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群我们永远不该忘记的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他们是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周刊》以创新创造为主题,深入挖掘工匠故事,弘扬时代工匠精神,推出“大国工匠”系列报道,从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等多个角度,聚焦代表中国制造水准的"国宝级"技工,讲述他们追求卓越的感人故事,反映新时代对传统"匠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1994年,从技校电工电子专业毕业的齐嵩宇进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他做技术专家的“小梦想”是从红旗轿车生产线开始的。
齐嵩宇在维修和车身点焊焊接工艺匹配领域工作了20多年,练就了一身设备维修和轿车车身焊接匹配技术,驾驭了全部手工焊接线、自动焊接线,387套焊接机器人、1178套工装夹具匹配间隙和1264种冲压焊接零件分总成和总成结合匹配关系,在治理困扰汽车行业技术难题“电阻点焊工艺焊接飞溅质量缺陷”中做出巨大贡献。总结出设备管理文件——286份《定人定机设备点检标准》及206份《定人定机设备保养调制标准》,工艺操作规范176套,成功治理“电阻点工艺焊接飞溅质量缺陷”。
勇于创新 屡破业内难题
25年来,齐嵩宇一直坚守在红旗工厂。他立足岗位、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从基层技术工人,成长为一汽集团公司的高级专家、首席技师。
2003年5月的一天,齐嵩宇因一时疏忽,漏焊了4个点,造成后工位联控人员跟齐嵩宇一起被罚款200元。他当时的月薪只有三千多元,这个小失误导致两天的辛苦都白费了。但大家也理解领导,这样漏焊的事,在焊装车间各班组内时常发生,特别到了上夜班的时候,稍有疏忽就会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格的管理制度之下,车间的空气骤然紧张,谁都怕漏焊、错焊的事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连多技能轮岗工作也被迫停止了。可就是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下,错焊、漏焊还是接连发生了几起,补焊工作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这些车要是流通到市场上,给公司造成的声誉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齐嵩宇深知这些问题要得到解决的迫切性。多年的技术经验使齐嵩宇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和工艺问题,而是一个集工艺、设备、操作方法和现场管理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难题。那么能否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摆在了这个遇事不认输的生产一线工人面前。虽然“漏焊”是一项世界性的技术和质量管理难题,但是困难吓不倒“红旗人”。
能不能研发出一种监控设备,改变这种单纯靠人眼来检查的传统方法?齐嵩宇暗下决心,要用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对这一困扰车间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多年的质量问题进行攻关,采用“自动化”手段,提高现场焊接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保证能力,消除动作浪费,实现“人与设备的和谐”,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经过研讨,齐嵩宇提出预防错焊、开焊和漏焊质量缺陷的方案,采用研发“数量识别报警系统”来解决漏焊问题。这一方案向车间领导汇报后得到了大力支持,齐嵩宇作为攻关团队带头人,和团队一起展开了对车间7百多份焊接工艺文件的分析。
多次的查找和试验,齐嵩宇起早摸黑、加班加点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攻克了困扰汽车行业“电阻点焊自动焊接线电极对中性监测”的关键技术难题。他将微电子电路开发技术、焊点信息同步采集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成功完成“电子漏焊监控器”技术研发工作,并把这一技术提升为“电阻点焊工艺质量监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漏焊”“开焊”的质量难题。实现了对点焊机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完成了对焊点即时检验和点焊焊接过程质量自动控制,从而实现对轿车焊装线的全过程自动监控、自动语音提示报警、自动数据处理记录等功能,达到了对焊点质量100%的即时检验,打破了对焊接品进行破坏性和无损性抽检的现状。这一技术的开发成功,填补了国际上汽车行业治理白车身人工点焊开焊难题的空白。
