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代表这个身份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
她,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基层党支部书记中的一员,《家园》(原名:《我的村民我的村》)是向建党95周年献礼的全国八部优秀影片之一,原型就是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迹。她就是两河村的带头人——支部书记姚庆英。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在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弱村”,如今它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领头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新村的示范村。
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到她任支部书记的两河村视察,给予了“群众基础很好、支部很好、书记很好”三个很好的高度评价。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2017年9月22日,《人民周刊》记者采访姚庆英当天,在西来镇两河村,65岁的老党员王建军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住上新房子了,每年栽的柑橘也能卖上好价钱了,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这个党支部我点赞。”
“这是我第一次当选全国党代表,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自己无比激动,但随即感到了无尽的压力。党代表这个身份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谈及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当选党代表的姚庆英显得非常兴奋。她告诉记者:“我当选为代表的意义,也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农民以及基层干部这个群体的代表,在会议上要把农民以及基层干部这个群体的心声说出来。”
姚庆英所在的党支部,带领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花果乡”,她本人也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村官”“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支部带头,金窝银窝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支部书记是一个村的“主心骨”。
从十三年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到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两河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了。
过去的两河村,干群关系紧张,工作很难开展,干部没人当。
1994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姚庆英当选为村支书。“这么一个年轻妇女,能把这个烂摊子整好?”各种质疑声不断。
上任之初,姚庆英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听大家发牢骚、提意见,发现群众最关注的,就是公平公正。于是,她公开承诺:绝不优亲厚友、绝不斤斤计较、绝不吃“欺头”,绝不让党的富民惠民好政策“短斤少两”。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村干部生在当地、长在当地,什么关都好过,“人情关”最不好过。有一年村委会换届,姚庆英的侄子也被推选为村主任候选人。一些党员说:“姚书记,就选你家侄子吧!”姚庆英不这么认为,侄子虽有他的长处,但经验、威信都还不足,我不能拿两河村的前途做人情,就投了反对票。对此,“侄子‘记恨’我很久,见面都不跟我说话。”通过这些事,干部群众认为姚庆英处事公道,说话算话,慢慢开始信任和支持村“两委”工作。
当时的两河村是出了名的“穷村”“弱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0元,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靠天吃饭,收入不了几个钱,群众致富无门路。支部号召调产业,喊破嗓子,但群众依然持观望态度。
十八大以来的过去5年,两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视讯都通了,现在喝水都不用去井里提水喝了,生产生活都很安逸、舒适。”住在“两河逸园”新村的村民王尧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2012年,村上自主建设,支部引导议事会、监委会成立经费管理组、价格谈判组和质量监督组,全程参与房屋设计、建材采购、资金管理等,节约资金900多万元,群众满意率达100%。
小区建成后,支部及时组织群众讨论制定小区管理办法,采取支部 物业管理的模式,和入住农户签订“管理协议”,住户主动交纳物管费,自觉维护小区秩序。困扰很多地方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难、管理难、维护难等问题,在两河村得到了顺利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姚庆英告诉记者,干部的作为是最有说服力的。
西坡果岭党旗红
十八大以前,两河村村民还在与贫困搏斗,虽然这里的农民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要“富起来”还是奢望,两河村的村民们每年辛辛苦苦种血橙、夏橙,到了收获季节,卖三毛钱一斤依旧滞销。
“全村搞卫生时,每家每户能扫出上万斤的烂柑子。”姚庆英说起当时的产业困境,十分痛惜。当时,村上群众种植的柑橘很杂乱,什么品种都有,而且种植技术很不规范,根本卖不上价。
从精准识别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村支部主动融入,全程监督护航。
蒲江县看到两河村困难,拨了5000元的扶贫经费,姚庆英拿着这个钱思考了很久。“要是直接把钱发给大家,修个水渠、补下砖瓦也就用完了,起不到任何作用。”通过多次到外地考察、请专家调研,姚庆英决定改良品种,在村里推广晚熟杂柑,也就是“不知火”。
“不知火”推廣并不顺利,不接受的不仅仅是新产品,还有思想上的各种质疑和不理解,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姚庆英率先在自家的30亩地里带头种,成熟的果子终于换来了信任,村民都夸赞:“甜得很!水分又足!好吃!”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种植第一年,“不知火”就大丰收,卖到了6块钱一斤,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不知火”立即奠定了“地位”。
“过去,支部班子平均年龄60多岁,收入低于全村平均水平,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我们认识到,改变落后面貌,支部必须强起来、硬起来。”姚庆英告诉记者。
支部号召调产业,党员倪琴带头拿出全部积蓄,流转土地100多亩,种上优质柑橘,其他班子成员也纷纷行动。短短几年,全村群众发展柑橘、猕猴桃、草莓种植共3000多亩,人均增收8000多元。
“作为成都市边远山区农村的一名村支书,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但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全村人树立起农业现代化生产的理念,还要带领村干部一起领头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落实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只有这样,农村才会更美,农业才会更强,农民才会更富!”姚庆英说。 现在的两河村已建成杂柑基地2300多亩,猕猴桃基地800多亩,草莓基地500多亩,从2014年开始,村里的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从新居到新村,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仅柑橘、猕猴桃、草莓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而且还打造出一个依托西来古镇的旅游景点“西坡果岭”,村民的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村民肖金全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吃了饭,在西坡果岭散步,看到家里的柑橘就打心眼里高兴。”
随着这几年两河村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逐渐变好,两河村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提高两河村水果知名度,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后两河村的小户就不用担心被外地客商压价了。村里现在设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让我们的农产品进城,让工业品下乡!”姚庆英说。
基层干部的使命
《人民周刊》:谈谈基层干部的使命?
