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和以基础教育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高师音乐院系也应该随之进行教学改革,以配合新课标的实施,适应和满足基层的需要。本文试图以新课改为背景,从观察记录和搜集的资料的比较中分析高师合唱教学的现,并提出一些改革我国高师合唱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 高师合唱教学 现状 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以及与之配套的音乐实验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实验、推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实践新课标,许多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师院校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音乐专业的合唱课受到专家、同行的一些思路的影响,对这门课程的发展有了一些思考,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高师合唱课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师范性”缺失
近期笔者对部分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高师教学计划中“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设置、目的及内容,有很大差别,大致呈现两种情况。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缺乏适宜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如中小学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教师的多声部编写能力和创作合唱作品能力的培养;伴奏音型的选择、和声色彩变化的运用、伴奏音响与人声演唱关系的艺术处理;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组织、课外活动中合唱艺术团(队)的组织形式及排练表演的管理等都有所缺失。
2.对目标中的“师范性”理解有失偏颇,实际重视程度是模糊的。绝大多数院校的音乐系虽开设了合唱课,但很多院系并没有专职的合唱课教师,或由专职声乐老师兼任,或由理论课老师或器乐老师兼任。授课内容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这样,很多师范院系音乐专业的合唱课往往就是排排曲目,只有少部分院系抓得较扎实,但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1.学生课程观念不强,对课程的认识不足。在现行的合唱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所限,大量进行的是声音的训练及作品的练习,在学生看来就是声乐课的扩大化和重复,单调而枯燥,冲淡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重技能轻理论现象严重,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美感的意识不强。合唱教学主要以合唱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为理论依据,其理论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占有一定分量,尤其是师范生的教学,更应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和声乐美感的提升。而现行的声乐教学在只练少讲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学生男女性别差异较大,一个教学班往往女多男少(招生所致),给四声部混声教学带来不利,造成学生在认识混声合唱方面不到位,以致学习兴趣不佳。
(三)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音乐教育重课堂实践轻社会实践,重艺术表现轻教学实践,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师资艺术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高师合唱教学沿袭音乐专业院校表演专业的合唱教学模式,以训练声音、成人作品、优秀合唱作品为主;2.合唱教师只重视课堂的音乐表现训练,忽视综合艺术实践教学;3.合唱教师重视学生自身合唱能力的培养,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适应“新课标”要求,思考合唱教学发展
(一)构建适应合唱教学内容的体系
课程内容的结构与丰富体现如何,直接关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师合唱教学内容应建立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体系,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理论性、技能性、实践性和师范性。其具体内容结构为:
1.理论部分:合唱发展史、合唱美学、合唱心理学、合唱教育学。
2.技能技巧部分:合唱与指挥基本常识和基本技巧、中外作品基本训练、合唱创编常识。
3.师范教育部分:中小学课堂合唱组织与教学法及评价、童声合唱训练法。
4.综合实践部分:合唱艺术实践(合唱团组织管理、合唱舞台表演)、合唱教学实践(合唱教学课程见习、合唱课堂教学实习)。
(二)提升高师合唱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
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新型教师,合唱艺术的创新教学呼唤合唱教师的创新素质。合唱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的理念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和反思评价的能力。
(三)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的合唱意识,关注和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合唱意识,这是前提。虽然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声乐与理论基础,但要使学生真正建立起正确的合唱意识,还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给予培养和落实;其次,学生应把枯燥的文化学习内容视为一种能力底蕴的积累,改变狭隘的艺术技能观念。
2.设置环节,尽早体验教师角色。
要使学生从声乐模式概念中走出来,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等方式,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融入丰富多样、富有情趣的合唱表现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唱艺术的表现、创作、组织和管理。此外,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到中小学进行集体课教学和童声合唱团的实践,尽早让学生体验合唱教师的角色。
3.注意音乐的表情性和象征性,给观者以想象的自由。
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将以听觉器官感知到的声音与客体事物相对应,从而实现独特意义的呈示,即象征性。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充分调动审美感受力,用全部身心去体验、想象和联想,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从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
总而言之,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高师合唱教学能否乘上教育改革的时代列车,能否跟上基础教育新的步伐,为之输送合格的、适应的、具备创新素质的音乐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合唱教学改革只有着眼于基础教育,目标于实践性,优化教学内容,方能显示出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志扬.对高师合唱课教学的看法[J].中国音乐,1996(2).
