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冬趣话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冬时节,天气渐寒,北方人有暖气,南方人吹空调。但是,古代是没有这么高效而便利的取暖设施的,那么古人过冬会不会很难熬?
  事实上,在古代,“布衾多年冷似铁”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是常有的事,“路有凍死骨”也并非耸人听闻。那寻常人家该如何度过漫漫寒冬呢?
  厚实的外套当然是最普遍、最重要的御寒之物了。但古时的棉服并不都像影视剧里那样华丽优雅,与当今的棉衣棉裤也不是一回事。
  据《礼记·玉藻》记载:“纩为茧,绵为袍,禅为纲,帛为褶。”袍是彼时穷人的御寒衣物,指有里子的夹衣。它用的填充物叫作“绵”,是指一些麻絮、碎布之类的东西,跟今天我们所用的棉花并不一样。要知道,虽然棉花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传入中国,但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才得以大规模推广种植。据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当时全国都在推行种棉花,“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当然,只有厚实的外套远远不够抵御刺骨的寒冷。古人在取暖方面有过很多尝试,其中不少取暖措施甚至沿用至今。

火锅并火炉,再添一杯酒


  火锅可以称得上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当今,人们一年四季都在吃火锅。历史上,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布衣,火锅的普及程度和受欢迎程度同样无出其右。
  在中国,火锅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但那个时候还没有锅,是用鼎来煮食物,功能有点儿类似火锅。汉朝时出现了一种类似于今天重庆九宫格火锅的器皿——分格鼎,可以同时煮不同的食物。据《魏书》记载,三国时期已有铜制的火锅出现。到了北宋,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之后的元代,蒙古族人又开创了涮牛羊肉的吃法。
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清晚期高19cm口径21cm足径15cm故宫博物院藏

  和今天相比,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火锅食材和烹煮器具的运用会遇到诸多限制,因此主要还是在冬天吃。
  《清诗纪事》中收录有一首《暖锅诗》,对吃火锅的情景做了生动的描写。诗的开篇,先写冬季的寒冷:“涸阴司项冥,寒威变俄顷。夜卧衾生棱,晨书笔垂绠。朔风动地来,攒眉愁齿冷。嚼雪将奈何,水懦济以猛。”夜里睡觉,连被子都被冻硬了,似乎有了棱子,起床后看到毛笔头像缠绕在一起的绳子。这么冷的天,一切似乎都被冻僵了,需要来顿火锅解冻一下生活:“阿奴策火攻,焰焰生秆秉…--鲜薨侭收罗,聂切任斜整。沉焉星陨石,浮者桃断梗。”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吃火锅的浓郁生活气息。火锅既可以成为皇族贵胄的饕餮大餐,又可以是寻常百姓家中的美味。大家坐在一起边涮边吃,其乐融融,冬日的寒意瞬间被驱散。
银寿字火锅清光绪高30cm直径32cm故宫博物院藏

  冬天吃火锅,能给身心带来极大的温暖。烧得火红的木炭、滚烫的汤汁、丰富多样的食材,再配上一坛好酒,简直是冬日之光了。
  中国人爱喝酒,一年四季都在喝。历史上有不少因喝酒而出名的人,前有“竹林七贤”肆意酣畅,后有“酒中仙”李白动辄“斗酒诗百篇”,而苏轼更厉害,不仅饮酒,还亲自酿酒。他的《东坡酒经》详细记载了制曲、用料、用曲、投料、原料出酒率、酿造时间等工序,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酒,也是中国传统名酒。
  酒能暖身。文人雅士无时无刻不在饮酒,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也能看到,酒常常成为冬天的一种象征。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夜幕正在落下,晚雪将至,老友到访,新酿的美酒加上小小的火炉,令人倍感温暖舒适。雪天、温酒、火炉,这冬的意境里陡然有了几分暖色。