姚庆英:过去,村上的部分干部坐等群众上门多、主动问需少,有的对待群众态度不好,遇到矛盾绕道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坚持干部多跑腿,群众才能少走路。建立便民服务制度,推行延时服务,村干部周一到周日在村活动室轮流坐班,每年为群众代办各类民生事项2000多件次。要求村组干部入户调解矛盾纠纷,探索“五老”调解工作法,干部电话24小时不关机,接到群众求助,保证15分钟到达现场,确保干部随时找得到、事情随时有人办。现在,党员干部定期上门看望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村民李勇在外地遭遇重大交通事故,村干部主动上门帮助维权,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村里的党员干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我认为这就是基层干部的使命。
《人民周刊》:谈谈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党支部工作的建设情况?
姚庆英:有没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有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十八大以来,两河村党支部就充分认识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
一是狠抓班子队伍,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行家里手。我们村支部从抓班子、强党员队伍着手,打好亲情牌、服务牌,吸引那些懂科学、有见识、善销售的创业致富能人回乡创业,把村里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做团结带领群众共创幸福美好家园的先锋。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全村男女老少,齐心干事劲头足,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三是咬定奋斗目标,把富民强村这件大事干好、干实、干成。
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村民群众的标杆。目前,全村96名党员没有一人掉队落伍。
《人民周刊》:谈谈首次当选十九大代表的感想?
姚庆英:我是第一次当选。我觉得这次代表向基层倾斜,能够更好倾听到基层党组织、党代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了解基层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在决心。
《人民周刊》:未来五年,两河村党支部将如何带领村民继续走好致富路?
姚庆英:未来的五年两河村的小目标有:1. 党建做实: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三会一课年度安排、开展固定党日活动、多种形式的讲党课、线上线下的学习、选塑先进典型、规范组织建设。2. 产业做好: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引进和改进新品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不断扩大两河口品牌影响力。3. 集体经济壮大:不断建设和完善九仙果品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合作社管理,通过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方式在给两河村群众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
她,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基层党支部书记中的一员,《家园》(原名:《我的村民我的村》)是向建党95周年献礼的全国八部优秀影片之一,原型就是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迹。她就是两河村的带头人——支部书记姚庆英。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在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弱村”,如今它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领头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新村的示范村。
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到她任支部书记的两河村视察,给予了“群众基础很好、支部很好、书记很好”三个很好的高度评价。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2017年9月22日,《人民周刊》记者采访姚庆英当天,在西来镇两河村,65岁的老党员王建军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住上新房子了,每年栽的柑橘也能卖上好价钱了,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这个党支部我点赞。”
“这是我第一次当选全国党代表,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自己无比激动,但随即感到了无尽的压力。党代表这个身份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谈及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当选党代表的姚庆英显得非常兴奋。她告诉记者:“我当选为代表的意义,也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农民以及基层干部这个群体的代表,在会议上要把农民以及基层干部这个群体的心声说出来。”
姚庆英所在的党支部,带领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花果乡”,她本人也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村官”“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支部带头,金窝银窝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支部书记是一个村的“主心骨”。
从十三年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到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两河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了。
过去的两河村,干群关系紧张,工作很难开展,干部没人当。
1994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姚庆英当选为村支书。“这么一个年轻妇女,能把这个烂摊子整好?”各种质疑声不断。
上任之初,姚庆英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听大家发牢骚、提意见,发现群众最关注的,就是公平公正。于是,她公开承诺:绝不优亲厚友、绝不斤斤计较、绝不吃“欺头”,绝不让党的富民惠民好政策“短斤少两”。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村干部生在当地、长在当地,什么关都好过,“人情关”最不好过。有一年村委会换届,姚庆英的侄子也被推选为村主任候选人。一些党员说:“姚书记,就选你家侄子吧!”姚庆英不这么认为,侄子虽有他的长处,但经验、威信都还不足,我不能拿两河村的前途做人情,就投了反对票。对此,“侄子‘记恨’我很久,见面都不跟我说话。”通过这些事,干部群众认为姚庆英处事公道,说话算话,慢慢开始信任和支持村“两委”工作。
当时的两河村是出了名的“穷村”“弱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0元,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靠天吃饭,收入不了几个钱,群众致富无门路。支部号召调产业,喊破嗓子,但群众依然持观望态度。
