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时间文化、悠长文化、浸润文化,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理念、精神、品位,渗透于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本文作者选取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点——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文化建设,从环境建设、制度管理、精神文化三方面论述了自己学校在小学特色宿舍文化建设探索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
关键词:校园 宿舍 文化 特色
笔者所在学校是重庆市南岸区一所边远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比例高达50%以上,导致大批学生成为留守儿童。近年来,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作了大量工作,2010年,我校有幸成为南岸区第一所小学寄宿制学校。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年多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精神,大力探索“温馨宿舍、文化宿舍”建设,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群策群力,博采众长,自成格调
我校从2009年开始,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开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在小学搞寄宿制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或亲友管理,甚至无人管理,他们的基本生活勉强能得到照顾,但内心的孤独无法排遣,孤僻、任性等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学习上无父母指导管理导致的厌学情绪更令人担忧……于是,我校在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了搞有特色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的决心,力争将我校办成农村小学寄宿制的窗口学校。
如何为我校的寄宿制建设定调是我校领导、教师共同担忧的问题。我校成立了“寄宿制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确定了“走出去,请进来”以“博采众长,自成格调”的策略。2009年,我校领导小组成员先后参观了多所寄宿制学校,虚心向这些学校请教,然后确定了我校寄宿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国家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和《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紧密结合我地区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寄宿制学校的各项工作,确保寄宿制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狠抓“三注重”,彰显学校宿舍文化特色
1、注重环境育人的感染功效。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师生提供优美怡人的工作学习场所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建设上,我们一方面讲究布局的合理,每间宿舍按六人间、八人间布置,整齐的钢架结构上下床,色调淡雅的衣橱、鞋柜,设施齐备的卫生间、盥洗室,充满童趣的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等,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营造出“宿舍是我家”的温馨感。大门古朴典雅,走进大门,墙壁上贴着“温馨迎小,健康快乐”的寄宿制建设理念,左边是迎龙小学寄宿部的简介,使人进入寄宿部便能感受到学校开办寄宿部的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走上台阶,来到走廊,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那一株株水生植物;宿舍楼的走廊墙壁上有“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专栏,张贴着寄宿部孩子的全家福照片、每个寝室孩子们的照片以及部分学生家长、老师的照片,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和关爱;走廊上还开辟有多个“温馨提示”小栏目,设置了书吧、休闲角等。一句句深情的话语唤起了孩子们的感恩心与责任感,一本本书籍感召着孩子们与先哲圣贤为友,一块块含笑的宣传牌陶铸着孩子们向善的心灵,学生们“走进宿舍楼,走进幸福园”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2、注重制度文化的规范功效。
近年来我校坚持“生态迎小,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建设。在宿舍文化建设上,我们建立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机制,引导学生把宿舍作为学习、生活、社交的场所,营造最佳宿舍文化氛围,从而形成了具有先导性、多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寄宿生管理工作新模式,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注重精神文化的浸润功效。
我校在宿舍文化建设上,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出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校在三至六年级设立了“寄宿制班级”,配备了一批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寄宿学生特点,渗透行为规范、思想品德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同时,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影视教育、篝火晚会、生日晚会、野炊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文学欣赏活动、演讲比赛、青春期知识讲座等。去年12月1日,我校被授予“重庆市留守儿童一号岗”,社会各届广泛关注我校留守儿童,每周一个社会单位到校与寄宿部的师生们开展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孩子们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内趋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有人曾这样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生命的尽头是精神,教育的尽头是文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把宿舍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宿舍文化档次,为学生营造更加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校园 宿舍 文化 特色
笔者所在学校是重庆市南岸区一所边远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比例高达50%以上,导致大批学生成为留守儿童。近年来,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作了大量工作,2010年,我校有幸成为南岸区第一所小学寄宿制学校。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年多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精神,大力探索“温馨宿舍、文化宿舍”建设,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群策群力,博采众长,自成格调
我校从2009年开始,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开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在小学搞寄宿制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或亲友管理,甚至无人管理,他们的基本生活勉强能得到照顾,但内心的孤独无法排遣,孤僻、任性等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学习上无父母指导管理导致的厌学情绪更令人担忧……于是,我校在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了搞有特色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的决心,力争将我校办成农村小学寄宿制的窗口学校。
如何为我校的寄宿制建设定调是我校领导、教师共同担忧的问题。我校成立了“寄宿制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确定了“走出去,请进来”以“博采众长,自成格调”的策略。2009年,我校领导小组成员先后参观了多所寄宿制学校,虚心向这些学校请教,然后确定了我校寄宿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国家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和《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紧密结合我地区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寄宿制学校的各项工作,确保寄宿制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狠抓“三注重”,彰显学校宿舍文化特色
1、注重环境育人的感染功效。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师生提供优美怡人的工作学习场所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建设上,我们一方面讲究布局的合理,每间宿舍按六人间、八人间布置,整齐的钢架结构上下床,色调淡雅的衣橱、鞋柜,设施齐备的卫生间、盥洗室,充满童趣的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等,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营造出“宿舍是我家”的温馨感。大门古朴典雅,走进大门,墙壁上贴着“温馨迎小,健康快乐”的寄宿制建设理念,左边是迎龙小学寄宿部的简介,使人进入寄宿部便能感受到学校开办寄宿部的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走上台阶,来到走廊,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那一株株水生植物;宿舍楼的走廊墙壁上有“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专栏,张贴着寄宿部孩子的全家福照片、每个寝室孩子们的照片以及部分学生家长、老师的照片,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和关爱;走廊上还开辟有多个“温馨提示”小栏目,设置了书吧、休闲角等。一句句深情的话语唤起了孩子们的感恩心与责任感,一本本书籍感召着孩子们与先哲圣贤为友,一块块含笑的宣传牌陶铸着孩子们向善的心灵,学生们“走进宿舍楼,走进幸福园”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2、注重制度文化的规范功效。
近年来我校坚持“生态迎小,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建设。在宿舍文化建设上,我们建立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机制,引导学生把宿舍作为学习、生活、社交的场所,营造最佳宿舍文化氛围,从而形成了具有先导性、多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寄宿生管理工作新模式,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注重精神文化的浸润功效。
我校在宿舍文化建设上,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出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校在三至六年级设立了“寄宿制班级”,配备了一批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寄宿学生特点,渗透行为规范、思想品德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同时,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影视教育、篝火晚会、生日晚会、野炊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文学欣赏活动、演讲比赛、青春期知识讲座等。去年12月1日,我校被授予“重庆市留守儿童一号岗”,社会各届广泛关注我校留守儿童,每周一个社会单位到校与寄宿部的师生们开展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孩子们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内趋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有人曾这样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生命的尽头是精神,教育的尽头是文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把宿舍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宿舍文化档次,为学生营造更加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