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拉哈达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中南段东坡,为北东向黄岗梁-孟恩陶勒盖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该区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寻找铜多金属找矿靶区,大致查明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提供一批有望取得找矿突破的Cu、Pb、Zn、Ag、Au等多金属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关键词】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分异特征;阿拉哈达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工作区处于古亚洲洋陆缘活动带和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叠加复合部位,主要经历了前中生代褶皱基底形成和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化两个不同的地质演化过程。区域上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区域地层以二叠系海相浅变质岩和侏罗系陆相火山-沉积岩为主,二叠系出露在基底隆起区,侏罗系分布在基底坳陷区,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区域岩浆岩以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岩为主,与内生矿产的形成关系密切。区域构造比较复杂,其中发育燕山期岩浆杂岩体的隆起断块和与其共生的断裂、火山构造等是重要的控矿构造。由上可见,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比较优越。
2.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含量特征
研究区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含量与大兴安岭中南部1∶20万哈德营子幅地球化学测量(第二物探队1991)各元素的平均值相比,按富集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区内岩石中呈富集状态的微量元素依次为Ag、Cd、Bi、Pb、W、Cu、Sn、Sb,其中Ag、Cd元素的浓集系数高达2.57和2.5;明显贫化的元素为Au,As、Mo;基本无变化的元素为Zn、Co、Hg、Ni。
二叠系(P)相对富集Cu、Zn、Sn、Ag、As、Sb、Cd、Bi、Au、Co、Ni,而贫化Pb、Mo,反映了二叠系岩石为一套富铁质中基性火山岩,同时也说明了二叠系是本区铜多金属矿化的重要矿源层。
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岩石微量元素富集、贫化规律与相应的岩性特征有关。具体来讲,满克头鄂博组(J3m)相对富集Cu、Pb、Sn,而贫化Co、Mo、Bi、Hg、Cd,其它元素含量基本与全区岩石背景接近,反映了该套火山岩地层具贫基性元素而富酸性元素的特点,说明该地层单元具有酸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玛尼吐组(J3mn)相对富集Mo,而贫化Ni、Sn、Ag、Zn、Sb、Bi、Hg、Au,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与全区岩石背景接近;白音高老组(J3b)相对富集Mo、Pb、Sn、Bi、Au,而贫化Cu、Ag、Zn、Co、Sb、W、Hg、Cd,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与全区岩石背景接近,具有富集亲酸性元素、贫化亲基性元素的特征,该地层单元Mo含量最高,有形成次火山岩型钼矿的物质条件。
中生代酸性侵入岩(J3γ)相对富集Cu、Pb、Ni、Mo、Sn、Ag、Zn、As、Bi、Hg,而贫化Co、Sb,其它元素含量基本与全区岩石背景接近。
据本次酸性侵入岩岩石化学全分析数据,研究区酸性侵入岩CaO含量为0.18-1.78%,明显低于普通花岗岩,略低于低钙花岗岩(CaO平均含量为2.21%,维氏1962)。故认为本区酸性侵入岩属于接近低钙花岗岩的过渡岩石类型。与低钙花岗岩相比,工作区酸性侵入岩富集Pb、Zn、Ag、Bi、As、Co、Sb、Ni、Sn,而贫化Hg、Au、Cu、Mo。其中Bi的浓集系数高达38,As、Co、Ag、Pb、Zn的浓集系数大于2。
从工作区中生代酸性侵入岩岩石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与全区岩石微量元素背景、低钙花岗岩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对比结果来看,工作区酸性侵入岩具有富集Cu、Pb、Zn、Ag、Mo、Sn等的聚矿能力,是本区重要控矿因素。
3.岩石微量元素分异特征
(1) 强分异型:变异系数大于0.8,分布极不均匀。
(2)分异型:变异系数在0.4-0.8之间,分布明显不均匀。
(3)均匀型:变异系数小于0.4,分布相对均匀。
从岩石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可以看出,二叠系和中生代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微量元素分异特征相近,其中Sn、Mo、Ag、Co、As、Bi、Sb、Cd等元素为分异型和强分异型,其它元素为均匀型。侏罗系各組中Mo、As、Ag、Co、Bi、Au、Sb等元素为分异型和强分异型,其它元素为均匀型。
4.结论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哈达地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含量可见,本区微量元素在各个不同地质单元中分布不均匀,二叠系中Cu、Pb、Zn、Ag、Au等成矿元素含量比较高,具有初始预富集特征,为重要的矿源层,为内生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地球化学成矿背景。
(2)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岩石微量元素富集、贫化规律与相应的岩性特征有关,但基本具有富集亲酸性元素、贫化亲基性元素的特征。中生代酸性侵入岩具有富集Cu、Pb、Zn、Ag、Mo、Sn等的聚矿能力,是本区重要控矿因素。
(3)由岩石背景含量和分异特征可知:二叠系和中生代酸性侵入岩中大多数微量元素具高背景含量和明显的分异特征,而中生代火山岩中微量元素背景含量低,分异元素比较少,说明二叠系和中生代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关系更为密切。二叠系和中生代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关系更为密切。
参考文献:
[1]程裕淇等,中国区域地质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年.69-80.
[2]盛继福、傅先政等,大兴安岭中段成矿环境与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年.79-88.
[3]张德全、赵一鸣,大兴安岭及邻区铜多金属矿床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年.87-100.
[4]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2003年.130-147.
[5]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年.50-63.