十八大以来的过去5年,两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视讯都通了,现在喝水都不用去井里提水喝了,生产生活都很安逸、舒适。”住在“两河逸园”新村的村民王尧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2012年,村上自主建设,支部引导议事会、监委会成立经费管理组、价格谈判组和质量监督组,全程参与房屋设计、建材采购、资金管理等,节约资金900多万元,群众满意率达100%。
小区建成后,支部及时组织群众讨论制定小区管理办法,采取支部 物业管理的模式,和入住农户签订“管理协议”,住户主动交纳物管费,自觉维护小区秩序。困扰很多地方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难、管理难、维护难等问题,在两河村得到了顺利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姚庆英告诉记者,干部的作为是最有说服力的。
西坡果岭党旗红
十八大以前,两河村村民还在与贫困搏斗,虽然这里的农民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要“富起来”还是奢望,两河村的村民们每年辛辛苦苦种血橙、夏橙,到了收获季节,卖三毛钱一斤依旧滞销。
“全村搞卫生时,每家每户能扫出上万斤的烂柑子。”姚庆英说起当时的产业困境,十分痛惜。当时,村上群众种植的柑橘很杂乱,什么品种都有,而且种植技术很不规范,根本卖不上价。
从精准识别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村支部主动融入,全程监督护航。
蒲江县看到两河村困难,拨了5000元的扶贫经费,姚庆英拿着这个钱思考了很久。“要是直接把钱发给大家,修个水渠、补下砖瓦也就用完了,起不到任何作用。”通过多次到外地考察、请专家调研,姚庆英决定改良品种,在村里推广晚熟杂柑,也就是“不知火”。
“不知火”推廣并不顺利,不接受的不仅仅是新产品,还有思想上的各种质疑和不理解,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姚庆英率先在自家的30亩地里带头种,成熟的果子终于换来了信任,村民都夸赞:“甜得很!水分又足!好吃!”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种植第一年,“不知火”就大丰收,卖到了6块钱一斤,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不知火”立即奠定了“地位”。
“过去,支部班子平均年龄60多岁,收入低于全村平均水平,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我们认识到,改变落后面貌,支部必须强起来、硬起来。”姚庆英告诉记者。
支部号召调产业,党员倪琴带头拿出全部积蓄,流转土地100多亩,种上优质柑橘,其他班子成员也纷纷行动。短短几年,全村群众发展柑橘、猕猴桃、草莓种植共3000多亩,人均增收8000多元。
“作为成都市边远山区农村的一名村支书,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但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全村人树立起农业现代化生产的理念,还要带领村干部一起领头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落实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只有这样,农村才会更美,农业才会更强,农民才会更富!”姚庆英说。 现在的两河村已建成杂柑基地2300多亩,猕猴桃基地800多亩,草莓基地500多亩,从2014年开始,村里的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从新居到新村,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仅柑橘、猕猴桃、草莓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而且还打造出一个依托西来古镇的旅游景点“西坡果岭”,村民的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村民肖金全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吃了饭,在西坡果岭散步,看到家里的柑橘就打心眼里高兴。”
随着这几年两河村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逐渐变好,两河村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提高两河村水果知名度,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后两河村的小户就不用担心被外地客商压价了。村里现在设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让我们的农产品进城,让工业品下乡!”姚庆英说。
基层干部的使命
《人民周刊》:谈谈基层干部的使命?
姚庆英:过去,村上的部分干部坐等群众上门多、主动问需少,有的对待群众态度不好,遇到矛盾绕道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坚持干部多跑腿,群众才能少走路。建立便民服务制度,推行延时服务,村干部周一到周日在村活动室轮流坐班,每年为群众代办各类民生事项2000多件次。要求村组干部入户调解矛盾纠纷,探索“五老”调解工作法,干部电话24小时不关机,接到群众求助,保证15分钟到达现场,确保干部随时找得到、事情随时有人办。现在,党员干部定期上门看望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村民李勇在外地遭遇重大交通事故,村干部主动上门帮助维权,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村里的党员干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我认为这就是基层干部的使命。
《人民周刊》:谈谈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党支部工作的建设情况?
姚庆英:有没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有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十八大以来,两河村党支部就充分认识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
一是狠抓班子队伍,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行家里手。我们村支部从抓班子、强党员队伍着手,打好亲情牌、服务牌,吸引那些懂科学、有见识、善销售的创业致富能人回乡创业,把村里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做团结带领群众共创幸福美好家园的先锋。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全村男女老少,齐心干事劲头足,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三是咬定奋斗目标,把富民强村这件大事干好、干实、干成。
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村民群众的标杆。目前,全村96名党员没有一人掉队落伍。
《人民周刊》:谈谈首次当选十九大代表的感想?
姚庆英:我是第一次当选。我觉得这次代表向基层倾斜,能够更好倾听到基层党组织、党代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了解基层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在决心。
《人民周刊》:未来五年,两河村党支部将如何带领村民继续走好致富路?
姚庆英:未来的五年两河村的小目标有:1. 党建做实: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三会一课年度安排、开展固定党日活动、多种形式的讲党课、线上线下的学习、选塑先进典型、规范组织建设。2. 产业做好: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引进和改进新品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不断扩大两河口品牌影响力。3. 集体经济壮大:不断建设和完善九仙果品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合作社管理,通过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方式在给两河村群众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