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就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都是头朝上的。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大为感佩。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長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红着脸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就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舍后,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此后,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的绘画功力了。
思考 画画时,张大千对齐白石从“不服气”到“感佩”到“更佩服”,表面服的是画技,其实服的是齐白石对艺术真实的坚守。画蝉画虾,齐白石没有给张大千一点“面子”,哪怕既是大腕又是师长,因为他坚守艺术的生命——真实。而一份坚守,既是艺术的要求,又是内心人格的外现。只有不惧威权,不畏外物,才能真正认真观察,从而沉浸其中,获得自己对艺术的真知。
实事求是,既是艺术标准,何尝不是做人的标准!
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就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都是头朝上的。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大为感佩。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長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红着脸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就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舍后,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此后,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的绘画功力了。
思考 画画时,张大千对齐白石从“不服气”到“感佩”到“更佩服”,表面服的是画技,其实服的是齐白石对艺术真实的坚守。画蝉画虾,齐白石没有给张大千一点“面子”,哪怕既是大腕又是师长,因为他坚守艺术的生命——真实。而一份坚守,既是艺术的要求,又是内心人格的外现。只有不惧威权,不畏外物,才能真正认真观察,从而沉浸其中,获得自己对艺术的真知。
实事求是,既是艺术标准,何尝不是做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