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西藏自治区实行就业制度改革,专科生实行自主择业;2007年本科生实行自主择业,也就是2007年西藏所有大学生告别了计划分配的第一年。因而自2007年以来西藏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出现就业难现象。大学生面对就业,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择业焦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择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1.西藏大学生择业焦虑的成因分析
(1)自我认识出现偏差。许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存在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需要等。事实上,择业是个包含着诸多因素的活动过程,缺少对自我的全面了解就会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就业目标的实现。他们从来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追求工作岗位,就业的第一意愿就是参加自治区的公务员考试,这就导致公务员的招录名额无法满足现有毕业生的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2)专业设置不合理。自扩招以来,区内有些高校为了多招学生,不顾自身实力和社会需求盲目开设专业,根本不把学生的专业选择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尤其一些“热门专业”扎堆培养人,导致人才过剩。另外有些工科专业,由于教材陈旧,师资缺乏,没有很好的产业平台,使得学生在大学里只能听一些理论课,对现有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不了解。同时,高校专业双语(藏语、汉语)师资的缺乏,专业课程(除藏语文及藏医等少数专业之外)都靠汉语进行解释,导致学生无法将自己的专业术语翻译成藏语,促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出现担忧,担心自己无法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当地老百姓(很多老百姓只会藏语),无法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3)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大学生在进行择业选择时,希望获得社会的支持和肯定,但目前社会大环境中缺乏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支持和关爱,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只强调了其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却没有营造公平和谐的市场就业环境。就业中的不公平竞争,不按市场规律运作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使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产生了迷茫和无助的感觉。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指导方式单一,就业信息缺乏等,均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感到求助无门,进而产生焦虑。
2.择业焦虑应对的措施
(1)优化专业设置,培养为西藏服务的人才。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多样化,学校就应该结合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条件,遵循教育事业客观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办学思路,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办学方向和目标,寻找到个人理想、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在专业设置方面,多设置西藏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对于一些就业难、没有特色的专业或者西藏社会需求量较低的“冷门专业”进行“消减”,当然对于一些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应加强指导和调控,包括给予适当的保护,但对于那些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则可以在政府的协调下由学校去接受市场的调节。
(2)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包含的内容应当是多方面的,包括为毕业生提供多种就业信息、就业渠道,通过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的方式,以求得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规范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行为,督促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依法与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签订并全面履行劳动合同,根据企业工资制度和高校毕业生所在岗位合理确定其工资报酬。也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3)建立健全高校心理辅导与就业教育机构。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高校心理辅导与就业教育机构,关注和解决学生在择业中遭遇的困难、挫折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因素而产生的多种心理问题。高校开展心理健康与就业指导就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我,并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 弛,刘 鹏.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1).
[2]冯建新.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原因调查[J].西北大学学报,2002 (8).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教务处)
1.西藏大学生择业焦虑的成因分析
(1)自我认识出现偏差。许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存在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需要等。事实上,择业是个包含着诸多因素的活动过程,缺少对自我的全面了解就会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就业目标的实现。他们从来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追求工作岗位,就业的第一意愿就是参加自治区的公务员考试,这就导致公务员的招录名额无法满足现有毕业生的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2)专业设置不合理。自扩招以来,区内有些高校为了多招学生,不顾自身实力和社会需求盲目开设专业,根本不把学生的专业选择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尤其一些“热门专业”扎堆培养人,导致人才过剩。另外有些工科专业,由于教材陈旧,师资缺乏,没有很好的产业平台,使得学生在大学里只能听一些理论课,对现有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不了解。同时,高校专业双语(藏语、汉语)师资的缺乏,专业课程(除藏语文及藏医等少数专业之外)都靠汉语进行解释,导致学生无法将自己的专业术语翻译成藏语,促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出现担忧,担心自己无法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当地老百姓(很多老百姓只会藏语),无法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3)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大学生在进行择业选择时,希望获得社会的支持和肯定,但目前社会大环境中缺乏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支持和关爱,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只强调了其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却没有营造公平和谐的市场就业环境。就业中的不公平竞争,不按市场规律运作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使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产生了迷茫和无助的感觉。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指导方式单一,就业信息缺乏等,均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感到求助无门,进而产生焦虑。
2.择业焦虑应对的措施
(1)优化专业设置,培养为西藏服务的人才。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多样化,学校就应该结合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条件,遵循教育事业客观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办学思路,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办学方向和目标,寻找到个人理想、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在专业设置方面,多设置西藏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对于一些就业难、没有特色的专业或者西藏社会需求量较低的“冷门专业”进行“消减”,当然对于一些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应加强指导和调控,包括给予适当的保护,但对于那些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则可以在政府的协调下由学校去接受市场的调节。
(2)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包含的内容应当是多方面的,包括为毕业生提供多种就业信息、就业渠道,通过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的方式,以求得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规范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行为,督促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依法与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签订并全面履行劳动合同,根据企业工资制度和高校毕业生所在岗位合理确定其工资报酬。也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3)建立健全高校心理辅导与就业教育机构。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高校心理辅导与就业教育机构,关注和解决学生在择业中遭遇的困难、挫折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因素而产生的多种心理问题。高校开展心理健康与就业指导就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我,并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 弛,刘 鹏.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1).
[2]冯建新.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原因调查[J].西北大学学报,2002 (8).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