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月初,台湾最高学府台湾大学通过校长遴选委员会,投票选出该校财务金融系讲座教授管中闵担任新校长。由于民进党当局无法容忍管中闵这位具有“深蓝”背景的知名政治人物掌管臺湾龙头高校,先后动员行政、监察、司法等多部门力量强行“拔管”,并在4月27日明确驳回管中闵的当选台大校长资格,要求台大重新遴选。
民进党当局罔顾程序正义、单凭“政党颜色”的粗暴“拔管”行径引发了岛内外强烈批评声浪。当前“拔管风暴”仍在持续蔓延,其后续影响值得长期观察。
管中闵,1956年出生于台北,祖籍安徽安庆。青年时期极为叛逆,高中毕业后并未考入名校,只进入私立“中国文化大学”经济系就读。服兵役期间开始发奋图强,先后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硕士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举家回台,在台湾大学经济学系任教。管中闵极为勤奋、拼劲十足,永远是办公室里最后一个关灯离开的人,多次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论文,是国际知名的计量经济学家,46岁便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被岛内媒体评价为“鲁蛇(loser,失败者)变温拿(winner,成功者)的最佳案例”。
管中闵出生蓝营家庭,本人是国民党资深党员,2012年进入马英九执政团队,先后担任“政务委员”“经济建设委员会主委”“国家发展委员会主委”等多个要职,是马第二任期内重要的财经官员。不同于蓝营传统官僚和学者型官员的温文尔雅,管中闵行事率性坦诚,作风带点侠气,他曾对台当局失误的产业政策予以猛烈批评,在为两岸“服贸协议”辩护时毫不客气地强调:“某些政治人物要认清大局、要识大体,因为这是台湾的前途。”2013年底,因台湾经济增长不如预期,有“立委”提出要删减其一半年终奖金,管中闵慨然应道:“年终奖金全砍掉,一点问题都没有,做爷儿们的怎么会在乎这个?!”此后管中闵便被岛内媒体称为“管爷”。
管中闵于2015年2月卸任公职,2017年10月成为台湾大学校长候选人,因其在阐述治校理念时,表现强势、流畅又有自信,获得多位遴选委员认可,认为其正是“台大这个阶段需要的人选”。2018年1月5日,管中闵由台湾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选为新任校长。管中闵被遴选为台大新校长后,坦言台湾高等教育以及台湾大学正面临巨大挑战,未来将竭尽全力提升台大竞争力。
民进党当局对于管中闵的当选极为不满,深知其个性和理念不可能迎合绿营“去中国化”的“台独”路线,且管中闵在绿营全面执政之时居然能拿下台湾龙头高校校长宝座,未来极有可能对台湾大学进行“反绿”“洗蓝”,并产生示范和扩散效应,进而影响绿营对台湾文化学术界的渗透和控制。因此,绿营率先利用其在立法机构多数席次优势,以教育部门预算审查为要挟,要求教育部门不得聘任管中闵,随后陆续发动各方力量开始“拔管”。
民进党当局发动各方力量对遴选过程进行“找茬式”攻击。一是指责管中闵涉嫌论文抄袭。民进党“立委”张廖万坚称管中闵与某学者合写论文涉嫌抄袭某位硕士的学位论文,结果被证明是该学生引用管的论文手稿,属于典型的“倒因为果”,台大直接认定不涉嫌抄袭。二是指出管中闵成为台大校长候选人后,没有标明自身还担任台湾大哥大公司独立董事,而台大校长遴选委员会中蔡明兴委员为台湾大哥大副董事长,双方理应回避。但台大强调“独立董事”和“副董事长”依法为无须回避的“同事关系”,这对遴选结果根本不影响。三是动用媒体猛攻管中闵长期在大陆高校担任兼职教授,违背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相关规定,属于违法兼职。但台大随后援引大陆高校回函,表明管中闵并未在大陆高校担任正式或者兼职职务,且管每次赴大陆都严格报批,并无程序瑕疵。
为了不让管中闵出任台大校长一职,民进党滥用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进行技术性拖延。按照台湾地区有关规定,岛内公立大学校长由校长遴选委员会选举产生,遴选委员会由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学校师生代表、校友代表等各方人士组成,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已派人参与遴选委员会,因此对于校长选举结果并没有“实质审核权”,只在程序上“核准聘任”。但此次台教育行政部门强行行使“实质审核权”,不断要求台大说明各种情况,企图以拖待变。
