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似看山不喜平”、“凤头、猪肚、豹尾”,这些写文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都强调了文章应曲径通幽、回环往复,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文章如果写得有波澜,行文起伏变化,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让小小文章尺水兴波,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我们在作文时应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法,“蓄势陡转”就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蓄势陡转”,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
“蓄势陡转”法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法,我们在作文中要用好这个技法,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笔锋陡转法
我们在写作时,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 度的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这种方法叫“笔锋陡转法”。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当路瓦栽夫人为偿还女友的项链而穷尽一生艰辛时,女友借给她的项链竟然是假的。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广大的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地思考。
二、蓄势陡转法
所谓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一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逆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
比如获奖作文《唠叨》,它以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唠叨”从厌恶、不满到怀念、感激的转变。文章前半部分为蓄势,写“我”在家时对父亲的唠叨“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离家时为可以摆脱父亲的唠叨而庆幸;父亲到学校探望时,“我”对他的唠叨更是怒目相向。
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蓄势中,“我”对唠叨的厌恶之情已被推上了顶峰。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如开闸放水,极力描写“我”不仅盼父亲,更盼父亲的唠叨,当父亲再也没有往日的唠叨时,“我”还想多听听他的唠叨。因为“我”终于感悟到父亲的唠叨其实是“深情的倾诉”与“爱心的凝聚”。
这样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三、情节陡转法
这种方法就是情节或人物在发展过程中突然的变化和转折。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过寿,她的子孙请来风流才子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老少及亲戚朋友争着来欣赏。
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 “ 这个婆娘不是人 ”, 满座皆惊;写了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 ”, 大家又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 偷得仙桃祝寿辰”,人人拍案叫绝。 唐伯虎的这首诗就运用了“情节陡转”法。
又如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乞丐苏比产生了一个到布莱克威尔岛监狱过冬这一变态的心理,既而采取了“吃白食、砸橱窗、耍流氓、闹大街、偷绸伞”等一系列变态的行为,目的就是让警察把他抓进监狱,然而每次苏比却未能如愿。当苏比听到教堂的“赞美诗”,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时,情节陡转,苏比却被抓进了监狱。
这种戏剧化的结局,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现实。
我们在运用“蓄势陡转”法写作文时要注意如下一些常见的失误。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这样只能使文字冗长拖沓;或是将事情描写得太简单,没有交待清楚来龙去脉,就急于陡转,没有蓄好势,这样的陡转既显得太突然,又让人不理解。
2.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显得极不真实。
如一篇题为《深宵夜雨泪中人》的作文,写自己因停电而心情烦躁,到不知妈妈为何下雨外出留自己一人在家的无比孤独和恐惧,再到得知妈妈为我冒雨买蜡烛之后的幸福。文章是这样来运用“蓄势陡转”的:
“哎呀!”外面怎么下雨了?屋里这么黑,只有我一个人,雷声震响,我感到是那么孤独,没有依靠。这时门吱一声开了,映着闪电我看到妈妈回来了。她那被雨水打湿了的头发紧紧贴在额头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
这里的陡转既显得太突出,也不感人。原因就是作者没有蓄好势,转折太突然。我们修改时可在妈妈外出之后加上环境描写,或自己当时的心理描写来写当时的感受,这样既可增加文章的曲折性,又可为下文的妈妈冒雨出去就是为了给自己买蜡烛作好铺垫。
因此可以改成:
“哎呀!”外面怎么下雨了?屋里这么黑,只有我一个人,雷声震响,我感到是那么孤独,没有依靠。仿佛此时此刻全世界只有我一人。虽说人要在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不要因小小恐惧便像懦夫一样畏首畏尾。但此时此刻我心里只明白自己是孤独的一滴水,要把它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的道理。我的大海却出去了。我能有依靠吗?刹那间一个惊雷又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又陷入恐惧中。
这时门吱一声开了,映着闪电我看到妈妈回来了。她那被雨水打湿了的头发紧紧贴在额头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然面她却伸出双手面带微笑地说:“孩子,你可以做作业了。”天哪!是蜡烛,是蜡烛。原来妈妈冒雨出去就是为了给我买蜡烛。妈妈是如此的爱我,但我却不理解她,常常对她发脾气,我真后悔。
相关训练
读了上文“蓄势陡转”的写作技巧之后,你是否有一种相读恨晚的感觉?要是早读,我的作文也不至于写得那么“臭”了。下面你大显身手的机会可就来了。请你为下面的两则故事用“蓄势陡转”来写一个结尾。
1.有位学生写患绝症的舅舅与舅妈之间的生活故事,在作文中出现舅舅患病前舅妈说过的一段调侃话:“你舅舅就知道贫嘴,一个空话匣子,从没见他写个只言片语,老了连一封可以翻看的情书也没有。”但这篇作文的结尾很平常,请你用突转法的技法为他写一个结尾。
2.一个学生在《人间“大爱”》这篇作文中,叙述了母亲极端地偏爱他哥哥的几件事,以至他被母亲气得离家出走,连母亲病重时他都没回家。但结尾这个同学却写不出来了,请你帮这个同学续写一个结尾。
参考示例:
1.舅舅死后第三天晨报上,我们看见了舅舅的“情书”,登在“征婚启事”栏里,用醒目的黑体字:“吾妻,32岁,我以与她生活过5年的经历作证,她是最好的伙伴,是本人此生遇到的至宝,本想一生一世悉心珍藏,无奈天不遂人意,我将先她而去,谁能替我好好珍惜,我在天堂将感激不尽!”舅妈捧着这封情书,泪水直流。
