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赋权:集体产权改革中的农民参与及其权利阶梯r——基于山东省两个村庄的微观政治过程考察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i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国家尝试通过严格的程序规制村级组织权力并赋予农民更多参与权利.但是这一套程序进入乡村微观政治环境后就受到多重因素约束.一是地方政府对村级组织的依赖,使国家的规制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地方政府与农民缺乏有效联系,导致国家程序只能有限赋权.然而,农民的参与权利虽然处于较低层次,但农民的诉求却可以通过国家所设定的程序进行表达,并为基层政府或村级组织所考量.基于此,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评价不应简单以“是否增进民主”来衡量,而更应视为以“协商”推进基层有效治理的尝试.
其他文献
以双关手法建构的修辞文本,由于利用了汉语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相关性,或是词语的多义性,或是叙述对象在特定语境下的多解性,因而表意就显得余味曲包、婉约含蓄,别具一种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双关修辞文本的建构在日常修辞与政治修辞中都司空见惯.不过,以双关修辞手法建构修辞文本,在日常修辞与政治修辞中会存在目标预期上的差别.在日常修辞中,双关修辞文本的建构大多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婉约蕴藉的审美情趣;而在政治修辞中,双关修辞文本的建构所追求的则不仅止于此,而是要通过这种效果或情趣凸显交际者作为政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大运河考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涉及水道本体、水工桥梁、服务设施、聚落遗址等各方面的发现,极大地深化了全社会对于大运河历史文化的认识.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总结回顾,也暴露出了长三角各地大运河考古工作成果不够均衡和系统的问题,未来应着力加强文献史料与城市考古的结合、聚落考古与乡村建设的结合,以及考古工作与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文旅开发的结合以取得突破.
在论述基层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形成双向互构的动态过程的基础上,指出治理型政府与活力市场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需求又形塑政府与市场.分析了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基层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角色定位在农村呈现出权力的“缺失”与“越位”、市场经济的“动力不足”与“过分发力”、农村社会的微弱内生动力等现实困境.所以打造基层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重塑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1946年,周恩来同志曾在南京三次接受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亨利·李勃曼的采访,当时的亲历者吴青后来留有回忆文章以存后世.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或是因为随意叠加史料,或是由于错误翻译材料,这位记者亨利·李勃曼在相当多的论著之中被误认作著名报刊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从而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本文通过文献整理、资料爬梳,针对该则有关周恩来的新闻活动史料进行考述,以期达到廓清人物真实身份、澄清错误指认的作用.
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引领作用,当代中国正是从价值叙事、价值批判、价值规范三个维度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原创性理论阐发.在助力实践推进层面,通过拓深各国人民关于利益关系共生性、风险关系共担性和交往关系世界性的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能够起到凝聚时代共识的现实效用.而在推进演进完善层面,通过“人类社会”共同价值立场、“世界历史”共同价值视野、“自由人联合体”共同价值理想的明晰,全人类共同价值将进一步彰显其引领发展方向的未来性效应.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共创建史上的一段佳话,因其所依据的高一涵的系列回忆存在多处疑点而饱受争议,有人认为是捏造,也有人认为真实可信.史实表明,高一涵的说法并非孤证,“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酝酿发起、组织实施和全国推进等多个阶段.“相约建党”说集中概括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中共创建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实际.
心灵和世界之间必须通过概念、思想和理由来弥合,德雷福斯把此观点称之为心灵神话.否认传统经验知识中给予论是德雷福斯反对心灵神话论证的逻辑起点.理由空间到动机空间的嬗变是反对心灵神话论证的逻辑核心.非概念主义的建构是反心灵神话的逻辑目的.在德雷福斯之前,概念主义与非概念主义之间的争论是基于身心二元的基础上展开,围绕知觉是否有概念渗透展开激烈的辩论.在德雷福斯引入现象学之后,从身心二元转向身体-主体,此时知觉向有意义的整体敞开,身体直接面对世界.德雷福斯的论证为当代知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
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老年性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将老年精神卫生服务下沉至社区基础医疗服务,即构建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研究,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视角,从其“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维度切入,在分析了我国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面临的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管理的规范化和人才结构的完整性、服务类型单一及缺乏多部门的协同合作等多重建设困境的基础上,探索以开展社区老年精神卫生防治和康复结合的服务模式、倡导社会广泛参与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推广义工文化、多部门协同保障老年精神卫生权力,净化社会
大运河长三角中心区段是文旅融合的典型载体,在文化资源赋存与传承利用、文旅建设关注度、文旅精品带构建、文旅经典园区接续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长三角中心区段具有资源、区位与市场优势,呈现双赢逻辑、潜能挖掘与业态创新的融合趋势,同时也存在内容泛化模糊、产品有待完善、缺乏跨界联动与国际市场较冷等问题.应通过活化利用与活态传承、资源整合与产品转化、公共服务与开放空间、双赢发展与业态创新等发展路径,实现长三角运河文旅融合的更好发展.
借鉴后生产主义乡村研究,基于后生产主义视域,以大运河徐州段为案例,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大运河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经济形态、主要功能及文化景观的变迁.研究表明:后生产主义时期,大运河具有服务业化、多功能化、生态化等特征,并呈现多元景观和价值空间;大运河徐州段传统运河——沿线工业化——运河文化带的发展过程,也是运河从生产性逐步演化到后生产性的过程;新时期,在后生产主义视域下,大运河徐州段应以打造高颜值生态廊道、高品位文化廊道、高效益经济廊道为导向,大力实施文化引领牵动、文化创意策动、文化项目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