这一技术成果取得14项国家发明专利,截至2016年,这一成果为公司累计创造价值7646万余元,成果在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齐嵩宇作为一线工人党员的代表登上国家最高科技殿堂,激发了广大党员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
在这项成果的基础上,齐嵩宇再接再厉,经过5年不懈攻关,研发出“点焊机监控器”。该设备能同时在线治理白车身点焊過程中的漏焊、开焊两大顽疾,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2009年巴黎国际发明展上受到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荣获金奖。凭借这项发明,齐嵩宇成功捧回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攻坚克难 勇攀科研高峰
敢于创新的前提,是乐于学习钻研。为跨越专业束缚,技校毕业的齐嵩宇,自学攻读了本科,并深入学习了压力焊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计算机、单片机、机械构造等多个学科,为日常岗位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电阻点焊工艺焊接飞溅质量缺陷,曾令各大车企颇为头痛。在点焊过程中,由焊件贴合面或电极与焊件表面间喷出微细熔化金属颗粒的现象被称为“点焊飞溅”,其不仅对操作人员带来伤害,飞溅物残留还会引发车身异响。针对这个问题,齐嵩宇优化焊接参数1000余项,并通过应用多种技术集合创新,实现了飞溅由大到小、由小到无的重大改进。
2013年,齐嵩宇历经百余次试验,又研发出“高速信号调理板”。首次在业内提取到多种弧焊工艺的引弧电压波形,从而解决了引弧电压烧损测量仪器仪表的世界难题。
一汽生产马自达6轿车时,需在车身上做30个孔,如使用激光设备,成本非常昂贵。齐嵩宇暗自琢磨,用10多天时间研制出一种“三尖七韧钻头”,每个钻头才6块钱,可磨孔30多次。当时,几万辆马自达6轿车都用这种方式顺利完成“纹身”。
作为一汽创新增效典范,齐嵩宇的发明在生产线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他用价值不足300元的小型随型铣床改造研发了点焊电极修磨刀片修复再利用设备,仅此一项就为公司省下几百万元投入。齐嵩宇被广大一线员工亲切地称为“生产一线的发明家”。
“遇事坚持是成功的关键。”这是齐嵩宇始终信守的格言。刚入厂时,为了提高专业技能,他晚上经常在维修间加班学习,有时学的太晚了就在长板凳上睡觉。就这样日复一日,齐嵩宇有针对性地深入学习了压力焊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计算机、单片机、机械构造等多门学科知识。尤其是在电气控制领域,他不但通过刻苦学习和不断琢磨钻研,掌握了多条日本进口自动化机器人焊接生产线上的高压、低压、弱电控制维修技术,还在总结和归纳了无数运行故障的基础上,编写了快速排除方法教学材料17个,如今已为公司培养了一支近百人的维修骨干队伍。
2011年3月,齐嵩宇被选为重点支持“红旗项目”的技术人员调到 “红旗制造部”工作。作为维修班长,他带领13人组成的技术团队负责对 “红旗”L平台轿车生产线提供技术保障。没过多久,生产线就因为送排风系统变频器电流超限引起电动机烧损,造成了停产。长时间停产将严重影响 “国车红旗”的下线交付,為此齐嵩宇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不但很快完成了维修,为了一劳永逸,他还研制出一台设备,能替代维修工自动监控生产线上电动机的运行状态,从而彻底消除了由于电动机故障引发的停产问题。
齐嵩宇研发出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应用技术方面实现了多项国内第一。这一技术被命名为“电力拖动机构远程监控技术”,保障了红旗L系列轿车的有序生产。
2014年,齐嵩宇带着他的这项研发技术参加在江苏省昆山市举办的第八届国际发明展,展会上他的技术征服了所有评委,获得了金奖。他还被展会组织方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推选,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的交流会,获得外国专家的一致好评,破格授予世界知识产权交流会金奖,成为中国“智造”的典范,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2015年,一汽轿车公司赶超汽车工业安全、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从产品设计、先进制造工艺、新材料开发三个方面展开汽车轻量化目标。他的团队承担了红旗品牌H7轿车全铝合金后副车架总成的研发任务。