为了达到目的,民进党当局罕见调用司法等部门的力量合力“拔管”。台北市地方检察系统由新任检察长邢泰钊亲自挂帅,调查管中闵赴大陆兼职是否违反“机密保护法”,甚至直接约谈台大校长遴选委员会成员,意图以“绿色恐怖”强行“拔管”。
但民进党当局始终未能找到管中闵违法违规的切实证据。相反,“拔管风暴”却翻出一系列对民进党现任官员不利的证据:举报管中闵论文抄袭的民进党“立委”张廖万坚本人涉嫌论文抄袭;指责管中闵违规前往大陆兼职,却爆出民进党当局“内政部长”叶俊荣也多次赴大陆讲学;批评管中闵没有利益回避,媒体却发现台教育部门核准的阳明大学校长也存在校长与遴选委员同为某公司董事的问题。在各界强力批评下,台“教育部长”潘文忠黯然宣布下台。
潘文忠下台后,继任台“教育部长”吴茂昆继续坚决执行民进党当局指令,4月27日直接驳回了管中闵的当选台大校长资格,要求台大遴选委员会重新完成遴选程序后再报给“教育部”。同时,绿营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极力为“拔管”辩护。蔡英文亲上火线,强调“拔管”是“法律”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教育部门完全是“依法处理”,指责“有些人试图把它政治化”。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赖清德面对管中闵的批评,强调绿营拒绝承认台大校长遴选结果有充分理由。 面对民进党当局粗暴的“拔管”行径,台湾大学和管中闵本人都拒绝低头,坚持抗争到底。台大校务会议做出不服从“教育部”“拔管”决议,强调遴选委员不会重新遴选校长,如果“教育部”一意孤行,台大将走有关程序申诉。管中闵5月13日通过媒体发声,呼吁蔡英文不要让校长遴选的政治风暴扩大,希望蔡能够尽快平息这场政治风波。就在绿营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前台湾地区副领导人、民进党大老吕秀莲和前行政部门负责人、无党籍的张善政在5月13日联合发表声明,要求台“教育部”依法聘任管中闵,强调“不是挺管,是挺法治”,要求台当局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的基本是非。台大学生也通过各种形式支持管中闵担任台大校长。
岛内反绿政治力量更是普遍表态反对蔡当局强行“拔管”。岛内“白色力量”代表人物、台北市长柯文哲直接痛批“不知道哪个白痴制定了这个白痴政策”,强调必须要检讨。国民党则积极声援管中闵,痛批民进党借机搞政治清算,督促民进党必须依法行政。前“交通部长”叶匡时发文提醒民进党必须尽快处理“拔管风暴”,避免造成台湾、台湾大学和民进党三输恶果。
值得注意的是,站在“拔管”第一线的台新任“教育部长”吴茂昆在社会舆论的严格检视下,不断爆出各种丑闻,先后涉及违规侵占专利权、未获批准赴大陆参加会议等诸多问题,在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任期仅有短短40天便不得不下台。目前,这场“拔管风暴”已逐步演变为一场岛内绿营与反绿营力量的政治较量,蔡当局已折损两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而台大校长依旧难产,这场政治博弈仍在继续。
“拔管”事件从年初延烧至今已近半年,绿营不顾各方反对、执意“拔管”,凸显了其彻底掌控、“绿化”台湾学术文化界的决心,绿营这种罔顾程序正义、充满权力傲慢的粗暴做法不仅引发了台湾各界的强烈反弹,还直接破坏了民进党长期高举的“民主神主牌”。民进党如不能尽快处理止血,将直接冲击其年底选情。
首先,民进党强行“拔管”意在彻底掌控台学术文化界,此举将加速推动台高教人才“出走潮”。2016年民进党实现完全执政后,便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手段打击异己、培养亲绿力量,目的就是实现长期执政。台湾大学是台湾高等教育的龙头,自然是绿营掌控、“绿化”学术文化界所必须要掌握的高地。而鲜明蓝营背景的管中闵“意外”出线让绿营无法接受,因此使出浑身解数全力狙击。为一个高校校长职位,绿营调动的各方力量之多之大堪称前所未有。正如台湾《中国时报》社论所言,民进党试图进一步掌控精神层次的文化与学术领域,为达目的非硬干到底。同時,绿营全力“拔管”也是在人为地制造“绿色恐怖”和“寒蝉效应”,意图通过推翻遴选委员会决议向外界传达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清晰信号,如果此次绿营最终得逞,可以预见,未来台湾高等教育界将再难产生鲜明“反绿”色彩的高校校长,台湾高校将加速“全面绿化”。
