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醉歌味韵谁知

来源 :今日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是的,承德,这座享誉中外的文化历史名城,拥有太多的文物古迹,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也孕育出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最近走路、乘车常听一些孩子们哼唱《我爱承德,我爱家》这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有时周围成年人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这使我很振奋!因为我知道这支歌的歌词作者是刘俭。出于感情共鸣和好奇心驱使,一次我向刚唱完这支歌的两名女少先队员询问:“是谁教你们唱这支歌的?”两个女孩抿嘴一笑,尚未回答,旁边一名嘴快的男孩抢先说:“是我们教科书上的。”啊?我的眼睛一亮,感到十分震惊,此歌竟然被收入小学教科书!这不仅使承德市的少年从小就对自己的家乡产生深情厚爱,也让外地同龄儿童对承德有了美好的印象,可谓功在千秋。因为儿时受益,终生难忘,这就是教科书的巨大力量和永恒作用。为了查证此事,我找到了这本《音乐教科书》,它系小学第九期、五年级(上册),书的封面上端印着“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字样,再翻看后面,发现此书今年已是第二次印刷,难怪影响这么广泛。
  《我爱承德,我爱家》这首歌,初创于1998年下半年,后经著名音乐家龚耀年先生谱曲,并第一次亮相于承德市次年的春节晚会,当时就产生了轰动效应,一些慧眼识金的观众认为此歌像是一块磁铁,凝聚了塞外山城承德人民的感情;像一只百灵,唱出了承德人民的心声!果不出所料,当这首歌参加了“世纪的旋律——全国城市之歌大赛”时,令人兴奋的囊括了7项大奖,尤其在“金奖”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捧到了“艺术大奖”。另外4项是“最佳作词奖”、“最佳作曲奖”、“最佳演唱奖”、“最佳音乐编配奖”。当时,以副市长于树茂为首的6位同志神采飞扬地捧着6尊奖杯正准备合影留念时,又传来佳音,承德市同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我爱承德,我爱家》的风格与特点在哪里?引用中央电视台音乐顾问、著名音乐评论家滕矢初先生的点评:“语言凝炼,言简意赅,好听好唱”。我想正因为如此,才被承德人民所接受,所欢迎,所喜爱,所传唱。记得我在承德市所辖的宽城和隆化分别参加了两次朋友婚礼,这纯属气氛热烈的民间庆典,在那令人难忘的欢乐现场,竟不约而同的有当地歌手不用伴舞配乐,对着麦克风清唱起《我爱承德,我爱家》,那掌声和欢呼声不亚于“明星大腕”所享受的赞誉。还有一次我去深山老林采拍绿化的片子,走在山谷里,却听到了山冈上羊倌用口哨演奏《我爱承德,我爱家》,细细品味,还真是有板有眼,韵味十足。虽然,许多演唱者可能并不知道歌曲的词作者、曲作者是谁,歌子是谁唱红的,他们还是照样喜爱,反复传唱,乐此不疲,因为美好的音乐旋律能够走进人的内心,唤起那份美好的情愫,引起心灵的共鸣。
  《我爱承德,我爱家》能够获全国多项大奖,被收编进教科书,并被人们欣赏和传唱,证实了它的艺术价值所在。真正具有“真善美”内涵的艺术,是所向无敌的艺术,不靠行政命令,也无须刻意炒作,就可以风行天下。细细品味歌词中的一个个汉字,都好像在清水中浸过,是那样晶莹盈润,入眼生温。在这首歌里,“承德”和“家”是被“爱”的力量焊接在一起的,谁能说“避暑山庄”和“圆明园”没有血脉关系?我们完全有理由把他们视为大好河山中的“双胞胎”。作者写的歌词,能着笔于翠微回旋之景中,阐释于诗词曲赋,于甜美、婉转、激越等词语中,悠长深远。歌中的“家”,也不能概念般的定位于“户口本”中的那个“家”,它是一种感情的符号,这“符号”,凝聚着亲情、乡情、友情和爱情,俗话说“黄金有价情无价”,正是这个“情”字激发出强烈的“爱”,这“爱”像“万能胶”一样,把我们中华民族紧紧地粘合在一起。因为,不爱家乡的人,不可能爱祖国;不爱父母的人,不可能爱人类。要构建和谐社会,离开了“爱”是不可想象的。《我爱承德,我爱家》歌中主观的“我”和客观的“爱”融为一体,爱得有方向,有目标,有温度,有情趣!
