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减负增效”是当前教育任务的新趋势,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化繁为精、解乏生趣,始终以让学生享受“优质的高水平现代化教育”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快乐成功。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始终为此努力着。
关键词:优教优学;减负增效;化繁为精;解乏生趣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23-2“减负增效”是当前教育任务的新趋势,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而“减负容易增效难”,这是许多教师的切身体会。那么在新思路下,如何始终以让学生享受优质的高水平现代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快乐成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效果?下面,就从语文学科角度,谈谈我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化繁为精
(一)精在课堂
在“优教优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践行和推进过程中,始终以“备课教研”为先导,提出细化备课目标要求,加强合作反思,并能把自己的教学预设很好地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只有把教材、学生、教法放在心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备课。
1.增强合作意识,减少随意性
以往的备课,都是教师单兵作战,教师本位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多地表现出随意性。现在,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备课优势,转变备课的习惯与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充分体现教学上的民主、教研上的协作、教课上的人本,尽可能降低由于重复劳动和闭门造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引领和老师课前思考课后反思下,我越发明确学生需要的是什么,课堂应该呈现的什么,尤其注重学法指导,变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为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如让低年级学生掌握认字规律,自主识字;让中年级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概述;让高年级学生体会“点面结合”“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的妙用,让习作锦上添花。每一堂课后都会实现资源共享,让智慧传接。
2.增强目标意识,减少盲目性
备课的目标绝不仅仅在于你是否把三维目标都写在备课笔记中,更重要的是要有这种教学意识,把这些目标切实贯彻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情、基于文体,研究每个年段、每个单元乃至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这就是备课的“攻坚战”。
(1)瞄准生本发展中心点。多年教学经验显示:差异教学是注重以生本发展为目标的减负增效的主方向。立足学生差异,尊重生本原则,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语言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分层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优化目标。
(2)锁定年段目标的基准线。从《新课标》的解读分析入手,细化“教学目标”的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将他们落实于每堂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力争做到“倡简、务本”。
《说勤奋》是四上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理性的文章。课标中指出,中年级阅读要结合课文学习,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学会边读边想象,入境体悟。说理性的课文基于文体的特点,需要品析、朗读感悟的地方并不是很多,用“讲故事、比较故事”的方法,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关注说理文的文体特点、语言表达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我就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说故事,感受说理文叙事严谨、语言简明的特点。2.指导学生比较故事,感知说理文精选事例,说清道理的特点。3.指导学生说话,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感悟。
课堂教学都是基于文本,更基于学情,聚焦在年段目标上,使学生得到应有的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精在作业
1.增加作业的选择性,减少作业的机械性。要减负,就必须让孩子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就要求教师要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要适量,难易度要适当。在实际教学中,就将学生从繁重的机械化作业中解放出来,减少抄写量,合并同类型题目,用奖励的方式实行减免制度,鼓励学生及时认真地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学情,挑选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习题,“精讲精练”,使学生脱离了题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思想空间,并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2.增加作业的阶段性,减少作业的统一性。根據年级的不同,提倡符合年段特点的自主性作业:
低年级的孩子,正在阅读兴趣的培养阶段,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鼓励孩子们阅读各种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作适当的引导,设计简单的阅读记录卡,让孩子们记录每天阅读的书目,并在一周结束时,对自己一周的阅读做一些简单的回顾。每周老师进行检查,以鼓励为主,并对一些认真阅读的孩子进行表扬,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老师也适当对学生看的书籍作出一些引导,让孩子们看些有意义的书籍。
中年级自主性作业可以是读写阶梯,这是一项集阅读、积累、感悟、习作于一身的梯度拓展提升训练。它由阅读分享和习作沙龙两个板块构成。由于小学中年段是由读到写的提升阶段。所以这份读写阶梯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思考,在思考中动手摘记,在摘记中沉淀积累,在积累中运用习作。
高年级的生活随笔,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习作必须来自真实的生活。随笔的内容不限,题材不限,但要坚守一个标准——“原汁原味”,习作中不得掺入虚假的成分,要完全地保留着“真实”的纯度。为了给文章“保鲜”,随笔的内容必须是这七天中的所见、所思、所感,哪天有心得、有空暇,就哪天写完。提交的时间是有弹性的,学生可以自我掌控,只要不过期就好。每周两次语文早读,组织随笔交流会。
二、解乏生趣
学生在校课堂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我认为负担的沉重其次体现在内容的枯燥、乏味,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兴趣,以致敷衍了事,效率低下,因而我们提倡灵活多样,以趣为先。激发学习兴趣,让学习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幸福。 (一)趣在手段