民进党当局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这种肆意妄为将加速台湾高等教育的衰落。当前,台湾高等教育正面临入学人口逐渐减少、教师薪资偏低等一系列挑战,尤其是相对于大陆高校近些年的快速崛起,台湾高校竞争力逐年下降、国际排名不断下探。绿营强行“拔管”致使台湾大学面临校长长期空缺的尴尬处境,未来发展更难乐观。岛内舆论认为,绿营强行“拔管”已经将台湾多年努力争取的社会正义、大学自治价值破坏殆尽。可以预见,岛内未来将会出现新一波高教人才出走潮,台湾高等教育乃至整体竞争力都将深受其害。
其次,“拔管”事件将重伤绿营“民主神主牌”。民进党创党以来,为与当时的国民党官僚习气严重、垂垂老矣的政党形象相区隔,高举“民主”旗帜,宣称将建立一个廉洁、民主和开放的新型政党。但陈水扁贪腐案直接击碎了民进党“清廉”的招牌,而此次民进党枉顾程序正义、依凭权力强力拔除“政党颜色”不对的台大当选校长,直接重伤了绿营 “民主神主牌”。舆论痛批民进党严重破坏了民主社会最重要的程序正义原则,强调“民进党做了两蒋都不敢做的事”。民进党创始人之一的施明德直接表示“不要逼我再革命”。长期支持认可台湾“政党民主化”进程的岛外学者则发问质疑“台湾民主向何处去”,指出民进党将“台独”文化视为一种绝对的文化标准、将“台独”意识作为一种评判社会政策是否合理、政党和个人行为是否正当的标准极其危险。
第三,“拔管”事件将直接冲击民进党执政的民意基础。民进党当局面对蓝营背景的管中闵毫不手软、决意拔除而后快,但同时却对毫无相关职业经历、却能担任台北农产品公司总经理,并享受每年250万元新台币高薪的“独派”后代吴音宁百般维护,这种只看“政治颜色”、完全不看资质能力的做法,引发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强烈不满。岛内“草根影响力文教基金会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民调显示,近半数民众不赞成台教育部门“拔管”行径,64.4%的民众认为“拔管”事件已经重创民进党当局形象。《美丽岛电子报》所做的最新民调也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反感程度进一步上升,已经超过了国民党。更值得注意的是,20~29岁青年群体对民进党的好感度从4月的46.6%大幅下滑至5月的18.6%。岛内《联合报》指出,如果“拔管”事件僵局持续下去,蔡当局滥权形象将日益深入人心,终将成为冲击年底“九合一”选举的一大变量。台湾有媒体更是直言,蔡当局如果还执迷不悟,就等着年底选举时的民意反扑。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民进党当局罔顾程序正义、单凭“政党颜色”的粗暴“拔管”行径引发了岛内外强烈批评声浪。当前“拔管风暴”仍在持续蔓延,其后续影响值得长期观察。
管中闵为何引发绿营“围攻”
管中闵,1956年出生于台北,祖籍安徽安庆。青年时期极为叛逆,高中毕业后并未考入名校,只进入私立“中国文化大学”经济系就读。服兵役期间开始发奋图强,先后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硕士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举家回台,在台湾大学经济学系任教。管中闵极为勤奋、拼劲十足,永远是办公室里最后一个关灯离开的人,多次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论文,是国际知名的计量经济学家,46岁便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被岛内媒体评价为“鲁蛇(loser,失败者)变温拿(winner,成功者)的最佳案例”。
管中闵出生蓝营家庭,本人是国民党资深党员,2012年进入马英九执政团队,先后担任“政务委员”“经济建设委员会主委”“国家发展委员会主委”等多个要职,是马第二任期内重要的财经官员。不同于蓝营传统官僚和学者型官员的温文尔雅,管中闵行事率性坦诚,作风带点侠气,他曾对台当局失误的产业政策予以猛烈批评,在为两岸“服贸协议”辩护时毫不客气地强调:“某些政治人物要认清大局、要识大体,因为这是台湾的前途。”2013年底,因台湾经济增长不如预期,有“立委”提出要删减其一半年终奖金,管中闵慨然应道:“年终奖金全砍掉,一点问题都没有,做爷儿们的怎么会在乎这个?!”此后管中闵便被岛内媒体称为“管爷”。
管中闵于2015年2月卸任公职,2017年10月成为台湾大学校长候选人,因其在阐述治校理念时,表现强势、流畅又有自信,获得多位遴选委员认可,认为其正是“台大这个阶段需要的人选”。2018年1月5日,管中闵由台湾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选为新任校长。管中闵被遴选为台大新校长后,坦言台湾高等教育以及台湾大学正面临巨大挑战,未来将竭尽全力提升台大竞争力。