  “塞外一支鲜艳的花”是栽在祖国大花盆里的,所以才“历尽沧桑”开不败,并且“闪耀古老灿烂的文化”。歌词的语言也是值得赞叹,犹如漫出氤氲水汽,典雅纯正,不滑不腻。那密密细细比水滴还要柔和的光芒缓缓注入灵魂。初看,似乎每个句子毫不出奇,但通篇看来,是那样和谐、柔韧、光洁且富有弹性。这让人心底起疑,便情不自禁的仔细品味,发现这些句子各有自己的重量、明暗、体积,这个句子在走,那个句子在跑;这个段落是河水,下个段落是湖水,再下个段落就是瀑布。轻与重,快与慢,起与落,都是恰到火候,作者的文笔是入了化境。
  专家评价此歌“好听好唱”,印证出听的人和唱的人都认为“好”,既然“买方”和“卖方”达成了“共识”,我们完全有理由将此歌定义为“好歌”。好歌焉能没有市场?好歌自然能够普及。
  “废纸三千犹觉少,新词半句亦矜多”。歌词作者刘俭,是土生土长的承德人,他对承德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真挚。他的作品是血汗的结晶,是智慧的流露。他是勤奋的,也是高产的。阿·托尔斯泰说过:“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刘俭正是经历了这样坚辛而苦难得历程,才完成他一首首饱含深情的流传之作。他现已创作70多首歌词,有52 首被谱上曲子,在各种场合演唱。在他退居二线后的3年中就创作了36首。
  他的作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歌颂家乡的,以《滦河清》、《山庄颂》、《故乡恋》和《塞外承德好地方》为代表作;一种是歌颂时代的,以《拥抱两千年》、《战胜非典》、《常走红色路》、《交警之歌》、《健康卫士》、《公交车上》为代表作;再一种是人生感悟的,以《三十六个冬天》、《酸甜苦辣都是歌》、《留下一片绿色》为代表作。
  翻开五年级音乐教科书,在《我爱承德,我爱家》歌词的周围,还有四幅代表承德避暑山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画标识,在一片诗情画意中高歌承德,不仅孩子们的情操能够得以提升,成年人的心灵也同样会得到净化!■(本文作者为河北省承德市作协副主席、承德市电视台台长助理、郭小川研究会会长)
  
  附歌词:
  我爱承德我爱家
   ■刘俭
  1.承德承德我的家,塞外一枝鲜艳的花,历经沧桑走进新世纪,闪耀着古老灿烂的文化。避暑山庄凝聚着盛事的辉煌,座座寺庙回响着民族和睦的乐章,磬锤雄风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甘甜的热河泉水让游子怀念家乡。承德承德我的家,塞外一枝鲜艳的花,人人都说承德好,我爱承德我爱家。
  2.承德承德我的家,塞外一枝鲜艳的花,历经沧桑走进新世纪,闪耀着古老灿烂的文化。热河之水流淌着久远的歌声,金山岭长城记载着民族崛起的丰功,坝上草原扬起回归自然的欢笑,清纯的塞外美酒醉倒了四海宾朋。承德承德我的家,塞外一枝鲜艳的花,人人都说承德好,我爱承德我爱家。
其他文献
国 际    百万波黑难民重返家园 7月3日,联合国难民署在萨拉热窝发表公告说,自1995年11月代顿和平协议签署以来,迄今已有95万波黑难民重返家园。其中,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分别占62%、24%和13%,其他民族占1%。  (据新华社)    国 内     第十六届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将于2008年在昆举行 7月10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会在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
期刊
在云南,孔庙多被称之为文庙,现在游历云南的文庙,我们已经只能获得一些近乎枯燥无味的可以“数字化”的东西,但梳理文庙在云南这个远离中原且文化多元的“天地”里由兴到衰的变迁,实在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一段无以重复的历史,藏匿着很多值得探寻的隐秘。    旧时楼台今犹在    从现有资料看,与中原相距数千里之遥,依靠旧时交通往来一趟总需月余的云南,竟曾有过为数不少的文庙,堪称一奇。也不过就短短二三百年间,
期刊
小丽前个月去了趟泸沽湖,回来见到我就直嚷嚷:“我原来还以为你家泸沽湖很纯朴呢,实际上太乱了,那些浙江人、福建人什么不敢做,卡拉OK、酒吧、发廊,太乱了,你怕要说说呢!”“我说哪样?我又不是领导!湖边那个村子早就乱了,你怎么不去里头的村子,那里才好玩啊!”“我一个人怎么敢去,你倒会说!”  小丽头发一甩,留下一串高跟鞋的声音给我,也留下一连串问题:为什么去泸沽湖回来的人都嚷着说泸沽湖变了,乱了,找不
期刊