椒房殿里温且芳,地炉火炕话家常


  古代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大规模的集中供热,就连宫廷采暖都需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很多措施是无法在寻常百姓家实现的。
  用花椒保暖便是一例。据《汉书·车千秋传》记载:“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皇后居住的宫殿,以花椒和泥涂壁,以起到保暧的作用,谓之“椒房殿”。电视剧《甄嬛传》里,皇上曾给甄嬛赏赐椒房恩宠。槿汐姑姑直言,除了皇后之外,等闲妃子是不能享此殊荣的,足见其受宠程度。
  用花椒和泥刷墙保暖这种事只有皇室才能做到,用炭生火则是古代最普遍的取暖方式。自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器具烧炭取暖,包括后来的土炕、火墙、竹火笼、炉子等,皆是在寒冷天气让人们顺利过冬的神器。
  地炉的修建很简单,在屋子里挖出小坑,四周用砖石垫垒,在当中生火取暖。北宋欧阳修为庆祝新修了地炉,高兴地作诗《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瑾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规模不盈丈,广狭足容膝。”
  火炕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卷六中记载:“水东有观鸡寺,寺内有大堂,甚高广,可容千僧。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基侧室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古鲍丘水上游即现在北京附近的潮河。在河水的东面有观鸡寺,地面全由石板铺成,地基下面布满通道,当在室外殿基四面的灶膛内点起火时,火势会顺着地基流向大堂,使得整个大堂都很温暖。这就是“炕”的取暖原理。   炕成为北方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清朝以后。满族人将先进的火炕技术带进宫廷,并传入中原。1808年,日本探险家间宫林藏在《东鞑纪行》一书中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火炕进行了描述:“屋内四周垒炕,外面以石砌成,中空,于两端之近门处从上凿孔修灶。故炊烟不外溢,均经炕洞达屋之四周后,从屋外之木烟筒中冒出。因此,严冬积雪季节,屋内亦感温暖,不穴居亦可过冬。”今天在东北、河北、山西等地农村常见的火炕,多是传统满族民居中所见的“转圈炕”“弯子炕”等。
掐丝珐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径51.7cm底径31.5cm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火炕外,火墙是古人取暖措施中的又一项智慧结晶。火墙是利用炉灶的烟气通过立砖砌成的空心短墙采暖的设备,火墙由炉灶、火墙体和烟筒3部分组成。保暖原理是用炉灶的热气将火墙体填满,带给房间热量,然后将烟雾从烟筒排出去。在严冬积雪季节,有火墙的屋内亦感温暖。
月曼清游图册之踏雪寻诗绢本设色37x31.8cm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炉子,也是古时民间百姓冬日取暖的神器之一。在古代,民间多用陶土和铁制作熏炉,贮火供暖。唐代自居易《别春炉》云:“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

捧炉又熏炉,貂鼠围头镶锦裪


  冬日严寒难熬,古人并不是窝在家里不出门。相反,踏雪寻梅、烹雪煮茶都是冬天才能做的雅致之事。古人冬天出门,有条件的会带手炉。手炉,顾名思义,冬天暖手的炉子,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捧炉”“袖炉”。《红楼梦》第八回中,就有关于手炉的描写:“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了我?”’
  手炉可根据个人喜好雕刻成不同的形状,非常精美。民间一般是用陶土和铁铸成,王公贵族用的是銅制的。手炉里面放上火炭,或者还有余热的炉灰,外面加上一个布的罩子,就能够拿来暧手了。清代的李渔还设计了暖椅。在李渔的《闲情偶记》里,专门讲了他设计暖椅的过程。他椅子下面设计了一个抽屉,抽屉里面放上炭炉,这样人坐在上面全身都不冷了。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清乾隆通梁高13.7cm 口径15-9.6cm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冬日出门经常坐马车,马车外围毛毡,车内铺上毛毯,挂上锦绣壁毯、幔帐,再放上熏炉——一种可固定在马车上,用陶土或铜铁制成的贮火器具,这样便不怕寒风暴雪。
  当然,冬日出行,手套也是必需品。在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露指短手套,这些手套绣有各种精美的花纹,既美观又实用。
  古人对于头部保暖也很重视。元代,有地位的妇女多用“抹额”为头部保暧,它是束在额前的巾饰。此外,还有“卧兔儿”“昭君套”。“卧兔儿”是一种用动物皮毛做成的女式饰品,戴在头上像卧着的小兔子;“昭君套”是一种无顶的女式皮帽。明朝时期,抹额非常盛行,上至达官贵人家的女性,下至普通百姓家的女子,冬天都爱戴抹额。清人褚人获在《坚瓠集》中描写晚明吴中女子妆饰时云:“貂鼠围头镶锦裪,妙常巾带下垂尻,寒回犹着新皮袄,只欠一双野雉毛。”诗中提到的“貂鼠围头”指的就是“貂鼠卧兔儿”。至于男子,有学者研究,汉代,士庶男子冬天在帛巾里夹上丝绵,然后裁成长条扎在额头,用来保暧。之后头部保暖以帽子居多。五代时期至宋朝,骑马出门的男子会头戴风帽,御寒且挡风沙。元朝,人们爱戴皮暖帽、银鼠暖帽。明朝,每年十一月,“入朝百官赐暖耳”。暖耳多用狐皮类制成,和今人所用耳套相似。清朝时有暖帽,多为皮制。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清乾隆通高18cm炉身径19-16cm底径16-13cm故宫博物院藏