民进党当局对于管中闵的当选极为不满,深知其个性和理念不可能迎合绿营“去中国化”的“台独”路线,且管中闵在绿营全面执政之时居然能拿下台湾龙头高校校长宝座,未来极有可能对台湾大学进行“反绿”“洗蓝”,并产生示范和扩散效应,进而影响绿营对台湾文化学术界的渗透和控制。因此,绿营率先利用其在立法机构多数席次优势,以教育部门预算审查为要挟,要求教育部门不得聘任管中闵,随后陆续发动各方力量开始“拔管”。
绿营为“拔管”使出“洪荒之力”
民进党当局发动各方力量对遴选过程进行“找茬式”攻击。一是指责管中闵涉嫌论文抄袭。民进党“立委”张廖万坚称管中闵与某学者合写论文涉嫌抄袭某位硕士的学位论文,结果被证明是该学生引用管的论文手稿,属于典型的“倒因为果”,台大直接认定不涉嫌抄袭。二是指出管中闵成为台大校长候选人后,没有标明自身还担任台湾大哥大公司独立董事,而台大校长遴选委员会中蔡明兴委员为台湾大哥大副董事长,双方理应回避。但台大强调“独立董事”和“副董事长”依法为无须回避的“同事关系”,这对遴选结果根本不影响。三是动用媒体猛攻管中闵长期在大陆高校担任兼职教授,违背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相关规定,属于违法兼职。但台大随后援引大陆高校回函,表明管中闵并未在大陆高校担任正式或者兼职职务,且管每次赴大陆都严格报批,并无程序瑕疵。
为了不让管中闵出任台大校长一职,民进党滥用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进行技术性拖延。按照台湾地区有关规定,岛内公立大学校长由校长遴选委员会选举产生,遴选委员会由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学校师生代表、校友代表等各方人士组成,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已派人参与遴选委员会,因此对于校长选举结果并没有“实质审核权”,只在程序上“核准聘任”。但此次台教育行政部门强行行使“实质审核权”,不断要求台大说明各种情况,企图以拖待变。
为了达到目的,民进党当局罕见调用司法等部门的力量合力“拔管”。台北市地方检察系统由新任检察长邢泰钊亲自挂帅,调查管中闵赴大陆兼职是否违反“机密保护法”,甚至直接约谈台大校长遴选委员会成员,意图以“绿色恐怖”强行“拔管”。
但民进党当局始终未能找到管中闵违法违规的切实证据。相反,“拔管风暴”却翻出一系列对民进党现任官员不利的证据:举报管中闵论文抄袭的民进党“立委”张廖万坚本人涉嫌论文抄袭;指责管中闵违规前往大陆兼职,却爆出民进党当局“内政部长”叶俊荣也多次赴大陆讲学;批评管中闵没有利益回避,媒体却发现台教育部门核准的阳明大学校长也存在校长与遴选委员同为某公司董事的问题。在各界强力批评下,台“教育部长”潘文忠黯然宣布下台。
演变为绿营与反绿营力量的政治较量
潘文忠下台后,继任台“教育部长”吴茂昆继续坚决执行民进党当局指令,4月27日直接驳回了管中闵的当选台大校长资格,要求台大遴选委员会重新完成遴选程序后再报给“教育部”。同时,绿营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极力为“拔管”辩护。蔡英文亲上火线,强调“拔管”是“法律”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教育部门完全是“依法处理”,指责“有些人试图把它政治化”。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赖清德面对管中闵的批评,强调绿营拒绝承认台大校长遴选结果有充分理由。 面对民进党当局粗暴的“拔管”行径,台湾大学和管中闵本人都拒绝低头,坚持抗争到底。台大校务会议做出不服从“教育部”“拔管”决议,强调遴选委员不会重新遴选校长,如果“教育部”一意孤行,台大将走有关程序申诉。管中闵5月13日通过媒体发声,呼吁蔡英文不要让校长遴选的政治风暴扩大,希望蔡能够尽快平息这场政治风波。就在绿营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前台湾地区副领导人、民进党大老吕秀莲和前行政部门负责人、无党籍的张善政在5月13日联合发表声明,要求台“教育部”依法聘任管中闵,强调“不是挺管,是挺法治”,要求台当局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的基本是非。台大学生也通过各种形式支持管中闵担任台大校长。
岛内反绿政治力量更是普遍表态反对蔡当局强行“拔管”。岛内“白色力量”代表人物、台北市长柯文哲直接痛批“不知道哪个白痴制定了这个白痴政策”,强调必须要检讨。国民党则积极声援管中闵,痛批民进党借机搞政治清算,督促民进党必须依法行政。前“交通部长”叶匡时发文提醒民进党必须尽快处理“拔管风暴”,避免造成台湾、台湾大学和民进党三输恶果。