有人说:“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的、交互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参与者在智力活动、情感活动、人际交流活动中实现着自己的多种需要,并使自己的潜能不断得以发展。”
学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深入情景、感悟情景进行语文教学,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素质教育催生“课堂教学的整合”,特别是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几乎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还要尽量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作为经过学者专家精选的教材,应该说,无论哪种文体,都是有某种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只是侧重的是情趣还是理趣,是意趣还是风趣的不同而已。比如,诗词、散文多情趣,政论、杂文多理趣,小说、戏剧多意趣,讽刺、小品多风趣等等。
(二)趣在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课本虽是需要,但教人的人不可死靠课本,他必定要运用补充材料及临时材料,以适应特殊及当前生活之需要。”语文教学,仅仅捧着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任何生活的环境,都是语文学习的环境;任何生活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内容。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的内涵有多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就有多丰富——这可以视之为“大语文”的理念。打破常规课堂,开展特色活动,为学习注入新鲜活力,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我,感受学习的乐趣。
这个暑假,我们五年级的孩子们一改往日在家看电视、玩电脑的“宅生活”,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天赐庄历史片区,在这个极富人文气息的地方,探寻天赐庄历史文脉,追溯沧小百年优秀校园文化。孩子们先后来到了东吴大学、景海女子师范旧址,参观了圣约翰教堂,跨过历史久远的寿星、望星桥,听着父辈介绍由博习医院发展而成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壮大……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历史的变迁和发展,用相机定格历史的风貌,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写成了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作文,参加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老师们经过认真地阅读、精心地挑选,最终选出了部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作品集将会成为孩子们对历史的追溯和探索后留下的难忘记忆。
新鲜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乐在其中,实现了学习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减负 增效”并非形而上學,难登蜀道,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相信,“优教优学、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之路,最终得益者将会是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会更加辛劳,但为了实现这“培桃育李,桃李满天下”的共同夙愿,育人为乐,辛劳又何妨!
关键词:优教优学;减负增效;化繁为精;解乏生趣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23-2“减负增效”是当前教育任务的新趋势,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而“减负容易增效难”,这是许多教师的切身体会。那么在新思路下,如何始终以让学生享受优质的高水平现代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快乐成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效果?下面,就从语文学科角度,谈谈我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化繁为精
(一)精在课堂
在“优教优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践行和推进过程中,始终以“备课教研”为先导,提出细化备课目标要求,加强合作反思,并能把自己的教学预设很好地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只有把教材、学生、教法放在心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备课。
1.增强合作意识,减少随意性
以往的备课,都是教师单兵作战,教师本位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多地表现出随意性。现在,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备课优势,转变备课的习惯与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充分体现教学上的民主、教研上的协作、教课上的人本,尽可能降低由于重复劳动和闭门造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引领和老师课前思考课后反思下,我越发明确学生需要的是什么,课堂应该呈现的什么,尤其注重学法指导,变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为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如让低年级学生掌握认字规律,自主识字;让中年级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概述;让高年级学生体会“点面结合”“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的妙用,让习作锦上添花。每一堂课后都会实现资源共享,让智慧传接。
2.增强目标意识,减少盲目性
备课的目标绝不仅仅在于你是否把三维目标都写在备课笔记中,更重要的是要有这种教学意识,把这些目标切实贯彻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情、基于文体,研究每个年段、每个单元乃至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这就是备课的“攻坚战”。
(1)瞄准生本发展中心点。多年教学经验显示:差异教学是注重以生本发展为目标的减负增效的主方向。立足学生差异,尊重生本原则,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语言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分层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优化目标。
(2)锁定年段目标的基准线。从《新课标》的解读分析入手,细化“教学目标”的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将他们落实于每堂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力争做到“倡简、务本”。
