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终身学习时代背景下,知识创新速度加快,获取渠道更加多元,高等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督导工作的定位、内涵、内容和模式也应随之改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结合学校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督导;全面质量管理;运行机制;督导队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自2000年成立以来,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为目标,通过听课、巡考等“常规督导”与教学检查、青年教师指导等“专项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对规范教学运行、改进教师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获取手段更加多样化,慕课(MOOCs)、微课、翻转课堂、研讨课、校企课程等课程教学形式得到了广泛推广,这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也需要对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内涵、内容、模式、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督导工作定位与内涵
自学校督导组成立伊始,就定位于“督”和“导”相结合,以规范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如郭学东所述“由教学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过程”[1]。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传统督导模式确实在教学规范性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难以回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中青年教师与督导员教学理念的冲突问题,课程教学效果如何更加科学评价的问题,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强调一个组织应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持续的衡量和改进流程以达到顾客的满意[2],这一理论在20 世纪60 年代初提出以后,不仅在企业而且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3-4]。本科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其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和生活活动均是促进其成长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立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思路,综合考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定位和内涵逐步调整为: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为目标,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采取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配置、教学管理等工作进行定期与专题评估和反馈,推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督导工作内容与形式
在以往学校督导工作中,采取的是常规督导、专题督导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内容上来看,常规督导一般包括:听课、听试讲、教学档案检查、巡考、试卷抽查、毕业设计抽查、学生评教等工作,专题督导主要是根据学校教学工作需要,进行教学计划执行检查、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参与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教师指导工作主要是基于督导员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听课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和建设方面的指导。尽管学校在2000年就实施了学生评教,有相应的评教数据分析,但从实际评价和反馈方式来看,传统模式更多的是基于督导员个体学术和教学能力、经验的定性评价与过程性指导。
在新的督导工作定位和理念指导下,尽管目前在形式上看,仍然采用的是常规督导、专题督导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但其主要工作内容和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将以定性分析为主转变为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以现有状态评估为主的“诊断”方式转换为以目标结果产出评价为主的发展建议方式,将侧重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微观评估转换为对教育教学环境、条件、运行、管理等宏、中、微观相结合的评估,将以基于检查结果反馈的教师指导模式转换为基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系统指导与培训模式。
常规督导除去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课程教学过程等常规性检查以外,更加侧重引入基本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定量评价方式,新增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NSSE-China)(以下简称NSSE)、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等内容。通过对本科生招生、培养过程、教学条件、就业质量等基本状态数据的分析,为学校改进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供建议;通过NSSE调查,全面分析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效果等,对学生学习动态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问题和建议;通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和学生评教等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情况,有效改进教师教学。
专题督导则在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评估、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等内容。学校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指标体系,建立了校内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校内专业建设和持续改进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各个专业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走访等方式对专业定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毕业生质量等进行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从而指导改进本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过程组织等。在教师指导方面,一方面,继续充分发挥院系督导员作用,通过听课、研讨、助课指导等方式,进行同行评议和指导;另一方面,在校级层面更加注重针对教师群体存在的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如针对工科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开展专题和定期的企业实践培训;针对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教学能力难以满足学生学习期望的问题,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教学理念、实施途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
督导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
在以往督导工作模式下,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办公室,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教务处协助开展工作。督导组成员主要由退休的资深教授、教学管理专家组成,督导组通过督导员会议研讨、制定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予以实施,并将结果向学校领导、教务处、教学单位和教师本人进行反馈,学校每年划拨一定的人员和工作经费支持督导组工作,其管理模式基本上属于一级管理,院系层面的督导队伍和工作开展相对薄弱。 根据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定位和内涵的转变,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在组织模式、督导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组织模式上,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领导担任组长,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教师发展中心、院校研究所共同参与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替代原教学督导办公室,并在各二级学院(系、部)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在督导员队伍的构成上,遵循教学督导工作和人员多元化的原则[5],根据工作内容需要,建成了校内教师督导员(退休资深教授、一线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专家)、校外督导员(毕业生、行业专家、教学研究和实践专家)、在校学生等共同构成的督导队伍。在实际运行中,采取统筹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全面指导和审定工作计划。在校级层面,由教务处协同教师发展中心、院校研究所、学生处,开展基本状态数据统计与分析、NSSE调查、达成度评价、学生评教、专业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工作并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检查和评估工作;在教学单位层面,由院系督导组负责组织听课、教学档案检查、巡考、助课指导等常规督导和教师指导工作,并指导专业进行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及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学东. 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教学督导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08-10.
[2]沈云交. 质量理论体系的一个模式—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研究, 2007,(9):38-40.
[3] H. Methuku, H. R. Hussein. A Study o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ommerc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1, 1(5):107-114.
[4]孔晓东.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J]. 教育评论, 2009(1):27-29.
