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媒体传播功能融合刍议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传播载体的第五媒体正在崛起。由于第五媒体的承载终端和应用形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区别,因此第五媒体拥有其他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本文深入探讨了第五媒体的两种传播功能及其融合,以期为进一步发展第五媒体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第五媒体;传播功能;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06-01
  
  一、何谓“第五媒体”
  
  传播大师麦克卢汉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曾說过:媒介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媒介是人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当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媒介也要发生相应的发展变化,“第五媒体”应运而生。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五媒体并不陌生。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受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传播载体的第五媒体正在崛起,这是继PC互联网之后又一个新的媒体形式。如果对第五媒体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描述,那“迅猛”无疑是最合适的。2010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媒体发展论坛上,《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20亿,手机网民数5年内将突破10亿。
  第五媒体的受众是全部手机或使用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用户。由第五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已达8.42亿用户,覆盖了超过60%的人口。截至2010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达2.77亿,已经接近PC互联网3亿多的用户基础。由于受众基础广泛、传播范围广、影响力较大,手机媒体一第五媒体已经是广受关注的社会主流媒体之一。
  
  二、第五媒体的传播功能
  
  由于第五媒体的承载终端和应用形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区别,因此第五媒体拥有其他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在一些专家眼中,第五媒体又可以被称作“社会化媒体”。
  第五媒体具有两种与大众传播功能不同的传播功能:人际传播功能与大众传播功能。我们只有做到充分地认识,并且很好地运用,才能令“第五媒体”发挥其作用。
  (一)人际传播功能。第五媒体是一种借助移动通讯手段来完成的现代信息交流方式。由于其借助的媒介(手机)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目前还只是能通过声音语言或者是书面语言来实现人际传播。手机短信是“第五媒体”进行人际传播最重要的特征。其传播模式是人和人通过互发手机短信来延伸人际交流功能。而且,由于有亲情和社会人际关系因素的存在,它是一种传播效果更加明显的人际传播。
  (二)大众传播功能。传播学上所说的大众传播,可以理解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对大众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多媒体信息处理、传播和存储等是第五媒体普遍具备的功能,短信、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等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在实现信息传递的同时,己担负起了大众传播的功能。
  
  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功能的融合
  
  第五媒体的人际传播功能体现的是手机所主导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而随着人际传播,个人的信息被传递给其他的社会关系群,又实现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这种融合必将为人类社会文化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个性与共性融合。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体的发展,追求个性的完善与自我实现。在此种条件下,对于信息的使用,人们有了更多个人化的要求。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而言,这种个性化的需求第五媒体更容易实现。我可以通过定制来获得“我要”的新闻、服务讯息。
  大众传播媒体的共性是最大限度地传播信息。第五媒体保留了这一共性。在信息流通社会,大量的新知识、新事物涌现,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第五媒体的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地接收信息,降低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集中性与分散性融合。若某一传播活动要求受传者与传播者在空间、时间上高度接近,我们就说这种传播具有集中性;反之,如果某种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在接受传播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上没有硬性要求,我们就说它具有分散性。
  有目共睹的是,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上都受到一定限制。而第五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打破了这种限制。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可以说,第五媒体传播的分散性已经处于其他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高度。手机短信已经在一定意义上站到了人类大众传播领域的最前沿。
  (三)交互与体验的融合。第五媒体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是具有互动性、参与性和自主性的。其使用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一部手机就是一个信息的终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或是信息的接受者。人们在传播中将个人世界外化;在接受时,获得对外部世界的体验,在第五媒体中实现交互与体验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2]匡文波,论手机媒体,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3期
  [3]田中初,第五媒体:从通讯终端到信息终端的演变,中国记者,2003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要]审美意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非常具体地表现在人们对现实美和艺术的感受、欣赏和评论中。本文旨在对有关文字通过训诂,对先秦审美意识进行一种探寻跟简要梳理。  [关键词]审美意识;美;先秦  [中图分类号][B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00-01    所谓审美意识,即包含一般所说的美感(审美感受),以及与之相关的审美趣味、审美观
[摘要]梁凤仪,香港小说界的奇女子。《醉红尘》是其笔下一朵奇异的玫瑰;庄竞之是《醉红尘》里不让须眉的女强人。作家着重对庄竞之独特的艺术形象进行了剖析,突出揭示了其传统与现代熔铸的独特个性,爱恨情仇交融的敢爱敢恨的强人性格,从而使人难以忘怀。  [关键词]《醉红尘》;庄竞之;独特形象  [中图分类号]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02-01    一
“冷向南飞,天热北归”是候鸟的生活习性。每到冬季,很多生活在北方的老年人会像候鸟一样去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省份“猫冬”,享受南方的温暖阳光。人们把老年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形象地称为候鸟式养老。这种养老方式虽然时尚新潮,体现了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客观看待。应知,候鸟式养老并非适合每位老年人。正方:南方过冬可避严寒天气  冬季北方天气寒冷,尤其是我国东北三省,冬季平均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