  古往今来,人们为了抵御冬寒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今天,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大家均可以享受到暖气或者空调的温暖和舒适。但我们也应该明白,今天的种种御寒措施与经验,也是古人经过干百年实践流传下来的,兼具物质性和文化性。不知道数百年后,会不会有更高效的取暖措施呢?
其他文献
摘要:在退化高寒草甸设置研究样地及观测样方,测定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指标,分析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plant functional groups,PFGs)特征。结果表明,退化高寒草甸群落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发生变化;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莎草科、禾本科功能群组成物种减少,豆科、杂类草功能群组成物种在轻度退化时最多,随后也减少;从未退化草地到极度退化草地,PFGs种
封面话题  第一期 北约,找不着北了  张 弘 陈雅东 赵纪周1-12   “北约脑死亡”之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1-14   美欧矛盾是当下北约面临的核心问题 1-15   伦敦峰会折射北约成员国各自小算盘 1-16   北约仍在“合法性危机”中挣扎 1-17   北约正在努力寻找新方向 1-20   乌克兰危机走向是俄罗斯与北约关系   “试金石” 1-21   北约剑指中国? 1-22  第二
摘要:运用ISSR标记对8种辣椒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用3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有21条可扩增出清晰可辨条带,而这21条引物在8种材料中共扩增出382个条带,其中270个条带(70.6%)表现出多态性;根据Nei和Li等的遗传相似系数(GS)和遗传距离(GD)对8种材料进行分析,结合SPSS 16.0分析软件进行聚类,构建其遗传相关聚类图谱。  关键词:辣椒;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 
摘要:以新疆若羌县7年生灰枣树自然风干果实为对象,测定枣果横径、纵径、体积、单果质量及硬度,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不同果实等级下有效指标,拟合建立灰枣体积与单果质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枣果中部横径R2与纵径H、体积V呈极显著相关(P   关键词:灰枣;横径;体积;单果质量;估算模型   中图分类号: S665.1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4-0236-03  
摘要:以女贞子为原料,乙醇溶液为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女贞子中的齐墩果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得率的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乙醇浓度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 ∶8、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温度为30 ℃、乙醇浓度为85%时,齐墩果酸的得率达到258%;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摘要:基于江西省茶叶主产区1961—2019年早春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9年春霜冻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9年江西省茶区平均终霜期南部早于北部,平均春霜日数赣西北出现最多,赣中南出现最少;3月份发生春霜冻的可能性最高,且以轻度霜冻为主;特晚终霜期均出现在1997年之前,偏晚终霜期均出现在2011年之前;茶叶春霜冻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12月1日说,俄方已着手在远东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上新建两处现代化军事建筑群。绍伊古当天在与高级军官开会时说,建设人员正在择捉岛和国后岛赶工,“今年的优先任务就是完成最核心的建筑和工程基础设施”,以接收军队和设备。  他指出,建设现代化军事建筑群,将有助于改善东部前线部队的“战备情况”。实际上,除了军事设施,俄罗斯还将在这些岛上建设超过390座学校、幼
6月28日,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仇鸿等的见证下,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签署了《投资协议》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投资协议》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一个内容全新的子协议,全面涵盖投资准入、投资保护和投资促进等内容,对接国际规则,兼具两地特色,开放程度高,保护力度大,将为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加系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  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关键内容缺乏维度;二是专家队伍缺乏信度;三是评估结论缺乏效度。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职业化的理性回归:(1)确立“第三方”评价体制。所谓“第三方”,必须是与评价活动的委托方和被评价方没有利害关系的独立“第三方”,具有独立的公信力。(2)重构多元评价体系。首先,高职办学质量的评价理念和措施必须多元化;其次,高职办学质量评价的主体要多元
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其间,3月25日,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发表了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全面阐述了中非关系以及中国对非政策主张。  习主席访非引发了国内对非洲、中非关系的广泛关注。其实,非洲在过去两年一直是世界舆论焦点,一是因为这里是“阿拉伯之春”的始发地,二是因为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