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而现实中“三教”的脱节又使养成教育面临困难。因此,我们着重探索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幼儿习惯上出现的问题。
一、生活交往,以言促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们常说“三岁看到老”,这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发展而言的。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那么在今天我们再看这个说法,也真的会从中感觉到幼儿的教育有多重要。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学校的教育,尤其是看重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让我们都知道,生硬的道德灌输不会被幼儿接受,所以,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大量进行着德育教育,但是仍然有大部分幼儿怯懦、不敢见人、独立自私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对于幼儿的行为养成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入手,从其日常细节入手。而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要放在幼儿每日在园的过程中,即:教师要脱离只有在课堂对幼儿才能进行教育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督促幼儿对人有礼貌,要果敢、大方,自信、自律,在小伙伴间要爱护对方,学会在集体中的生活,同时见到师长要有礼貌。而多数在幼儿表现的过于局促、胆小之时,不管是否是这个幼儿的任教教师,都有责任对幼儿展示笑容,用礼貌的语言向幼儿打招呼,要让幼儿打破对外界的恐惧感,进而产生愿意与人交往的情绪和意愿。
二、课堂教学,言传身教,促进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正人先正己。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教师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我班幼儿是中班的幼儿,美德意识比较差,因此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更好的传承中华美德,有效地进行幼儿道德教育,我把价值取向的重心放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和做事的态度、习惯等非智力要素上,让幼儿生动活泼地度过一个愉快并能终身受益的童年。因为课堂教学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单靠一节两节的思品课,很难达到效果,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所有开展的课堂教学中都進行德育渗透。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学中有“言传身教”这一要求,那么当我们站在幼儿面前的时候,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教师就是幼儿学习的对象。如果老師在课堂中用一个善意的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幼儿,认真倾听着孩子的表达,那么孩子们在这种被尊重的过程中也就会学到了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去与别人交流。这就远比我们说十次“要学会倾听,要尊重别人”来的更实在。
三、细节把握,点滴渗透,促进幼儿文明习惯发展
作为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指导者的教师,始终要明确的就是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来看,虽然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对幼儿的教育包含着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知识,但相互间却不是脱离、脱节的,对于幼儿的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联系性和兼容性,所以每一个主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统筹设计,创造性的挖掘教材。
四、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生活习惯是会伴随人的一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他人品质优劣的标准。家长和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
五、从生活小事入手,提高学生的素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小事体现出来的,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也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例如,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不乱抛废弃物等环保习惯,幼儿上下楼梯的礼让习惯,经常说“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语言习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的习惯,科学用眼的习惯,多观察,勤动脑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样,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六、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过幼儿一日活动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渠道。从幼儿的年龄、身心特点出发,通过一些实际的体验来进行幼儿行为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在“道德活动月”中开展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做环境保护小卫士”、“做文明礼貌的好儿童”等主题活动,有效的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精神,陶冶了幼儿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我利用节日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如有“三·八”妇女节感谢妈妈的教育;“六一”儿童节感谢集体、爱小伙伴的教育;“七一”感谢党、热爱党的教育;“九月十日”教师节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育;“十一”国庆节热爱祖国、感谢祖国的教育;这样,调动了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尤其是对幼儿来说,他们刚从家庭个体生活转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最有利于扭转和改变孩子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新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甘肃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注:本文系国家教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GWEDU005)。
一、生活交往,以言促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们常说“三岁看到老”,这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发展而言的。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那么在今天我们再看这个说法,也真的会从中感觉到幼儿的教育有多重要。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学校的教育,尤其是看重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让我们都知道,生硬的道德灌输不会被幼儿接受,所以,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大量进行着德育教育,但是仍然有大部分幼儿怯懦、不敢见人、独立自私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对于幼儿的行为养成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入手,从其日常细节入手。而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要放在幼儿每日在园的过程中,即:教师要脱离只有在课堂对幼儿才能进行教育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督促幼儿对人有礼貌,要果敢、大方,自信、自律,在小伙伴间要爱护对方,学会在集体中的生活,同时见到师长要有礼貌。而多数在幼儿表现的过于局促、胆小之时,不管是否是这个幼儿的任教教师,都有责任对幼儿展示笑容,用礼貌的语言向幼儿打招呼,要让幼儿打破对外界的恐惧感,进而产生愿意与人交往的情绪和意愿。
二、课堂教学,言传身教,促进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正人先正己。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教师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我班幼儿是中班的幼儿,美德意识比较差,因此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更好的传承中华美德,有效地进行幼儿道德教育,我把价值取向的重心放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和做事的态度、习惯等非智力要素上,让幼儿生动活泼地度过一个愉快并能终身受益的童年。因为课堂教学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单靠一节两节的思品课,很难达到效果,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所有开展的课堂教学中都進行德育渗透。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学中有“言传身教”这一要求,那么当我们站在幼儿面前的时候,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教师就是幼儿学习的对象。如果老師在课堂中用一个善意的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幼儿,认真倾听着孩子的表达,那么孩子们在这种被尊重的过程中也就会学到了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去与别人交流。这就远比我们说十次“要学会倾听,要尊重别人”来的更实在。
三、细节把握,点滴渗透,促进幼儿文明习惯发展
作为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指导者的教师,始终要明确的就是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来看,虽然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对幼儿的教育包含着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知识,但相互间却不是脱离、脱节的,对于幼儿的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联系性和兼容性,所以每一个主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统筹设计,创造性的挖掘教材。
四、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生活习惯是会伴随人的一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他人品质优劣的标准。家长和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
五、从生活小事入手,提高学生的素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小事体现出来的,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也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例如,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不乱抛废弃物等环保习惯,幼儿上下楼梯的礼让习惯,经常说“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语言习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的习惯,科学用眼的习惯,多观察,勤动脑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样,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六、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过幼儿一日活动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渠道。从幼儿的年龄、身心特点出发,通过一些实际的体验来进行幼儿行为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在“道德活动月”中开展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做环境保护小卫士”、“做文明礼貌的好儿童”等主题活动,有效的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精神,陶冶了幼儿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我利用节日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如有“三·八”妇女节感谢妈妈的教育;“六一”儿童节感谢集体、爱小伙伴的教育;“七一”感谢党、热爱党的教育;“九月十日”教师节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育;“十一”国庆节热爱祖国、感谢祖国的教育;这样,调动了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尤其是对幼儿来说,他们刚从家庭个体生活转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最有利于扭转和改变孩子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新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甘肃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注:本文系国家教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GWEDU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