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芦花荡》是孙犁先生“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 但人物富有传奇色彩,读来让人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这是大多数的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其实,如果留心观察的话,我们一定也能发现,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芦花荡》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孙犁 芦花荡 语文教学 审美价值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里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作为学习的一种载体、工具,不仅承载着语文知识内容和结构,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系统文化知识的教授上,不能只追求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纯粹的解題应试能力,更应该“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孙犁先生的《芦花荡》蕴含着极大的审美价值,这些审美意蕴对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鉴赏《芦花荡》中老交通员传奇式的人物形象,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芦花荡》中的老头子年近六十岁了,如此的年龄,放到今天,他早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他却做着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的事:“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可见,老头子情趣丰富、高雅,富有爱国热情,所以他把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当做他人生中的最高追求与境界。毫无疑问,这样一位老英雄形象,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
故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深层次鉴赏《芦花荡》老交通员传奇般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我们教学的一个侧重点,激励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革命目标和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操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二、鉴赏《芦花荡》中轻喜剧般的故事情节,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积极、乐观、豪迈、自信的革命情怀。
孙犁的《芦花荡》之所以被文学界誉为“诗化小说”,与作者成功地赋予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浓浓的轻喜剧意蕴密不可分。请看作者为老头子设计的故事情节是多么的富于趣味性与娱乐性:老头子不带一支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可在一次护送两个女孩的过程中让小的女孩挂彩了。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第二天,……老头子……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看到这,我们可能会这样想:这真是一个没有志气的人,因为昨天老头子都还在郁闷后悔得要死,今天怎么就没事人一样?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就矮化了这篇诗体小说的形象和意义了。对老头子的这种看似悠闲、无意的细节描写,是符合他的性格特征和英雄形象的。老头子的这些英雄性格在杀鬼子的部分得到了集中体现: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孙犁通过上述文字,带领读者到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天地里遨游。阅读这几段文字后,读者一定会明白:这是艺术想象,是轻喜剧所特有的构思方式,因而一定会从“假”中得到“真”趣,从“真”趣中领略到作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从作品的审美价值中受到健康、浪漫、温馨、高雅、幽默等美好情趣的熏陶。
故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芦花荡》中浪漫幽默、情趣盎然的故事情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头子这么英勇、乐观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于他的爱国热情。我们也应该学学老头子的这种革命乐观精神。这样,在欣赏、佩服于老头子英勇杀敌的故事情节中,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积极、乐观、豪迈、自信的革命情怀。
三、鉴赏《芦花荡》中诗情画意般的景物描写,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对自然美的倾心、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孙犁从小生长在风光旖旎、如诗如画的白洋淀,对白洋淀有着无比的热爱与无限的深情。为了表达对美丽富饶、如诗如画的风景胜地白洋淀的无比热爱与无限眷念,孙犁在《芦花荡》中多处运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无限深情地描绘了白洋淀芦花荡的美丽风光,赋予了《芦花荡》浓浓的抒情意味。
请看小说开篇一段的精妙描写:
夜晚,……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如此美丽、清新、宁静、雅致、动人的审美艺术空间,怎不让人心旌荡漾,怎不诱人驻足流连?怎不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白洋淀家乡的美丽情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倾心于热爱?而这么美好的家园即将在日军的炮火中灰飞烟灭,怎能不让人痛惜?
