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历届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农业问题。2009年2月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因此有关农业相关知识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历年各省份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成为一大高频考点。现在就2009年各地高考中有关农业的试题进行一些剖析与探源,以期引发大家一些思考,从中得到一点启迪,并对新学年高三的地理复习迎考有所帮助。
例1(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26.图7为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探源:本道高考试题是由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后“问题研究”的知识拓展部分“资料1‘四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园”的内容改造而成的。
资料1 “四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园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40.该村最可能位于( )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距人口密集区远近不同,其农作物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第39题。由于地价高低不同,经济效益高的、其产品对运输迫切性要求高的作物分布接近城市,经济效益低的、其产品对运输迫切性要求低的作物分布则远些。由于蔬菜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粮食最低,故选A。第40题,题干明确说明该地种植春小麦,故只能在东北平原,选B。
探源:本组高考试题可以从200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活动题中找到影子。
活动:
看图5.9,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业,请在图中A、B、C三个区域安排这三种农业,并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
提示:(1)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活动成本越高;
(2)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小麦;
(3)还要考虑这几种农业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所需水量的多少、以及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等方面。
教材中的活动题考查的就是农业的区位选择,即距离城镇不同距离的地价高低、不同作物单位面积产值高低、以及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要求高低等方面知识,并在题后给了一定的提示,从而降低了难度,提供了解题切入点和解题思维路径。而例2中的高考题只是将其平面示意图进行模式化、量化处理,变为同心圆示意图,并将一些内容进行简约化处理,隐藏了一些具体条件,如道路、河流等,问题主旨与考查方向都没有变。因此,我们只要抓住其实质,明确其考查点所在,即农业的区位,土地价格对其作物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作物其付租能力高、距离人口密集区近等,利用已经形成的解题思路,即可顺利解答此题,而且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赏析:本组高考试题主要涉及农业的区位因素,尤其是城市人口聚集区,即消费市场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以及其对交通便捷要求状况等。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市场是决定其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而交通运输的改善,也将扩大其种植范围和面积。
第40题还涉及了四大平原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类型,由于四大平原所处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显著,故其农作物分布也不同。东北平原由于纬度偏高,受气候条件限制,主要种植春小麦、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与其他几个平原明显不同。这道试题学生错选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仔细审题,漏掉最为关键的信息——“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春小麦”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点,忽视这个条件,就没法确定,于是不少学生就只好猜一个答案填上。由此可见,仔细审题,抓住关键信息是顺利解题的前提条件,以后我们一定要注意加强审题训练,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本组高考试题考查的是交通运输等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我 们还要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交通的改善以及冷藏保鲜技术发展等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例如可以将上题延伸,增加一小题:甲带种植作物逐渐向乙带范围扩展,其原因可能是什么?这就考查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等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3(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赏析:本道高考试题比较朴实,来自教材文本知识,是教材基础知识的具体化、案例化。试题以列表的形式,比较苏州和徐州两个地区的具体农业生产区位条件,根据题中给出的苏州和徐州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知道苏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徐州位于华北平原,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中地形和气候是非常重要的两大因素。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度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不能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气候中的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更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我国南方降水多,水热条件好,更适宜发展水田农业;我国北方则以旱作农业为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苏州和徐州的地理位置,联系我国的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然后根据气候和地形状况确定农业地域类型。
例1(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26.图7为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探源:本道高考试题是由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后“问题研究”的知识拓展部分“资料1‘四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园”的内容改造而成的。
资料1 “四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园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40.该村最可能位于( )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距人口密集区远近不同,其农作物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第39题。由于地价高低不同,经济效益高的、其产品对运输迫切性要求高的作物分布接近城市,经济效益低的、其产品对运输迫切性要求低的作物分布则远些。由于蔬菜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粮食最低,故选A。第40题,题干明确说明该地种植春小麦,故只能在东北平原,选B。
探源:本组高考试题可以从200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活动题中找到影子。
活动:
看图5.9,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业,请在图中A、B、C三个区域安排这三种农业,并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
提示:(1)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活动成本越高;
(2)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小麦;
(3)还要考虑这几种农业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所需水量的多少、以及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等方面。
教材中的活动题考查的就是农业的区位选择,即距离城镇不同距离的地价高低、不同作物单位面积产值高低、以及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要求高低等方面知识,并在题后给了一定的提示,从而降低了难度,提供了解题切入点和解题思维路径。而例2中的高考题只是将其平面示意图进行模式化、量化处理,变为同心圆示意图,并将一些内容进行简约化处理,隐藏了一些具体条件,如道路、河流等,问题主旨与考查方向都没有变。因此,我们只要抓住其实质,明确其考查点所在,即农业的区位,土地价格对其作物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作物其付租能力高、距离人口密集区近等,利用已经形成的解题思路,即可顺利解答此题,而且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赏析:本组高考试题主要涉及农业的区位因素,尤其是城市人口聚集区,即消费市场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以及其对交通便捷要求状况等。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市场是决定其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而交通运输的改善,也将扩大其种植范围和面积。
第40题还涉及了四大平原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类型,由于四大平原所处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显著,故其农作物分布也不同。东北平原由于纬度偏高,受气候条件限制,主要种植春小麦、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与其他几个平原明显不同。这道试题学生错选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仔细审题,漏掉最为关键的信息——“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春小麦”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点,忽视这个条件,就没法确定,于是不少学生就只好猜一个答案填上。由此可见,仔细审题,抓住关键信息是顺利解题的前提条件,以后我们一定要注意加强审题训练,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本组高考试题考查的是交通运输等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我 们还要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交通的改善以及冷藏保鲜技术发展等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例如可以将上题延伸,增加一小题:甲带种植作物逐渐向乙带范围扩展,其原因可能是什么?这就考查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等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3(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赏析:本道高考试题比较朴实,来自教材文本知识,是教材基础知识的具体化、案例化。试题以列表的形式,比较苏州和徐州两个地区的具体农业生产区位条件,根据题中给出的苏州和徐州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知道苏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徐州位于华北平原,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中地形和气候是非常重要的两大因素。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度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不能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气候中的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更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我国南方降水多,水热条件好,更适宜发展水田农业;我国北方则以旱作农业为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苏州和徐州的地理位置,联系我国的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然后根据气候和地形状况确定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