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素质人才的产生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而如今的中国,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多,相应的劳动观念也逐渐淡薄,成为了独生子女素质的短板。因此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本文针对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展开探究。
关键词:幼儿发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不管是面向当前的生活还是面向以后的生活,劳动本身都具有长远意义。而幼儿园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基于幼儿的成长规律展开引导,构建有价值的课程体系,从而展开具体指导。幼儿园要充分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让幼儿教师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展开全面指导,让幼儿的劳动教育走向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初步形成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创设环境,积极引导
孩子進入幼儿园的同时,也是其接收系统教育的开始[1]。因此,要在此阶段及时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环境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积极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4到6岁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引导。劳动基础课程是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息息相关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自然习得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如自主叠被、叠衣物,自主进食,自主管理个人物品等。另外,幼儿除了进行自我服务,还能锻炼为集体服务,如完成值日工作,清理桌椅,清洗班级的各种材料、玩具等。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着自己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引导其自己洗脸、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物品等。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家务,或者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让幼儿饲养小动物或者种植花草等,培养其耐心和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加强对劳动教育因素的渗透,发展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具体可以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展开教学,如通过“小小修理铺”、“娃娃家”、“美食城”等游戏,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劳动意识。也可以通过开设种植园等活动形式,让幼儿参与种植花草或蔬菜,通过定期浇水等活动,培养其劳动实践意识。同时,还可以对废旧的材料进行改造,让幼儿将其改造成小饰物或玩具,并进行作品评比,将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增强其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此类活动,对其劳动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家园合作,积极培养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受到的家庭影响也各不相同[2]。有的家长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而有的家长却没有这样的意识,为孩子包办一切,长期溺爱孩子,导致幼儿不能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因此,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缺一不可,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幼儿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家长:
第1,指导家长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要有足够的意识,即督促和指导幼儿加强自主劳动,具体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指导孩子自己洗手帕,洗袜子,自己整理玩具和房间。孩子通过自主参与这些劳动,能更好地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能提高劳动意识,同时锻炼孩子的意志。
第2,引导家长教育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负责。首先家长不能以孩子的年龄小为由,就为其包办生活。父母要有长远意识,即孩子要在长大后独自面对社会。因此,幼儿家长要对孩子展开及时地引导,督促其动手整理自己生活中的各样事物,如饭后及时清理桌椅,游戏后主动整理玩具,自己整理被子和衣物,养成清扫垃圾的良好习惯。通过这些简单的日常活动,能让幼儿养成生活有秩序、爱整洁的良好习惯,对其以后更好的独立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倡导家长教育孩子——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公共劳动。幼儿在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料理的过程中,能养成一定的好习惯。因此,家长还应带领孩子更多地参与公共劳动或家庭劳动,使其为社会和家庭出一份力。如家长在洗衣服时,让孩子作为帮手参与劳动;在家长做饭时,让孩子帮忙淘米;打扫地面等。让孩子参与这些简单的家务,可有效提高其劳动意识,在履行家庭义务的过程中,孩子能更加尊重别人的劳动付出,使其更加关心父母,提促进其提高品质。而在参与社会劳动时,孩子能更多地了解社会,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正确与人相处。如参与居委会打扫卫生相关活动,参与植树绿化活动等,都能让幼儿得到相应的锻炼。
三、长远规划,积极拓展
如今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心理,包揽了子女的一切事物,很多孩子没有接触家务的机会。而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不能形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过分依赖父母,养成较强的惰性和依赖性。而一旦幼儿产生了此种思想,其再做出改变就变得十分困难。因此,父母要能充分意识到,给予孩子过多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发展,不利于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要让幼儿更多的参与集体劳动,这样才能使其充分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进而增强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鼓励和肯定,使其能在参与集体劳动时,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因此,幼儿教师要有目的性地计划引导方案,并引导家长进行积极配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另外,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要明确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如女孩子的忍耐性较强,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引导其做一些耗时长且轻松的家务[3]。而男孩子做事缺乏耐心,可以为其安排耗时短,且工作内容较为简单的家务。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幼儿参与的家务劳动,能让幼儿在做自己擅长的家务上得到充分地锻炼,让孩子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劳动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幼儿园要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引导幼儿在幼儿园进行劳动锻炼的同时,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促使家长提高对幼儿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视度,并与其联合,全方位引导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生活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晓,胥兴春.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路径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1:70-74.
[2]唐丽颖.浅谈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24.