2.母亲离他而去之后,他发现了母亲写给他的信,让他震惊而又无法原谅自己的是,母亲在信中告诉他:“其实,你哥哥是捡来的。”
文章如果写得有波澜,行文起伏变化,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让小小文章尺水兴波,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我们在作文时应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法,“蓄势陡转”就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蓄势陡转”,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
“蓄势陡转”法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法,我们在作文中要用好这个技法,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笔锋陡转法
我们在写作时,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 度的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这种方法叫“笔锋陡转法”。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当路瓦栽夫人为偿还女友的项链而穷尽一生艰辛时,女友借给她的项链竟然是假的。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广大的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地思考。
二、蓄势陡转法
所谓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一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逆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
比如获奖作文《唠叨》,它以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唠叨”从厌恶、不满到怀念、感激的转变。文章前半部分为蓄势,写“我”在家时对父亲的唠叨“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离家时为可以摆脱父亲的唠叨而庆幸;父亲到学校探望时,“我”对他的唠叨更是怒目相向。
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蓄势中,“我”对唠叨的厌恶之情已被推上了顶峰。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如开闸放水,极力描写“我”不仅盼父亲,更盼父亲的唠叨,当父亲再也没有往日的唠叨时,“我”还想多听听他的唠叨。因为“我”终于感悟到父亲的唠叨其实是“深情的倾诉”与“爱心的凝聚”。
这样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三、情节陡转法
这种方法就是情节或人物在发展过程中突然的变化和转折。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过寿,她的子孙请来风流才子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老少及亲戚朋友争着来欣赏。
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 “ 这个婆娘不是人 ”, 满座皆惊;写了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 ”, 大家又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 偷得仙桃祝寿辰”,人人拍案叫绝。 唐伯虎的这首诗就运用了“情节陡转”法。
又如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乞丐苏比产生了一个到布莱克威尔岛监狱过冬这一变态的心理,既而采取了“吃白食、砸橱窗、耍流氓、闹大街、偷绸伞”等一系列变态的行为,目的就是让警察把他抓进监狱,然而每次苏比却未能如愿。当苏比听到教堂的“赞美诗”,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时,情节陡转,苏比却被抓进了监狱。
这种戏剧化的结局,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现实。
我们在运用“蓄势陡转”法写作文时要注意如下一些常见的失误。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这样只能使文字冗长拖沓;或是将事情描写得太简单,没有交待清楚来龙去脉,就急于陡转,没有蓄好势,这样的陡转既显得太突然,又让人不理解。
2.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显得极不真实。
如一篇题为《深宵夜雨泪中人》的作文,写自己因停电而心情烦躁,到不知妈妈为何下雨外出留自己一人在家的无比孤独和恐惧,再到得知妈妈为我冒雨买蜡烛之后的幸福。文章是这样来运用“蓄势陡转”的:
“哎呀!”外面怎么下雨了?屋里这么黑,只有我一个人,雷声震响,我感到是那么孤独,没有依靠。这时门吱一声开了,映着闪电我看到妈妈回来了。她那被雨水打湿了的头发紧紧贴在额头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
这里的陡转既显得太突出,也不感人。原因就是作者没有蓄好势,转折太突然。我们修改时可在妈妈外出之后加上环境描写,或自己当时的心理描写来写当时的感受,这样既可增加文章的曲折性,又可为下文的妈妈冒雨出去就是为了给自己买蜡烛作好铺垫。
因此可以改成:
“哎呀!”外面怎么下雨了?屋里这么黑,只有我一个人,雷声震响,我感到是那么孤独,没有依靠。仿佛此时此刻全世界只有我一人。虽说人要在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不要因小小恐惧便像懦夫一样畏首畏尾。但此时此刻我心里只明白自己是孤独的一滴水,要把它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的道理。我的大海却出去了。我能有依靠吗?刹那间一个惊雷又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又陷入恐惧中。
这时门吱一声开了,映着闪电我看到妈妈回来了。她那被雨水打湿了的头发紧紧贴在额头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然面她却伸出双手面带微笑地说:“孩子,你可以做作业了。”天哪!是蜡烛,是蜡烛。原来妈妈冒雨出去就是为了给我买蜡烛。妈妈是如此的爱我,但我却不理解她,常常对她发脾气,我真后悔。
相关训练
读了上文“蓄势陡转”的写作技巧之后,你是否有一种相读恨晚的感觉?要是早读,我的作文也不至于写得那么“臭”了。下面你大显身手的机会可就来了。请你为下面的两则故事用“蓄势陡转”来写一个结尾。
1.有位学生写患绝症的舅舅与舅妈之间的生活故事,在作文中出现舅舅患病前舅妈说过的一段调侃话:“你舅舅就知道贫嘴,一个空话匣子,从没见他写个只言片语,老了连一封可以翻看的情书也没有。”但这篇作文的结尾很平常,请你用突转法的技法为他写一个结尾。
2.一个学生在《人间“大爱”》这篇作文中,叙述了母亲极端地偏爱他哥哥的几件事,以至他被母亲气得离家出走,连母亲病重时他都没回家。但结尾这个同学却写不出来了,请你帮这个同学续写一个结尾。
参考示例:
1.舅舅死后第三天晨报上,我们看见了舅舅的“情书”,登在“征婚启事”栏里,用醒目的黑体字:“吾妻,32岁,我以与她生活过5年的经历作证,她是最好的伙伴,是本人此生遇到的至宝,本想一生一世悉心珍藏,无奈天不遂人意,我将先她而去,谁能替我好好珍惜,我在天堂将感激不尽!”舅妈捧着这封情书,泪水直流。
2.母亲离他而去之后,他发现了母亲写给他的信,让他震惊而又无法原谅自己的是,母亲在信中告诉他:“其实,你哥哥是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