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历史教育功能的多重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历史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单纯传授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历史教育的多功能性,为当代改革开放提供借鉴,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审美情趣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创新思维品质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从古到今,爱国的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如教材中讲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精忠报国、誓杀金贼”的南宋将领岳飞,明朝后期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末清初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戊戌政变后“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辛亥革命时期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斗争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毅然从美国归来报效祖国科学事业的钱学森等等,这些人物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二、国际主义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决不能排斥国际主义教育,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有机统一起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定是一个国际主义者。只有尊重世界各国,世界各国才会尊重我国,这样才会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世界,才会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世界大家庭,也才能为我国的长足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世界氛围,才能使我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三、国情教育
  
  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明白,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国民的素质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此外,我国人口多、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国情。学生只有在了解了我国基本国情以后,头脑才会清醒,才会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才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才能使我国迅速赶超世界强国。
  
  四、审美情趣教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有多种多样,有外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等等。我们历史教师要从丰富多彩的历史事实中,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诺贝尔奖获得者波兰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经过整整四年的时间,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并初步测出了镭的原子量。由于具有惊人的特性和在医学上的广泛用途,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许多人劝居里夫人申请专利,可她认为,她虽然发现了镭,但镭不属于她个人,而是属于全人类的财产。她将自己提炼镭的方法向全世界公开,并将所提炼的镭全部上交给镭学研究所,分文不取。这是何等崇高的品德!这才是真正的美,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美,一种无与伦比的心灵美。历史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诸如此类的真正的美向学生的灵魂深处渗透。
  
  五、人文精神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要具有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人民负担。新中国诞生后,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以人文主义为主要思潮,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后来,欧洲的启蒙运动,还强调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有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六、创新思维品质教育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也特别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已成为历史教师的共识。
  创造性思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源泉,因而教师要针对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及创造个性,善于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加强信息量的补充,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如在比较哥伦布和郑和的远航时,先让学生搜集两次远航的有关史料,然后让学生围绕时间、人员规模、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从时间、人员规模来讲,郑和远航超过哥伦布,但哥伦布探险航行,为世界从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开辟了通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乃至全球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从意义上讲,是郑和远航所不及的,哥伦布远航的历史意义也不能因美洲遭到劫难而一笔抹掉。
  
  七、生态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历史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过程。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能游离于它的空间位置。反过来,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又有很大的影响,历史和地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历史教师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人类从产生到现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过程。特别是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各种新的机器和交通工具的出现,不断兴建的工厂和城市化过程,使整个世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争取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既要注意效益、质量,更要注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既是对我国人民的未来负责,更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负责。
  
  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甚至不惜以身报国。我们历史教师应该用丰富的历史知识、精彩的历史故事在学生当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责编 庞丹丹)
其他文献
“双学”“三创”是今年由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决定,号召社会各业、各界开展的一项学习活动的内容。所谓“双学”是指单位学海尔,个人学许振超。
邓小平同志虽然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但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一系列思想活动、言论和著作中,关于哲学的思想已构成博大精深的内容。他在继承和捍卫马克思主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史料,让史料“说话”,进行史实论证,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规律。重视有价值的史料教学,通过史料研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 兴趣 比较 能力 创新思维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古今中外的科学。而历史教材所反映的内容仅仅是书山一角、沧海一粟。在历史教科书中,虽然引用了一些史料,但毕竟有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果仅仅围绕着教科书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在日趋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对我院数字媒
央视有一则“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中学为此还发起了“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并布置了以此为主题的作文。这件事何以会引发如此大的震撼呢?恐怕是
中学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今天的许多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不大,面对这种状况,中学历史教师必须依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学历史课上好。    一、将诗歌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文史交融,相得益彰    诗歌与历史发展关系密切,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决定了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中学历史教材引用的诗歌数量很多,其内容
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的换元法的一些妙用,现将它整理出来以供读者参考。    一、函数类    (1)求最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要让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读书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是学生自主读懂的,反复读而习句读、识精义,绝非老师代替所能完成。从教师的角度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教师把好方法教给学生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态教育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利用校本资源进行生态教育是达成课程标准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拟对如何利用校本资源实施生态教育进行探讨。    一、丰富的校本资源,提供物质基础    我校地处苏北里下河水乡,海溱河贯穿校园东西,河岸两侧垂柳成荫,校园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设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