摘要:水稻是文山州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年播种面积6余万hn12,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5.4%,总产量3.85亿kg,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34%。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是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创新思路、集中力量、攻克难点,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为提高全州水稻总产量作出贡献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随着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以及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云南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致力发展民族饮食文化的业内精英,在都市文化的氛围中,在餐饮业的竟争中,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民族餐饮文化的品牌,拉祜族的拉祜酒家、藏族的玛吉阿米、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的怒江大峡谷、白族的龙欣园、傣族的阮家傣味园、傣香饭店、景颇族的家人景颇和景颇福珺、哈尼族的伲山庄等等,无不以规模和档次向世人展示着那博大精深
期刊
红土高原,古朴而富饶,梦幻般神奇。26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悠悠岁月,刻写了各民族历代先辈们的拓荒与创造、辛酸和甘甜;26个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浑厚红土,演绎出无数璀璨夺目而又朴实无华的文明奇葩。  与云南各少数民族人民朝夕相伴的传统体育生于斯、长于斯,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令人惊心动魄,或让人赏心悦目。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中资源最为富集的瑰宝之一,更是各民族群众日常
期刊
九月里的一天上午,我来到村里的小卖部买红糖。  “对不起,孃孃。红糖都卖完了,前两天就卖了20个。这两天家家户户都在做纳西月饼。我丈夫已经去进货了,他今天下午就回来。你下午再来买好吗?”小卖部的女主人跟我作了一番解释,“我还得去帮吾耀妈从烤箱里把月饼拿出来。”她边说边打开紧挨小卖部的厨房门,一阵诱人的甜香味从里面飘出来。  我跟着女主人进了厨房。吾丽英妈坐在厨房中间的一条凳子上,冲我笑了笑,她旁边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末,一位江苏藉学者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参与边疆实业考察,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由于迷恋版纳的森林、花草和民风、民俗,考察结束,他已不愿离去。他所著《水摆夷风土记》,客观描绘了当时傣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给他的印象。让我们通过该书的有关章节,来体味那原汁原味的傣家风情吧。  1958年9月,正在云南上大学的我到西双版纳调查傣族文学。次年,我回到学校,准备写毕业论文,选题是《西双版纳傣族情歌初
期刊
李勇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彝族,1963年7月出生,1983年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到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曾任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人事科科长、人事处副处长、处长。2003年8月任现职。    岩秒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佤族,1955年7月出生,大学普通班毕业,曾任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副书记、县长,思茅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党
期刊
艺术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的确值得思考。  艺术家的创作,假如不触及到“未知领域”,假如没有思想性,就不具备成为大师的条件。只有具有了哲学意味的思考的作品,才更有价值。    崔自默近期的油彩作品,的确令我欣喜并惊讶,因为从其中,我看到了思想性,读出了一种“陌生感”。  崔自默说,他一直在作品里寻求一种“陌生感”,那是出于传统,具备了传统视觉美学的积淀,但又完全超越开来,上升为一种新鲜的意外的东西。
期刊