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微生物与感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高,早期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病原体培养仍是临床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其敏感性低、耗时较长,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具有覆盖病原体广泛、快速、无偏倚、无需特异性扩增的优势,在鉴定罕见、混合感染、免疫抑制患者感染和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到病原体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也有特异性较低、公认判读标准缺乏、测序结果与治疗关系不明确、耐药基因检测困难、价格较高等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宏基因组学测序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本文就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测序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该文分别以Fe2+、O2和半胱氨酸(L-Cys)作为铁源、氧化剂和保护剂,在超声辅助条件下,通过氧化-沉淀法制备了羧基功能化磁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Fe3O4-Cys@CNT).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对Fe3O4-Cys@CNT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O4-Cys NPs均匀地分布在CNT表面,直径约为20 nm.以Fe3O4-Cys@CNT为吸附剂,建立了猪肉样品中痕量盐酸克伦特罗(CLB)及莱克多巴胺(RAC)的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
该文建立了聚变堆燃料循环系统中氢氘组分的微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采用MnCl2溶液改性的氧化铝色谱柱(4~6m×0.53mm)为分离柱,考察了改性液含量、色谱柱长和载气流量对氢氘组分分析的影响,在液氮低温(77 K)条件下实现了H2、HD和D2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19%MnCl2溶液处理的色谱柱分离氢同位素的效果优于15%MnCl2溶液处理的色谱柱;柱越长,H2和HD的分离效果越好,当色谱柱长度大于5 m时,H2和HD组分可以完全分离,分离度大于1.5;HD和D2的最小理论塔板高度分别为0.013 c
膜进样质谱(MIMS)具有简单、快速和高灵敏等优点,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技术利用半透膜将目标化合物从复杂的气相、液相体系中选择性分离后进入质谱进行分析检测.由于其可在不经色谱分离和样品前处理条件下实现复杂实际样品的分析,特别适合于现场应用.该文综述了膜进样质谱的原理和主要组成,重点论述了膜进样-单光子软电离质谱方面的技术进展以及膜进样质谱在环境、生态学、生命科学、生物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对膜进样质谱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组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占1%~15%.MINOCA的病因主要包括心外膜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MINOCA的治疗尚无共识,目前指南推荐在明确病因后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MINOCA存在多种潜在的发病机制,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CAD)的二级预防策略对MINOCA患者是否适用尚不明确.MINOCA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高于无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群,预后并不乐观且危险因素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