因为铝合金成形性较差,易发生破裂和起皱,表面还易产生“橘皮”等表面缺陷,焊接工艺更是难上加难,国外一直以来在技术上实施壁垒,在国内对铝合金副车架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团队接到任务,首先设立目标,“要实现用铝合金代替钢材,单件减重40%”。 在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围绕着目标,实现从产品开发、成形工艺、样件试制、连接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经过努力,由41个零件构成(其中,冲压件有38个,内高压成形零件有3个)的H平台全铝合金后副车架研发成功。与钢质后副车架总成相比,单件减重8.685Kg(减重40%),按照国际轻量化联盟的测算,轿车每减重100Kg,油耗会降低6%-8%,废气排放减少50%-60%。这一成果的成功,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智造”了多个国内第一。
真心施教 无私帮扶援疆
2015年8月齐嵩宇响应吉林省委省政府的会议精神,在吉林省总工会的组织下,组成三人的技术专家团队到新疆阿勒泰地区进行技术支援。他们要在此次的技术支援时间里走遍阿勒泰地区的所有市县,将经验与技术传授给当地的技工,并和大家建立长期的帮扶对子,让大家能够通过这次技术帮扶活动真正的把“输血”支援和“造血”支援结合起来,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既要重视当前的发展,又要重视长远谋划,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的目标。
阿勒泰是一座建在戈壁滩上的城市,阿勒泰市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远离海洋,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新疆最北部的城市,纬度与东北的漠河相近。阿勒泰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靠天吃饭,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有的少数技工也从来没有经过正规技能培训。
刚到新疆,小分队就接到任务,鉴于新建建设需要,小分队要以最快的速度培养一支TIG焊接操作技能工人队伍。当见到这些来自各行各业,只简单接触过焊接工艺没有见过TIG焊接设备的技术工人,齐嵩宇和分队队员们耐心示范,由于时间紧,焊接又是手眼结合的较高难度操作技能,必须争分夺秒,练到“手热”、练出“手感”。由于还要进行巡回技术支援工作,齐嵩宇觉得他们的动作不够规范和麻利,便留下电话号码,每天都电话答疑解惑,并督促一定勤练习。几天过去,当齐嵩宇和小分队又一次回到阿勒泰市的时候,技工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阿勒泰地区终于有了一支焊接技术队伍,这支队伍参加了新疆自治区的焊接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汗水湿透衣背,讲解不分早晚。”这是齐嵩宇给阿勒泰地区技术工人们留下的印象。在支援新疆的日夜里,齐嵩宇与技术支援小分队到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等地进行巡回技术讲解,经常是下了车饭都顾不上吃,第一时间赶往讲解会场。就这样九天时间举行各种技术理论讲座及实际操作演练十余场,有三千余人次参加,好多新疆本地技工都在讲解后不舍得走,围在三名技术支援队员身边问这问那。为了能让大家掌握更多的操作技术,齐嵩宇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讲解,并给大家留下联系方式,日后建立起了长期帮扶对子,抓技术、带队伍、帮管理,他们把技术援疆拓展到更深层次,为阿勒泰地区工业基础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疆自治区领导评价这次技术帮扶援疆,认为技术专家用汗水浇灌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付出了真心,也收获了受援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情,真正把吉林省委关于“吉林援疆要当家里人,当好学生,弘扬戈壁红柳精神,发挥作用,树立形象”的要求贯彻始终。
齐嵩宇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自己不平凡的事情。勇于创新、开拓的新元素是匠人特质的延续和递进。完美、严谨、专注、敬畏之外用心去创造、用心去研发,企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梦需要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齐嵩宇作为千千万万投身创新驱动发展的基层劳动者代表,始终将个人发展与企业紧密相联,将个人的创新梦融入中国梦,用自主创新的不懈追求诠释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