值得注意的是,站在“拔管”第一线的台新任“教育部长”吴茂昆在社会舆论的严格检视下,不断爆出各种丑闻,先后涉及违规侵占专利权、未获批准赴大陆参加会议等诸多问题,在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任期仅有短短40天便不得不下台。目前,这场“拔管风暴”已逐步演变为一场岛内绿营与反绿营力量的政治较量,蔡当局已折损两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而台大校长依旧难产,这场政治博弈仍在继续。
重伤绿营“民主神主牌”
“拔管”事件从年初延烧至今已近半年,绿营不顾各方反对、执意“拔管”,凸显了其彻底掌控、“绿化”台湾学术文化界的决心,绿营这种罔顾程序正义、充满权力傲慢的粗暴做法不仅引发了台湾各界的强烈反弹,还直接破坏了民进党长期高举的“民主神主牌”。民进党如不能尽快处理止血,将直接冲击其年底选情。
首先,民进党强行“拔管”意在彻底掌控台学术文化界,此举将加速推动台高教人才“出走潮”。2016年民进党实现完全执政后,便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手段打击异己、培养亲绿力量,目的就是实现长期执政。台湾大学是台湾高等教育的龙头,自然是绿营掌控、“绿化”学术文化界所必须要掌握的高地。而鲜明蓝营背景的管中闵“意外”出线让绿营无法接受,因此使出浑身解数全力狙击。为一个高校校长职位,绿营调动的各方力量之多之大堪称前所未有。正如台湾《中国时报》社论所言,民进党试图进一步掌控精神层次的文化与学术领域,为达目的非硬干到底。同時,绿营全力“拔管”也是在人为地制造“绿色恐怖”和“寒蝉效应”,意图通过推翻遴选委员会决议向外界传达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清晰信号,如果此次绿营最终得逞,可以预见,未来台湾高等教育界将再难产生鲜明“反绿”色彩的高校校长,台湾高校将加速“全面绿化”。
民进党当局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这种肆意妄为将加速台湾高等教育的衰落。当前,台湾高等教育正面临入学人口逐渐减少、教师薪资偏低等一系列挑战,尤其是相对于大陆高校近些年的快速崛起,台湾高校竞争力逐年下降、国际排名不断下探。绿营强行“拔管”致使台湾大学面临校长长期空缺的尴尬处境,未来发展更难乐观。岛内舆论认为,绿营强行“拔管”已经将台湾多年努力争取的社会正义、大学自治价值破坏殆尽。可以预见,岛内未来将会出现新一波高教人才出走潮,台湾高等教育乃至整体竞争力都将深受其害。
其次,“拔管”事件将重伤绿营“民主神主牌”。民进党创党以来,为与当时的国民党官僚习气严重、垂垂老矣的政党形象相区隔,高举“民主”旗帜,宣称将建立一个廉洁、民主和开放的新型政党。但陈水扁贪腐案直接击碎了民进党“清廉”的招牌,而此次民进党枉顾程序正义、依凭权力强力拔除“政党颜色”不对的台大当选校长,直接重伤了绿营 “民主神主牌”。舆论痛批民进党严重破坏了民主社会最重要的程序正义原则,强调“民进党做了两蒋都不敢做的事”。民进党创始人之一的施明德直接表示“不要逼我再革命”。长期支持认可台湾“政党民主化”进程的岛外学者则发问质疑“台湾民主向何处去”,指出民进党将“台独”文化视为一种绝对的文化标准、将“台独”意识作为一种评判社会政策是否合理、政党和个人行为是否正当的标准极其危险。
第三,“拔管”事件将直接冲击民进党执政的民意基础。民进党当局面对蓝营背景的管中闵毫不手软、决意拔除而后快,但同时却对毫无相关职业经历、却能担任台北农产品公司总经理,并享受每年250万元新台币高薪的“独派”后代吴音宁百般维护,这种只看“政治颜色”、完全不看资质能力的做法,引发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强烈不满。岛内“草根影响力文教基金会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民调显示,近半数民众不赞成台教育部门“拔管”行径,64.4%的民众认为“拔管”事件已经重创民进党当局形象。《美丽岛电子报》所做的最新民调也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反感程度进一步上升,已经超过了国民党。更值得注意的是,20~29岁青年群体对民进党的好感度从4月的46.6%大幅下滑至5月的18.6%。岛内《联合报》指出,如果“拔管”事件僵局持续下去,蔡当局滥权形象将日益深入人心,终将成为冲击年底“九合一”选举的一大变量。台湾有媒体更是直言,蔡当局如果还执迷不悟,就等着年底选举时的民意反扑。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