《说勤奋》是四上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理性的文章。课标中指出,中年级阅读要结合课文学习,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学会边读边想象,入境体悟。说理性的课文基于文体的特点,需要品析、朗读感悟的地方并不是很多,用“讲故事、比较故事”的方法,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关注说理文的文体特点、语言表达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我就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说故事,感受说理文叙事严谨、语言简明的特点。2.指导学生比较故事,感知说理文精选事例,说清道理的特点。3.指导学生说话,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感悟。
课堂教学都是基于文本,更基于学情,聚焦在年段目标上,使学生得到应有的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精在作业
1.增加作业的选择性,减少作业的机械性。要减负,就必须让孩子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就要求教师要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要适量,难易度要适当。在实际教学中,就将学生从繁重的机械化作业中解放出来,减少抄写量,合并同类型题目,用奖励的方式实行减免制度,鼓励学生及时认真地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学情,挑选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习题,“精讲精练”,使学生脱离了题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思想空间,并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2.增加作业的阶段性,减少作业的统一性。根據年级的不同,提倡符合年段特点的自主性作业:
低年级的孩子,正在阅读兴趣的培养阶段,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鼓励孩子们阅读各种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作适当的引导,设计简单的阅读记录卡,让孩子们记录每天阅读的书目,并在一周结束时,对自己一周的阅读做一些简单的回顾。每周老师进行检查,以鼓励为主,并对一些认真阅读的孩子进行表扬,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老师也适当对学生看的书籍作出一些引导,让孩子们看些有意义的书籍。
中年级自主性作业可以是读写阶梯,这是一项集阅读、积累、感悟、习作于一身的梯度拓展提升训练。它由阅读分享和习作沙龙两个板块构成。由于小学中年段是由读到写的提升阶段。所以这份读写阶梯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思考,在思考中动手摘记,在摘记中沉淀积累,在积累中运用习作。
高年级的生活随笔,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习作必须来自真实的生活。随笔的内容不限,题材不限,但要坚守一个标准——“原汁原味”,习作中不得掺入虚假的成分,要完全地保留着“真实”的纯度。为了给文章“保鲜”,随笔的内容必须是这七天中的所见、所思、所感,哪天有心得、有空暇,就哪天写完。提交的时间是有弹性的,学生可以自我掌控,只要不过期就好。每周两次语文早读,组织随笔交流会。
二、解乏生趣
学生在校课堂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我认为负担的沉重其次体现在内容的枯燥、乏味,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兴趣,以致敷衍了事,效率低下,因而我们提倡灵活多样,以趣为先。激发学习兴趣,让学习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幸福。 (一)趣在手段
有人说:“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的、交互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参与者在智力活动、情感活动、人际交流活动中实现着自己的多种需要,并使自己的潜能不断得以发展。”
学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深入情景、感悟情景进行语文教学,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素质教育催生“课堂教学的整合”,特别是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几乎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还要尽量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作为经过学者专家精选的教材,应该说,无论哪种文体,都是有某种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只是侧重的是情趣还是理趣,是意趣还是风趣的不同而已。比如,诗词、散文多情趣,政论、杂文多理趣,小说、戏剧多意趣,讽刺、小品多风趣等等。
(二)趣在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课本虽是需要,但教人的人不可死靠课本,他必定要运用补充材料及临时材料,以适应特殊及当前生活之需要。”语文教学,仅仅捧着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任何生活的环境,都是语文学习的环境;任何生活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内容。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的内涵有多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就有多丰富——这可以视之为“大语文”的理念。打破常规课堂,开展特色活动,为学习注入新鲜活力,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我,感受学习的乐趣。
这个暑假,我们五年级的孩子们一改往日在家看电视、玩电脑的“宅生活”,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天赐庄历史片区,在这个极富人文气息的地方,探寻天赐庄历史文脉,追溯沧小百年优秀校园文化。孩子们先后来到了东吴大学、景海女子师范旧址,参观了圣约翰教堂,跨过历史久远的寿星、望星桥,听着父辈介绍由博习医院发展而成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壮大……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历史的变迁和发展,用相机定格历史的风貌,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写成了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作文,参加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老师们经过认真地阅读、精心地挑选,最终选出了部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作品集将会成为孩子们对历史的追溯和探索后留下的难忘记忆。
新鲜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乐在其中,实现了学习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减负 增效”并非形而上學,难登蜀道,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相信,“优教优学、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之路,最终得益者将会是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会更加辛劳,但为了实现这“培桃育李,桃李满天下”的共同夙愿,育人为乐,辛劳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