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单通道睫状突眼内光凝治疗无晶状体青光眼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20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直视下行巩膜单一通道睫状突眼内激光光凝治疗无晶状体眼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8例(28眼)无晶状体眼性青光眼作11点位扁平部巩膜穿刺口,3点位透明角膜缘做眼内灌注,术中将810 nm、0.5W二极管激光导管经平坦部切口插入,结合巩膜外顶压,根据术前眼压情况选择显微镜直视下进行90°~ 200°范围光凝.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内组织反应等,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结果 术后眼压逐渐下降,与术前眼压( 42.34±7.55)术后最后1次随访眼压( 18.34±1.92)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1,P=0.011 <0.05).结论 经巩膜单通道行眼内光凝睫状突治疗无晶状体眼青光眼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了并发症。

其他文献
1-磷酸鞘氨醇(S1P)是鞘磷脂代谢的产物,能够激活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调节并且参加多种信号分子的转换。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ANC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阶段性血管壁坏死性炎症和免疫性球蛋白沉积的缺乏,临床多表现为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性病变,其发病急、进展迅速,可累及多个器官。S1P参与AAV的多种生理过程,并且与AAV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目的 探讨中等直径基底节区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及与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的局限于基底节区的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梗死灶最大直径分为中等大小梗死组(梗死灶直径1.5~3.0 cm)和腔隙梗死组(梗死灶直径<1.5cm),每组75例.通过发病7d内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