作者简介:
崔美娟:1989年,女,河北省秦皇岛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
基金项目:
内蒙古地矿厅矿产调查基金,项目编号:04-2-KD12
【关键词】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分异特征;阿拉哈达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工作区处于古亚洲洋陆缘活动带和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叠加复合部位,主要经历了前中生代褶皱基底形成和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化两个不同的地质演化过程。区域上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区域地层以二叠系海相浅变质岩和侏罗系陆相火山-沉积岩为主,二叠系出露在基底隆起区,侏罗系分布在基底坳陷区,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区域岩浆岩以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岩为主,与内生矿产的形成关系密切。区域构造比较复杂,其中发育燕山期岩浆杂岩体的隆起断块和与其共生的断裂、火山构造等是重要的控矿构造。由上可见,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比较优越。
2.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含量特征
研究区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含量与大兴安岭中南部1∶20万哈德营子幅地球化学测量(第二物探队1991)各元素的平均值相比,按富集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区内岩石中呈富集状态的微量元素依次为Ag、Cd、Bi、Pb、W、Cu、Sn、Sb,其中Ag、Cd元素的浓集系数高达2.57和2.5;明显贫化的元素为Au,As、Mo;基本无变化的元素为Zn、Co、Hg、Ni。
二叠系(P)相对富集Cu、Zn、Sn、Ag、As、Sb、Cd、Bi、Au、Co、Ni,而贫化Pb、Mo,反映了二叠系岩石为一套富铁质中基性火山岩,同时也说明了二叠系是本区铜多金属矿化的重要矿源层。
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岩石微量元素富集、贫化规律与相应的岩性特征有关。具体来讲,满克头鄂博组(J3m)相对富集Cu、Pb、Sn,而贫化Co、Mo、Bi、Hg、Cd,其它元素含量基本与全区岩石背景接近,反映了该套火山岩地层具贫基性元素而富酸性元素的特点,说明该地层单元具有酸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玛尼吐组(J3mn)相对富集Mo,而贫化Ni、Sn、Ag、Zn、Sb、Bi、Hg、Au,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与全区岩石背景接近;白音高老组(J3b)相对富集Mo、Pb、Sn、Bi、Au,而贫化Cu、Ag、Zn、Co、Sb、W、Hg、Cd,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与全区岩石背景接近,具有富集亲酸性元素、贫化亲基性元素的特征,该地层单元Mo含量最高,有形成次火山岩型钼矿的物质条件。
中生代酸性侵入岩(J3γ)相对富集Cu、Pb、Ni、Mo、Sn、Ag、Zn、As、Bi、Hg,而贫化Co、Sb,其它元素含量基本与全区岩石背景接近。
据本次酸性侵入岩岩石化学全分析数据,研究区酸性侵入岩CaO含量为0.18-1.78%,明显低于普通花岗岩,略低于低钙花岗岩(CaO平均含量为2.21%,维氏1962)。故认为本区酸性侵入岩属于接近低钙花岗岩的过渡岩石类型。与低钙花岗岩相比,工作区酸性侵入岩富集Pb、Zn、Ag、Bi、As、Co、Sb、Ni、Sn,而贫化Hg、Au、Cu、Mo。其中Bi的浓集系数高达38,As、Co、Ag、Pb、Zn的浓集系数大于2。
从工作区中生代酸性侵入岩岩石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与全区岩石微量元素背景、低钙花岗岩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对比结果来看,工作区酸性侵入岩具有富集Cu、Pb、Zn、Ag、Mo、Sn等的聚矿能力,是本区重要控矿因素。
3.岩石微量元素分异特征
(1) 强分异型:变异系数大于0.8,分布极不均匀。
(2)分异型:变异系数在0.4-0.8之间,分布明显不均匀。
(3)均匀型:变异系数小于0.4,分布相对均匀。
从岩石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可以看出,二叠系和中生代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微量元素分异特征相近,其中Sn、Mo、Ag、Co、As、Bi、Sb、Cd等元素为分异型和强分异型,其它元素为均匀型。侏罗系各組中Mo、As、Ag、Co、Bi、Au、Sb等元素为分异型和强分异型,其它元素为均匀型。
4.结论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哈达地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含量可见,本区微量元素在各个不同地质单元中分布不均匀,二叠系中Cu、Pb、Zn、Ag、Au等成矿元素含量比较高,具有初始预富集特征,为重要的矿源层,为内生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地球化学成矿背景。
(2)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岩石微量元素富集、贫化规律与相应的岩性特征有关,但基本具有富集亲酸性元素、贫化亲基性元素的特征。中生代酸性侵入岩具有富集Cu、Pb、Zn、Ag、Mo、Sn等的聚矿能力,是本区重要控矿因素。
(3)由岩石背景含量和分异特征可知:二叠系和中生代酸性侵入岩中大多数微量元素具高背景含量和明显的分异特征,而中生代火山岩中微量元素背景含量低,分异元素比较少,说明二叠系和中生代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关系更为密切。二叠系和中生代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关系更为密切。
参考文献:
[1]程裕淇等,中国区域地质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年.69-80.
[2]盛继福、傅先政等,大兴安岭中段成矿环境与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年.79-88.
[3]张德全、赵一鸣,大兴安岭及邻区铜多金属矿床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年.87-100.
[4]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2003年.130-147.
[5]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年.50-63.
作者简介:
崔美娟:1989年,女,河北省秦皇岛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
基金项目:
内蒙古地矿厅矿产调查基金,项目编号:04-2-K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