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课堂“活”起来了。的确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温度”却没“深度”、多“活动”却少“思维”,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低下。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怎样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如:教学科学的第一节课《科学入门》时,我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了一组有趣实验:如“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成功的教育,就应该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并落实到位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都需切实整合并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探究浮力的成因:①透明塑料瓶截取一段圆柱形的部分,在两端用橡皮膜蒙扎,再用一根细塑料管紧插在筒壁上,使筒内空气与大气相通。②把这个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圆筒平放入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两端橡皮膜的凹凸情况。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③再将圆筒的位置转过90°浸入水中,如图右所示,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④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联系液体压强的知识,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请学生思考:圆柱形前后、左右四个侧面是否也受到了液体的压力?左右两侧、前后两侧是否也会出现压力差?
在实验过程中的讨论、表达、交流、感悟等,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善于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等,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在一块,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课型,能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如:在学习了摩擦力的概念后,指导学生开展辩论赛“摩擦的利和弊”(课前布置)。
又如在学习《种群》时,由一位同学扮演赤麻鸭,并介绍其生活环境、生理特性等情况,由另外几位同学分别充当该赤麻鸭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妈妈、爸爸、兄弟、姐妹),陆续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另由三位同学分别充当蜂群中的工蜂、蜂王、雄蜂,并分别介绍其在蜜蜂家庭中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结合刚才这个可爱的赤麻鸭大家庭,讨论以下问题:①它们是同一物种吗?②它们是否由很多个体组成?个体之间有差异吗?③它们生活在哪里?得出种群概念:种群即一个物种的大家庭,是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学生自编自导,演中学,乐中学。学生们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真正达到了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3 创设情境,突出探究
有效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所以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需教师充分开发各种资源,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将有利于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目标。“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情境是一个多维的、全时空的、多功能的概念。它既包括心智的、情意的,又包括氛围的、交往的、环境的;它既发生在教学伊始,又贯穿教学全过程,充满整个教学时空。总之,课堂45分钟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以及调动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有悬念、学生才会兴奋,情感才能被激发、思路才能打开。
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先播放CAI课件的动画:有一位科学家的妈妈病了,请来医生诊断,必须马上动手术,但当时已是夜晚,屋里灯很暗,手术无法进行。这位科学家就把家里所有蜡烛找来集中到一张桌上点燃,但还是不够亮,达不到手术要求,怎么办呢?这时这位科学家把大衣柜镜子拆了下来,放到蜡烛后,一下子就使他妈妈的周围变得很亮,医生顺利进行手术,这位科学家的妈妈得救了。
或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先让学生玩一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颜色,再播放彩虹形成的录像。通过情境设置,学生围绕问题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发现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有效教学。
4 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对教学的具体过程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下来之后,应该反复的研究教学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要格外突出,有的课重点和难点不是很明显,那就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教学的方向。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变数,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只有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才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既然这样,优化教学过程就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入手,优化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重新考虑学习内容的多少、详略和编排,以尽可能的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而浪费的时间。优化教学方式包括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应该时刻考虑着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尽最大可能把教法和学法统一,当然教师的教法首先要合理科学,要能够无形地蕴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要能够体现它的丰富多采性和长久的生命力,而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劳动过程。优化学生的学法,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激发其好奇心,调动其学习热情,注重动手操作以及生活调查。
5 课后的及时小结与反思,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课上的教学要想高效,也离不开课下的一些工作。例如课堂测试后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对于出错率高的题目要及时汇总,以利于以后的教学。另外,每节课后的教后记,也是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对于每节课的优点,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好,而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也要记录下来,进行反思,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探索之路,这其中我们有喜悦也有迷茫,但更多的是看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如:教学科学的第一节课《科学入门》时,我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了一组有趣实验:如“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成功的教育,就应该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并落实到位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都需切实整合并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探究浮力的成因:①透明塑料瓶截取一段圆柱形的部分,在两端用橡皮膜蒙扎,再用一根细塑料管紧插在筒壁上,使筒内空气与大气相通。②把这个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圆筒平放入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两端橡皮膜的凹凸情况。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③再将圆筒的位置转过90°浸入水中,如图右所示,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④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联系液体压强的知识,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请学生思考:圆柱形前后、左右四个侧面是否也受到了液体的压力?左右两侧、前后两侧是否也会出现压力差?
在实验过程中的讨论、表达、交流、感悟等,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善于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等,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在一块,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课型,能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如:在学习了摩擦力的概念后,指导学生开展辩论赛“摩擦的利和弊”(课前布置)。
又如在学习《种群》时,由一位同学扮演赤麻鸭,并介绍其生活环境、生理特性等情况,由另外几位同学分别充当该赤麻鸭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妈妈、爸爸、兄弟、姐妹),陆续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另由三位同学分别充当蜂群中的工蜂、蜂王、雄蜂,并分别介绍其在蜜蜂家庭中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结合刚才这个可爱的赤麻鸭大家庭,讨论以下问题:①它们是同一物种吗?②它们是否由很多个体组成?个体之间有差异吗?③它们生活在哪里?得出种群概念:种群即一个物种的大家庭,是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学生自编自导,演中学,乐中学。学生们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真正达到了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3 创设情境,突出探究
有效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所以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需教师充分开发各种资源,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将有利于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目标。“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情境是一个多维的、全时空的、多功能的概念。它既包括心智的、情意的,又包括氛围的、交往的、环境的;它既发生在教学伊始,又贯穿教学全过程,充满整个教学时空。总之,课堂45分钟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以及调动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有悬念、学生才会兴奋,情感才能被激发、思路才能打开。
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先播放CAI课件的动画:有一位科学家的妈妈病了,请来医生诊断,必须马上动手术,但当时已是夜晚,屋里灯很暗,手术无法进行。这位科学家就把家里所有蜡烛找来集中到一张桌上点燃,但还是不够亮,达不到手术要求,怎么办呢?这时这位科学家把大衣柜镜子拆了下来,放到蜡烛后,一下子就使他妈妈的周围变得很亮,医生顺利进行手术,这位科学家的妈妈得救了。
或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先让学生玩一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颜色,再播放彩虹形成的录像。通过情境设置,学生围绕问题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发现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有效教学。
4 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对教学的具体过程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下来之后,应该反复的研究教学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要格外突出,有的课重点和难点不是很明显,那就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教学的方向。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变数,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只有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才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既然这样,优化教学过程就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入手,优化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重新考虑学习内容的多少、详略和编排,以尽可能的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而浪费的时间。优化教学方式包括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应该时刻考虑着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尽最大可能把教法和学法统一,当然教师的教法首先要合理科学,要能够无形地蕴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要能够体现它的丰富多采性和长久的生命力,而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劳动过程。优化学生的学法,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激发其好奇心,调动其学习热情,注重动手操作以及生活调查。
5 课后的及时小结与反思,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课上的教学要想高效,也离不开课下的一些工作。例如课堂测试后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对于出错率高的题目要及时汇总,以利于以后的教学。另外,每节课后的教后记,也是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对于每节课的优点,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好,而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也要记录下来,进行反思,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探索之路,这其中我们有喜悦也有迷茫,但更多的是看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