[3]杜燕红.乡村幼儿园“农耕课程”理念、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8:56-62.
关键词:幼儿发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不管是面向当前的生活还是面向以后的生活,劳动本身都具有长远意义。而幼儿园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基于幼儿的成长规律展开引导,构建有价值的课程体系,从而展开具体指导。幼儿园要充分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让幼儿教师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展开全面指导,让幼儿的劳动教育走向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初步形成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创设环境,积极引导
孩子進入幼儿园的同时,也是其接收系统教育的开始[1]。因此,要在此阶段及时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环境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积极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4到6岁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引导。劳动基础课程是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息息相关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自然习得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如自主叠被、叠衣物,自主进食,自主管理个人物品等。另外,幼儿除了进行自我服务,还能锻炼为集体服务,如完成值日工作,清理桌椅,清洗班级的各种材料、玩具等。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着自己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引导其自己洗脸、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物品等。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家务,或者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让幼儿饲养小动物或者种植花草等,培养其耐心和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加强对劳动教育因素的渗透,发展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具体可以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展开教学,如通过“小小修理铺”、“娃娃家”、“美食城”等游戏,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劳动意识。也可以通过开设种植园等活动形式,让幼儿参与种植花草或蔬菜,通过定期浇水等活动,培养其劳动实践意识。同时,还可以对废旧的材料进行改造,让幼儿将其改造成小饰物或玩具,并进行作品评比,将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增强其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此类活动,对其劳动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家园合作,积极培养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受到的家庭影响也各不相同[2]。有的家长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而有的家长却没有这样的意识,为孩子包办一切,长期溺爱孩子,导致幼儿不能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因此,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缺一不可,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幼儿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家长:
第1,指导家长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要有足够的意识,即督促和指导幼儿加强自主劳动,具体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指导孩子自己洗手帕,洗袜子,自己整理玩具和房间。孩子通过自主参与这些劳动,能更好地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能提高劳动意识,同时锻炼孩子的意志。
第2,引导家长教育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负责。首先家长不能以孩子的年龄小为由,就为其包办生活。父母要有长远意识,即孩子要在长大后独自面对社会。因此,幼儿家长要对孩子展开及时地引导,督促其动手整理自己生活中的各样事物,如饭后及时清理桌椅,游戏后主动整理玩具,自己整理被子和衣物,养成清扫垃圾的良好习惯。通过这些简单的日常活动,能让幼儿养成生活有秩序、爱整洁的良好习惯,对其以后更好的独立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倡导家长教育孩子——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公共劳动。幼儿在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料理的过程中,能养成一定的好习惯。因此,家长还应带领孩子更多地参与公共劳动或家庭劳动,使其为社会和家庭出一份力。如家长在洗衣服时,让孩子作为帮手参与劳动;在家长做饭时,让孩子帮忙淘米;打扫地面等。让孩子参与这些简单的家务,可有效提高其劳动意识,在履行家庭义务的过程中,孩子能更加尊重别人的劳动付出,使其更加关心父母,提促进其提高品质。而在参与社会劳动时,孩子能更多地了解社会,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正确与人相处。如参与居委会打扫卫生相关活动,参与植树绿化活动等,都能让幼儿得到相应的锻炼。
三、长远规划,积极拓展
如今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心理,包揽了子女的一切事物,很多孩子没有接触家务的机会。而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不能形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过分依赖父母,养成较强的惰性和依赖性。而一旦幼儿产生了此种思想,其再做出改变就变得十分困难。因此,父母要能充分意识到,给予孩子过多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发展,不利于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要让幼儿更多的参与集体劳动,这样才能使其充分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进而增强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鼓励和肯定,使其能在参与集体劳动时,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因此,幼儿教师要有目的性地计划引导方案,并引导家长进行积极配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另外,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要明确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如女孩子的忍耐性较强,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引导其做一些耗时长且轻松的家务[3]。而男孩子做事缺乏耐心,可以为其安排耗时短,且工作内容较为简单的家务。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幼儿参与的家务劳动,能让幼儿在做自己擅长的家务上得到充分地锻炼,让孩子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劳动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幼儿园要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引导幼儿在幼儿园进行劳动锻炼的同时,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促使家长提高对幼儿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视度,并与其联合,全方位引导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生活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晓,胥兴春.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路径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1:70-74.
[2]唐丽颖.浅谈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24.
[3]杜燕红.乡村幼儿园“农耕课程”理念、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8: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