再请欣赏小说中的另一处景物描写: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
在这一处环境描写中,作者简单勾勒了天空的“红日”、水淀里“白绸子”一般的水鸟、暗含着“绿”颜色的“大荷叶”和暗含着“红”颜色的“荷花”等景物,给读者营造了一个雅致、动人、宁静、祥和的艺术审美空间。
至此,教学时,我们在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芦花荡》诗情画意般的景物描写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尽情描摹祖国的美丽河山,尽情地描绘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芦花荡》中所蕴含的浓浓的诗意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倾心与热爱之情。
这些都是《芦花荡》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价值,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加挖掘和赏析,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情感与价值”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①李丽萍《解读孙犁短篇小说<芦花荡>的轻喜剧色彩》,《刚坚少年报@语文教研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10月22日。
②阎晶《<芦花荡>》:已发关于乡土的诗意书写》,《福建论坛》,2006年6月25日。
③阮承香《从《<琴和箫>》到<芦花荡>——探究孙犁抗日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关键词:孙犁 芦花荡 语文教学 审美价值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里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作为学习的一种载体、工具,不仅承载着语文知识内容和结构,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系统文化知识的教授上,不能只追求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纯粹的解題应试能力,更应该“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孙犁先生的《芦花荡》蕴含着极大的审美价值,这些审美意蕴对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鉴赏《芦花荡》中老交通员传奇式的人物形象,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芦花荡》中的老头子年近六十岁了,如此的年龄,放到今天,他早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他却做着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的事:“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可见,老头子情趣丰富、高雅,富有爱国热情,所以他把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当做他人生中的最高追求与境界。毫无疑问,这样一位老英雄形象,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
故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深层次鉴赏《芦花荡》老交通员传奇般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我们教学的一个侧重点,激励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革命目标和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操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二、鉴赏《芦花荡》中轻喜剧般的故事情节,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积极、乐观、豪迈、自信的革命情怀。
孙犁的《芦花荡》之所以被文学界誉为“诗化小说”,与作者成功地赋予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浓浓的轻喜剧意蕴密不可分。请看作者为老头子设计的故事情节是多么的富于趣味性与娱乐性:老头子不带一支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可在一次护送两个女孩的过程中让小的女孩挂彩了。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第二天,……老头子……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看到这,我们可能会这样想:这真是一个没有志气的人,因为昨天老头子都还在郁闷后悔得要死,今天怎么就没事人一样?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就矮化了这篇诗体小说的形象和意义了。对老头子的这种看似悠闲、无意的细节描写,是符合他的性格特征和英雄形象的。老头子的这些英雄性格在杀鬼子的部分得到了集中体现: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孙犁通过上述文字,带领读者到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天地里遨游。阅读这几段文字后,读者一定会明白:这是艺术想象,是轻喜剧所特有的构思方式,因而一定会从“假”中得到“真”趣,从“真”趣中领略到作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从作品的审美价值中受到健康、浪漫、温馨、高雅、幽默等美好情趣的熏陶。
故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芦花荡》中浪漫幽默、情趣盎然的故事情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头子这么英勇、乐观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于他的爱国热情。我们也应该学学老头子的这种革命乐观精神。这样,在欣赏、佩服于老头子英勇杀敌的故事情节中,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积极、乐观、豪迈、自信的革命情怀。
三、鉴赏《芦花荡》中诗情画意般的景物描写,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对自然美的倾心、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孙犁从小生长在风光旖旎、如诗如画的白洋淀,对白洋淀有着无比的热爱与无限的深情。为了表达对美丽富饶、如诗如画的风景胜地白洋淀的无比热爱与无限眷念,孙犁在《芦花荡》中多处运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无限深情地描绘了白洋淀芦花荡的美丽风光,赋予了《芦花荡》浓浓的抒情意味。
请看小说开篇一段的精妙描写:
夜晚,……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如此美丽、清新、宁静、雅致、动人的审美艺术空间,怎不让人心旌荡漾,怎不诱人驻足流连?怎不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白洋淀家乡的美丽情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倾心于热爱?而这么美好的家园即将在日军的炮火中灰飞烟灭,怎能不让人痛惜?
再请欣赏小说中的另一处景物描写: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
在这一处环境描写中,作者简单勾勒了天空的“红日”、水淀里“白绸子”一般的水鸟、暗含着“绿”颜色的“大荷叶”和暗含着“红”颜色的“荷花”等景物,给读者营造了一个雅致、动人、宁静、祥和的艺术审美空间。
至此,教学时,我们在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芦花荡》诗情画意般的景物描写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尽情描摹祖国的美丽河山,尽情地描绘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芦花荡》中所蕴含的浓浓的诗意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倾心与热爱之情。
这些都是《芦花荡》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价值,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加挖掘和赏析,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情感与价值”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①李丽萍《解读孙犁短篇小说<芦花荡>的轻喜剧色彩》,《刚坚少年报@语文教研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10月22日。
②阎晶《<芦花荡>》:已发关于乡土的诗意书写》,《福建论坛》,2006年6月25日。
③阮承香《从《<琴和箫>》到<芦花荡>——探究孙犁抗日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