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csn2基因缺失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Sm)饥饿耐受和寡营养环境下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培养Smcsn2基因的缺失菌株及回补菌株,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培养基创造寡营养生长环境供其生长。生长曲线检测寡营养生长环境下Sm的生长,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寡营养生长环境下Sm的生物膜表型,蒽酮硫酸法检测Sm生物膜中胞外多糖的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生长曲线结果显示csn2基因缺失抑制了饥饿胁迫下Sm的生长,激光扫描共聚焦
【机 构】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四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csn2基因缺失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饥饿耐受和寡营养环境下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方法培养Sm csn2基因的缺失菌株及回补菌株,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培养基创造寡营养生长环境供其生长。生长曲线检测寡营养生长环境下Sm的生长,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寡营养生长环境下Sm的生物膜表型,蒽酮硫酸法检测Sm生物膜中胞外多糖的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生长曲线结果显示csn2基因缺失抑制了饥饿胁迫下Sm的生长,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型菌株、csn2基因缺陷株、回补菌株在营养充足培养条件下所得生物膜胞外多糖/细菌比值为0.44±0.07、1.05±0.13和0.57±0.08,在寡营养条件下所得生物膜胞外多糖/细菌比值为0.93±0.24、3.05±0.21和1.32±0.46,表明csn2基因缺失增强了Sm在寡营养环境下胞外多糖的合成能力;在饥饿胁迫下,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gtfB、gtfC的表达水平分别显示出2.5和1.8倍的增加,gtfD的表达水平下调2/3。
结论csn2基因对Sm的生理功能及毒力特性表现出多种影响,包括饥饿耐受和胞外多糖合成,这些改变可能与csn2基因缺失引发复杂的调控网络相关。
其他文献
慢性病成为对人民健康的主要威胁,防控策略要以疾病诊治为主的传统临床医学模式向早期监测、早期干预、预防为主的大健康模式转变。“关口前移、健康优先、主动健康”是抗击慢性病更为合理和经济的举措。要践行科学技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战略,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构建“医防融合”“医管融合”的协同管理体系,推动慢性病防控的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管理。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感染的常用方法。成功的根管治疗依赖于良好的根管预备、冲洗消毒以及对三维根管系统的严密充填,其中通过清除根管系统内感染生物膜、细菌毒素以防止高度复杂的根管系统再次感染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从根管内严苛环境下粪肠球菌的致病机制、根管顽固感染的根尖周组织炎症与局部免疫、感染根管控制方法进展等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近年关于牙髓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牙髓炎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飞速进展,一些基础研究已转化为临床实践。牙髓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牙髓炎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间接或直接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牙髓再生术和根管治疗术等。针对牙髓炎的诊断理念、牙髓免疫防御和修复功能研究以及新型盖髓剂材料研究均有了较大进展,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对于难以实现活髓保存治疗的弥漫性冠髓炎或根髓炎,除根管治疗术外,牙髓血运重建、细胞归巢和牙髓干细胞移植牙髓再生等牙髓再生
再生性牙髓治疗是基于组织工程学的一种治疗手段,目标是实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促使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方法上与其他组织工程学治疗技术一样依赖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这3个要素。该技术提出至今20年来,文献中名称多样,内涵各有异同。本文就再生性牙髓治疗的名称演变、生物学基础、临床考量以及未来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以明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引导再生性牙髓治疗在临床上合理开展与规范操作。
根管治疗及根尖手术是处理牙髓根尖周病的常规方法。相比裸眼操作,口腔手术显微镜的普及和应用有效提高了治疗精准度及预后。然而,在面临严重根管钙化、根尖周病损定位困难或毗邻重要解剖结构等复杂情况时,即使经验丰富的术者在进行显微牙髓治疗的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因素。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动静态导航技术为应对疑难复杂牙髓根尖周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新模式,即通过锥形束CT拍摄、口内扫描、结合导航软件设计手术虚拟入路,继而在三维打印导板或实时导航设备的辅助下进行精准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本文对导航牙髓治疗的分
牙根内吸收是由破牙本质细胞活动引起的根管内牙本质缺失的病理性过程。由于其发病具有隐匿性,发现时往往已形成较大病损。前期牙本质层受损是始发因素,持续的牙髓炎症刺激是促进因素。牙外伤、牙髓的慢性炎症、活髓切断术和牙再植术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导牙根内吸收的发生。本文针对牙根内吸收的病因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牙根内吸收的早期阻断治疗提供参考。
生物活性材料是指能在材料界面上引起组织和材料之间形成特殊化学键合的材料。近年来在牙髓治疗中出现了较多的生物活性材料。本文对生物活性材料的定义、产生和分类进行介绍,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牙髓生物活性材料逐一进行介绍,结合循证医学研究进展,提出各种牙髓治疗使用的生物活性材料推荐方案,并讨论了牙髓治疗生物活性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直线通路微创开髓洞型对上颌第一前磨牙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者因正畸或牙周病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从中选取牙体完整、根尖孔发育完成的双根管牙20颗,对其显微CT(micro-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模型中模拟传统开髓洞型、桁架开髓洞型与直线通路微创开髓洞型的开髓与根管治疗(每组样本量均为20个)。建模完成后进行有限元分析,记录纵向及斜向负载模式下各组模型的牙颈部vonMises等效应力峰值(VM)并观测各组模
目的探讨轻度炎症状态下人牙髓干细胞(humandentalpulpstemcell,hDPSC)产生的外泌体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联合应用对牙髓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DPSC,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hDPSC,超速离心法提取hDPSC经LPS刺激后产生的外泌体(exosomesfrom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hDPSC,L-EXO)和正常状态下分泌的外泌体(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