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针药综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观察。方法:运用中药及针灸辨证施治。结果:显效35例,好转3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9%。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 针药配合 辨证施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8
资料与方法
2002~2009年运用针药辨证施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病(OA)患者76例,其中男25例,女51例,年龄52~78岁,平均66岁。
诊断标准:①关节疼痛,活动障碍;②关节活动时可闻及磨擦音,髌骨研磨试验阳性;③X线或CT 、MRI摄片显示膝关节而凹凸不平,骼尖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甚至骨赘形成;④血沉、抗链“O”、类风湿因子、周围血象基本正常。
辨证分型:①肝肾不足,偏阳虚型,35例。②肝肾不足,偏血虚型,41例。
治疗方法: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疏通络为基本治法,偏阳虚者加强温阳散寒除湿,偏血虚者加强养血清热除湿。1剂/日,15天为1个疗程。
肝肾不足,偏阳虚型:以二仙汤合独活寄生汤类化裁,辅以活血通络。基本药物:淫羊藿10g,仙茅6g,杜仲20g,桑寄生20g,独活10g,骨碎补10g,当归l0g,川芎10g,牛膝10g,制附片10g,苍白术各15g,黄芪20g,伸筋草6g。基本取穴:命门、肾俞、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
肝肾不足,偏血虚型:以四物汤合三妙丸化裁,辅以活血通络。基本药物:生熟地各10g,当归10g,丹皮10g,赤白芍各10g,泽泻15g,茯苓15g,黄柏10g,苍术10g,牛膝15g,秦艽10g,伸筋草10g,地龙10g,杜仲15g,骨碎补10g,土茯苓30g。基本取穴:中脘,关元,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太溪,曲泉。
以上方药均予以第三煎外洗泡足或外敷膝盖。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②好转: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屈伸不利;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疗效果:显效35例,好转33例,无效8例,有效率89%。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属于中医学之“痹证”、“痿证”、“膝痛”等范畴,发病与肝肾密切相关。本病以肝肾不足为本,肝肾亏损,筋骨不得濡养,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合而为痹证。根据患者体质及感受寒热邪气不同,故表现为寒热之症状不同,分为两大类型。偏寒者,多为肾阳不足,阴寒内生,水湿不化,痹阻经络,故以仙灵脾、仙茅、骨碎补、附子温补肾阳为主,辅以黄芪,苍白术健脾化湿,佐以当归、川芎、养血;偏热者,多为阴血亏虚,虚热内生,湿热阻络,故以生、熟地、当归、赤白芍,滋养肝血为主,辅以黄柏、苍术清热化湿,佐以骨碎补温补肾阳。其中两型均有补阳补血之品,但其比例不同,亦取阴阳互根之意。由于膝为下肢,湿邪易于流注,久而血络痹阻,则出现骨骼变形或增生,关节活动因筋不得滋润而伸屈不利。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表明,本病为骨内循环障碍,骨内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发骨内压升高。另外,炎症反应引发的关节内压力升高亦可使骨内静脉回流受阻,而致骨内压升高,引起关节软骨发生缓漫而渐进性的退变。因此,通过活血化瘀,化湿通络,如加用当归,伸筋草,杜仲,寄生,秦艽等药,可以改善骨内静脉的瘀滞,减低骨内高压及关节内高压而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因子刺激。同时补益肝肾,温阳补血可以增强老年人防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用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采用药物第三煎外用既增加药力,又节约药源。针灸与中药虽有外治与内服的区别,但其机理基本相同。如命门、肾俞温补肾阳;太溪、曲泉、滋养阴血;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则在局部活血化瘀,化湿通络。针药并用,既能激发体内潜能,又可提供急需能量,同时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共奏调节机体阴阳气血,扶正祛邪,防治疾病之效。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 针药配合 辨证施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8
资料与方法
2002~2009年运用针药辨证施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病(OA)患者76例,其中男25例,女51例,年龄52~78岁,平均66岁。
诊断标准:①关节疼痛,活动障碍;②关节活动时可闻及磨擦音,髌骨研磨试验阳性;③X线或CT 、MRI摄片显示膝关节而凹凸不平,骼尖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甚至骨赘形成;④血沉、抗链“O”、类风湿因子、周围血象基本正常。
辨证分型:①肝肾不足,偏阳虚型,35例。②肝肾不足,偏血虚型,41例。
治疗方法: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疏通络为基本治法,偏阳虚者加强温阳散寒除湿,偏血虚者加强养血清热除湿。1剂/日,15天为1个疗程。
肝肾不足,偏阳虚型:以二仙汤合独活寄生汤类化裁,辅以活血通络。基本药物:淫羊藿10g,仙茅6g,杜仲20g,桑寄生20g,独活10g,骨碎补10g,当归l0g,川芎10g,牛膝10g,制附片10g,苍白术各15g,黄芪20g,伸筋草6g。基本取穴:命门、肾俞、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
肝肾不足,偏血虚型:以四物汤合三妙丸化裁,辅以活血通络。基本药物:生熟地各10g,当归10g,丹皮10g,赤白芍各10g,泽泻15g,茯苓15g,黄柏10g,苍术10g,牛膝15g,秦艽10g,伸筋草10g,地龙10g,杜仲15g,骨碎补10g,土茯苓30g。基本取穴:中脘,关元,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太溪,曲泉。
以上方药均予以第三煎外洗泡足或外敷膝盖。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②好转: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屈伸不利;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疗效果:显效35例,好转33例,无效8例,有效率89%。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属于中医学之“痹证”、“痿证”、“膝痛”等范畴,发病与肝肾密切相关。本病以肝肾不足为本,肝肾亏损,筋骨不得濡养,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合而为痹证。根据患者体质及感受寒热邪气不同,故表现为寒热之症状不同,分为两大类型。偏寒者,多为肾阳不足,阴寒内生,水湿不化,痹阻经络,故以仙灵脾、仙茅、骨碎补、附子温补肾阳为主,辅以黄芪,苍白术健脾化湿,佐以当归、川芎、养血;偏热者,多为阴血亏虚,虚热内生,湿热阻络,故以生、熟地、当归、赤白芍,滋养肝血为主,辅以黄柏、苍术清热化湿,佐以骨碎补温补肾阳。其中两型均有补阳补血之品,但其比例不同,亦取阴阳互根之意。由于膝为下肢,湿邪易于流注,久而血络痹阻,则出现骨骼变形或增生,关节活动因筋不得滋润而伸屈不利。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表明,本病为骨内循环障碍,骨内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发骨内压升高。另外,炎症反应引发的关节内压力升高亦可使骨内静脉回流受阻,而致骨内压升高,引起关节软骨发生缓漫而渐进性的退变。因此,通过活血化瘀,化湿通络,如加用当归,伸筋草,杜仲,寄生,秦艽等药,可以改善骨内静脉的瘀滞,减低骨内高压及关节内高压而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因子刺激。同时补益肝肾,温阳补血可以增强老年人防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用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采用药物第三煎外用既增加药力,又节约药源。针灸与中药虽有外治与内服的区别,但其机理基本相同。如命门、肾俞温补肾阳;太溪、曲泉、滋养阴血;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则在局部活血化瘀,化湿通络。针药并用,既能激发体内潜能,又可提供急需能量,同时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共奏调节机体阴阳气血,扶正祛邪,防治疾病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