面着手,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研究表明,通过特定环境下的素质拓展训练可让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得到极大提升,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益的补充。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应该得到社会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欣.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问题研究[J].华章,2014(18).
[2]何源,徐济达.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
[3]郭青,付和忠.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及危机干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60-61.
[4]王霞,张定华,胡晓霞.心理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科学决策,2008(11):210-211.
[5]张驰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高校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J].新課程·下旬,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