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论治过敏性鼻炎概况

来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xiaofei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总结了近20年中医分型论治过敏性鼻炎的概况。总结发现,过敏性鼻炎可分为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3类。虚证有肺气亏虚、肺气虚寒、脾气虚、肾气虚、肾阳虚、肺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和肺肾虚损等证。实证有肺经郁热、血热生风、风寒、风热、风邪犯肺,热饮痹阻、风邪犯肺,寒饮痹阻、邪伏少阳、气滞血瘀、痰饮蕴肺、风寒滞肺等证。虚实夹杂证有脾虚湿困、气虚血瘀、肺虚感寒、血热津燥和气阴两虚,风邪犯肺等证。另外,还可采用六经辨证法分型论治,以补其他辨证法之不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AR)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治疗的AR肺虚感寒证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儿推拿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介素-4(IL-4)水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中地理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使高中地理教学教育搭上信息技术的高速列车,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校从2013年12月开始,开展了旨在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验。三年多来,我校地理教研组通过网上集体备课、微课制作、建立教师个人空间、翻转课堂实验和引进云教学班实验等形式,促使信息技术从宏观层面深
目的研究加味玉屏风散滴鼻剂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药效。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致敏和鼻内滴注激发的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的豚鼠AR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玉屏风散治疗组及糠酸莫米松治疗组。药物干预14天,基于行为学评价初步探讨加味玉屏风散滴鼻治疗豚鼠过敏性鼻炎的效果,通过观察鼻腔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组胺和TNF-α变化,来研究加味玉屏风散滴鼻剂治疗AR的药效学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一种以鼻黏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全球10%~30%的人口受其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针对AR的药物治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明确AR发病机制,可以更好地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了人软骨糖蛋白-39、Toll样受体4、共刺激分子CD86与AR的关系。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SET)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悬吊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以及采集竖脊肌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值(MF)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敷贴结合水针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44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穴位敷贴组)、对照2组(水针疗法组)和观察组(穴位敷贴联合水针疗法组),每组各48例,均于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期间各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对比分析三组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半年及一年分别比较三组疗效。结果对照1组脱落3例,对照2组脱落1例,观察组脱落2例。治疗后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方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线粒体动态变化及活性氧(ROS)的影响,探讨其干预AR的潜在机制。方法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联合滴鼻强化致敏制备A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气温阳方组及氯雷他定组。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干扰素-γ(IFN-γ)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ROS水平;电镜观察鼻黏膜线粒体形态。结果与
目的研究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过敏原种类及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临床诊断为AR的患儿2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过敏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比较各个季度患者病例数,阳性率以及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患儿联合检测总IgE和特异性IgE,阳性检出率为93.54%。吸入组中粉尘螨(52.04%)、户尘螨(51.02%)、霉菌组合(念珠菌/点青霉/黑曲霉/交链孢
目的分析芪丹鼻敏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8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就诊先后顺序抽签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普通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芪丹鼻敏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鼻痒、喷嚏、流涕以及鼻塞)评分、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鼻痒、喷嚏、流涕以及鼻塞评分分别为(1.49±1.82)、(1.39±1.76)、(1.26±1.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