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工作了70年,是中国最年长的“上班族”之一。他为中国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技术作出一系列开创性贡献,给我国高速前进的现代工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科学报国就要有牺牲精神。”这是陈俊武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学生、安庆石化副总经理宫超眼中,一颗颗细小的催化剂颗粒,时刻准备着,粉身碎骨完成使命的那一刻,“和陈院士的人生经历何其相似”!
1949年,22岁的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放弃到当时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工作,只身来到“煤都”抚顺,选择了最艰苦的石油炼化岗位。1959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但当时国内的炼油技术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1961年冬,当时的石油工业部决定开展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其中,流化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投资少、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是石油炼制中最重要的加工工艺之一。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仅几十套,国外封锁了最新技术。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难度有多大?陈俊武说:好比一群从来没见过大象的人,只摸到一只象耳朵,却要画出一头完整的大象。
为了完成任务,陈俊武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闭上眼睛眼前全是数据和方案。在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他赴古巴实地考察。站在人家的装置下面,他看呆了,当时感觉,“犹如一扇大门突然洞开,眼前一片璀璨的珠宝和金币……”回来后,陈俊武和技术人员干脆就住在干馏炉旁的简易房里,睡大通铺,争分夺秒设计适合中国使用的一整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一一上百套仪表、数千个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第二年,1000多张设计图纸完工。4年后,这个由我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投产成功,把我国炼油技术一举往前推进了20年。
此后,经过陈俊武和几代人的钻研努力,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实现了锦绣满园。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建成有各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80多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世界第二大国。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国家能源安全,60多岁的陈俊武又开始研究石油替代问题。他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业放大及其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该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80岁以后,陈俊武又开始深入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碳减排等课题,为国家碳排放政策提供了关键决策意见。
如今92歲的他依然坚持每周三次准时打卡上班。他能看懂英、俄等多国文字,喜欢关注国际上关于石油行业的前沿技术,“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我愿意去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知识,争取提出一些对国家、对大局有益的论据和建议。”他说,“我已经比60岁退休的同志多工作了30年,今后还会继续思考,继续保持工作状态。”
活得有意义,是他的人生价值准则,他总提醒年轻人,“对社会的奉献应该永无止境,从社会的获取只能适可而止”。几年前,洛阳工程公司部分搬迁到广州,公司领导在规划住房时给陈俊武安排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安置房。他表示不要:“我年龄大了,在洛阳工作和生活,要广州那么大的房子干嘛?”有人提醒他,如果自己不住,可以留给女儿。他却说:“我是我,她是她!”
他对自己更是“小气”。2018年7月,他到北京参加活动,由于舍不得在列车上买饭吃,他硬是饿到下车,出站后找到一家面馆点了一份便宜的面条,吃得津津有味。
可听说有大学生因交不上学费而发愁,他又特别慷慨,不仅帮忙交学费还寄了很多学习和生活用品。他曾担任郑州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带出了4位博士,聘期结束后,他将6年所得近20万元全部捐出,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自己只收下了学校送给他的一束鲜花。他把花带回家,献给了久病卧床的爱人。
他有一句名言,被很多人记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很多人的人生态度:“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暗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2019年10月7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热议锐评:“热爱我们的祖国,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美德。”这便是92岁老院士念念不忘的初心。他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诠释了奉献精神的真实内涵。不管是投身人造石油、催化裂化事业,还是研究石油替代、碳减排战略,陈俊武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他对事业、对人生的不懈追求和境界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面旗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恰如其常说的:“我一直觉得对社会的奉献大于索取,人生活得才有意义,一生才灿烂辉煌。”他就是那个一直在奉献、一生都灿烂的人!(王胜昔《光明日报》央广网)
素材运用:科学报国就要有牺牲精神;热爱祖国,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美德;奉献精神;人应该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不忘初心;人生态度;信念……
(资料来源:《新京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科学报国就要有牺牲精神。”这是陈俊武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学生、安庆石化副总经理宫超眼中,一颗颗细小的催化剂颗粒,时刻准备着,粉身碎骨完成使命的那一刻,“和陈院士的人生经历何其相似”!
1949年,22岁的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放弃到当时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工作,只身来到“煤都”抚顺,选择了最艰苦的石油炼化岗位。1959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但当时国内的炼油技术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1961年冬,当时的石油工业部决定开展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其中,流化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投资少、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是石油炼制中最重要的加工工艺之一。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仅几十套,国外封锁了最新技术。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难度有多大?陈俊武说:好比一群从来没见过大象的人,只摸到一只象耳朵,却要画出一头完整的大象。
为了完成任务,陈俊武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闭上眼睛眼前全是数据和方案。在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他赴古巴实地考察。站在人家的装置下面,他看呆了,当时感觉,“犹如一扇大门突然洞开,眼前一片璀璨的珠宝和金币……”回来后,陈俊武和技术人员干脆就住在干馏炉旁的简易房里,睡大通铺,争分夺秒设计适合中国使用的一整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一一上百套仪表、数千个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第二年,1000多张设计图纸完工。4年后,这个由我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投产成功,把我国炼油技术一举往前推进了20年。
此后,经过陈俊武和几代人的钻研努力,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实现了锦绣满园。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建成有各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80多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世界第二大国。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国家能源安全,60多岁的陈俊武又开始研究石油替代问题。他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业放大及其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该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80岁以后,陈俊武又开始深入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碳减排等课题,为国家碳排放政策提供了关键决策意见。
如今92歲的他依然坚持每周三次准时打卡上班。他能看懂英、俄等多国文字,喜欢关注国际上关于石油行业的前沿技术,“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我愿意去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知识,争取提出一些对国家、对大局有益的论据和建议。”他说,“我已经比60岁退休的同志多工作了30年,今后还会继续思考,继续保持工作状态。”
活得有意义,是他的人生价值准则,他总提醒年轻人,“对社会的奉献应该永无止境,从社会的获取只能适可而止”。几年前,洛阳工程公司部分搬迁到广州,公司领导在规划住房时给陈俊武安排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安置房。他表示不要:“我年龄大了,在洛阳工作和生活,要广州那么大的房子干嘛?”有人提醒他,如果自己不住,可以留给女儿。他却说:“我是我,她是她!”
他对自己更是“小气”。2018年7月,他到北京参加活动,由于舍不得在列车上买饭吃,他硬是饿到下车,出站后找到一家面馆点了一份便宜的面条,吃得津津有味。
可听说有大学生因交不上学费而发愁,他又特别慷慨,不仅帮忙交学费还寄了很多学习和生活用品。他曾担任郑州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带出了4位博士,聘期结束后,他将6年所得近20万元全部捐出,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自己只收下了学校送给他的一束鲜花。他把花带回家,献给了久病卧床的爱人。
他有一句名言,被很多人记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很多人的人生态度:“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暗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2019年10月7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热议锐评:“热爱我们的祖国,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美德。”这便是92岁老院士念念不忘的初心。他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诠释了奉献精神的真实内涵。不管是投身人造石油、催化裂化事业,还是研究石油替代、碳减排战略,陈俊武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他对事业、对人生的不懈追求和境界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面旗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恰如其常说的:“我一直觉得对社会的奉献大于索取,人生活得才有意义,一生才灿烂辉煌。”他就是那个一直在奉献、一生都灿烂的人!(王胜昔《光明日报》央广网)
素材运用:科学报国就要有牺牲精神;热爱祖国,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美德;奉献精神;人应该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不忘初心;人生态度;信念……
(资料来源:《新京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