[5]包洋. 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多元化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15(8):72-74.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关键词:教学督导;全面质量管理;运行机制;督导队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自2000年成立以来,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为目标,通过听课、巡考等“常规督导”与教学检查、青年教师指导等“专项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对规范教学运行、改进教师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获取手段更加多样化,慕课(MOOCs)、微课、翻转课堂、研讨课、校企课程等课程教学形式得到了广泛推广,这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也需要对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内涵、内容、模式、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督导工作定位与内涵
自学校督导组成立伊始,就定位于“督”和“导”相结合,以规范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如郭学东所述“由教学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过程”[1]。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传统督导模式确实在教学规范性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难以回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中青年教师与督导员教学理念的冲突问题,课程教学效果如何更加科学评价的问题,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强调一个组织应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持续的衡量和改进流程以达到顾客的满意[2],这一理论在20 世纪60 年代初提出以后,不仅在企业而且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3-4]。本科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其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和生活活动均是促进其成长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立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思路,综合考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定位和内涵逐步调整为: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为目标,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采取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配置、教学管理等工作进行定期与专题评估和反馈,推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督导工作内容与形式
在以往学校督导工作中,采取的是常规督导、专题督导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内容上来看,常规督导一般包括:听课、听试讲、教学档案检查、巡考、试卷抽查、毕业设计抽查、学生评教等工作,专题督导主要是根据学校教学工作需要,进行教学计划执行检查、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参与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教师指导工作主要是基于督导员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听课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和建设方面的指导。尽管学校在2000年就实施了学生评教,有相应的评教数据分析,但从实际评价和反馈方式来看,传统模式更多的是基于督导员个体学术和教学能力、经验的定性评价与过程性指导。
在新的督导工作定位和理念指导下,尽管目前在形式上看,仍然采用的是常规督导、专题督导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但其主要工作内容和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将以定性分析为主转变为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以现有状态评估为主的“诊断”方式转换为以目标结果产出评价为主的发展建议方式,将侧重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微观评估转换为对教育教学环境、条件、运行、管理等宏、中、微观相结合的评估,将以基于检查结果反馈的教师指导模式转换为基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系统指导与培训模式。
常规督导除去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课程教学过程等常规性检查以外,更加侧重引入基本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定量评价方式,新增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NSSE-China)(以下简称NSSE)、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等内容。通过对本科生招生、培养过程、教学条件、就业质量等基本状态数据的分析,为学校改进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供建议;通过NSSE调查,全面分析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效果等,对学生学习动态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问题和建议;通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和学生评教等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情况,有效改进教师教学。
专题督导则在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评估、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等内容。学校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指标体系,建立了校内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校内专业建设和持续改进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各个专业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走访等方式对专业定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毕业生质量等进行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从而指导改进本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过程组织等。在教师指导方面,一方面,继续充分发挥院系督导员作用,通过听课、研讨、助课指导等方式,进行同行评议和指导;另一方面,在校级层面更加注重针对教师群体存在的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如针对工科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开展专题和定期的企业实践培训;针对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教学能力难以满足学生学习期望的问题,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教学理念、实施途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
督导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
在以往督导工作模式下,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办公室,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教务处协助开展工作。督导组成员主要由退休的资深教授、教学管理专家组成,督导组通过督导员会议研讨、制定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予以实施,并将结果向学校领导、教务处、教学单位和教师本人进行反馈,学校每年划拨一定的人员和工作经费支持督导组工作,其管理模式基本上属于一级管理,院系层面的督导队伍和工作开展相对薄弱。 根据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定位和内涵的转变,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在组织模式、督导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组织模式上,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领导担任组长,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教师发展中心、院校研究所共同参与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替代原教学督导办公室,并在各二级学院(系、部)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在督导员队伍的构成上,遵循教学督导工作和人员多元化的原则[5],根据工作内容需要,建成了校内教师督导员(退休资深教授、一线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专家)、校外督导员(毕业生、行业专家、教学研究和实践专家)、在校学生等共同构成的督导队伍。在实际运行中,采取统筹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全面指导和审定工作计划。在校级层面,由教务处协同教师发展中心、院校研究所、学生处,开展基本状态数据统计与分析、NSSE调查、达成度评价、学生评教、专业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工作并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检查和评估工作;在教学单位层面,由院系督导组负责组织听课、教学档案检查、巡考、助课指导等常规督导和教师指导工作,并指导专业进行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及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学东. 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教学督导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08-10.
[2]沈云交. 质量理论体系的一个模式—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研究, 2007,(9):38-40.
[3] H. Methuku, H. R. Hussein. A Study o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ommerc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1, 1(5):107-114.
[4]孔晓东.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J]. 教育评论, 2009(1):27-29.
[5]包洋. 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多元化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15(8):72-74.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