[3]冯冶冰.对高师合唱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3).
[4]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3.
[5]彭超.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合唱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音乐教育,2007(01)总第151.
关键词: 高师合唱教学 现状 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以及与之配套的音乐实验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实验、推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实践新课标,许多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师院校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音乐专业的合唱课受到专家、同行的一些思路的影响,对这门课程的发展有了一些思考,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高师合唱课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师范性”缺失
近期笔者对部分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高师教学计划中“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设置、目的及内容,有很大差别,大致呈现两种情况。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缺乏适宜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如中小学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教师的多声部编写能力和创作合唱作品能力的培养;伴奏音型的选择、和声色彩变化的运用、伴奏音响与人声演唱关系的艺术处理;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组织、课外活动中合唱艺术团(队)的组织形式及排练表演的管理等都有所缺失。
2.对目标中的“师范性”理解有失偏颇,实际重视程度是模糊的。绝大多数院校的音乐系虽开设了合唱课,但很多院系并没有专职的合唱课教师,或由专职声乐老师兼任,或由理论课老师或器乐老师兼任。授课内容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这样,很多师范院系音乐专业的合唱课往往就是排排曲目,只有少部分院系抓得较扎实,但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1.学生课程观念不强,对课程的认识不足。在现行的合唱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所限,大量进行的是声音的训练及作品的练习,在学生看来就是声乐课的扩大化和重复,单调而枯燥,冲淡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重技能轻理论现象严重,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美感的意识不强。合唱教学主要以合唱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为理论依据,其理论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占有一定分量,尤其是师范生的教学,更应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和声乐美感的提升。而现行的声乐教学在只练少讲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学生男女性别差异较大,一个教学班往往女多男少(招生所致),给四声部混声教学带来不利,造成学生在认识混声合唱方面不到位,以致学习兴趣不佳。
(三)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音乐教育重课堂实践轻社会实践,重艺术表现轻教学实践,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师资艺术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高师合唱教学沿袭音乐专业院校表演专业的合唱教学模式,以训练声音、成人作品、优秀合唱作品为主;2.合唱教师只重视课堂的音乐表现训练,忽视综合艺术实践教学;3.合唱教师重视学生自身合唱能力的培养,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适应“新课标”要求,思考合唱教学发展
(一)构建适应合唱教学内容的体系
课程内容的结构与丰富体现如何,直接关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师合唱教学内容应建立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体系,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理论性、技能性、实践性和师范性。其具体内容结构为:
1.理论部分:合唱发展史、合唱美学、合唱心理学、合唱教育学。
2.技能技巧部分:合唱与指挥基本常识和基本技巧、中外作品基本训练、合唱创编常识。
3.师范教育部分:中小学课堂合唱组织与教学法及评价、童声合唱训练法。
4.综合实践部分:合唱艺术实践(合唱团组织管理、合唱舞台表演)、合唱教学实践(合唱教学课程见习、合唱课堂教学实习)。
(二)提升高师合唱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
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新型教师,合唱艺术的创新教学呼唤合唱教师的创新素质。合唱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的理念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和反思评价的能力。
(三)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的合唱意识,关注和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合唱意识,这是前提。虽然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声乐与理论基础,但要使学生真正建立起正确的合唱意识,还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给予培养和落实;其次,学生应把枯燥的文化学习内容视为一种能力底蕴的积累,改变狭隘的艺术技能观念。
2.设置环节,尽早体验教师角色。
要使学生从声乐模式概念中走出来,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等方式,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融入丰富多样、富有情趣的合唱表现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唱艺术的表现、创作、组织和管理。此外,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到中小学进行集体课教学和童声合唱团的实践,尽早让学生体验合唱教师的角色。
3.注意音乐的表情性和象征性,给观者以想象的自由。
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将以听觉器官感知到的声音与客体事物相对应,从而实现独特意义的呈示,即象征性。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充分调动审美感受力,用全部身心去体验、想象和联想,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从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
总而言之,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高师合唱教学能否乘上教育改革的时代列车,能否跟上基础教育新的步伐,为之输送合格的、适应的、具备创新素质的音乐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合唱教学改革只有着眼于基础教育,目标于实践性,优化教学内容,方能显示出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志扬.对高师合唱课教学的看法[J].中国音乐,1996(2).
[3]冯冶冰.对高师合唱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3).
[4]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3.
[5]彭超.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合唱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音乐教育,2007(01)总第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